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郝万山教授的教学讲稿。该书是在他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伤寒论》示范教学的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的。结论部分主要介绍《伤寒论》的基本情况、学习方法等。



图书概况


作者:郝万山

ISBN:10位[711709480X] 13位[97871170948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2.00 元

伤寒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东汉未年张仲景撰。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三阴三阳内连脏俯,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辨证的纲领。在治疗方面,依据其四诊八纲所得的资料以及病因病理认识,确定治疗大法,将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八法灵活地运用于治疗过程之中,或单用,或同用,立法谨严,然后选方用药。总之,《伤寒论》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伤寒论》用药80余种,其方剂多选药精当,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人尊为“经方”。

此外,仲景不仅重视以药物“保胃气”,在服药方法上亦强调“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

还有,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一理论,注重疾病时期的调理。如他立专篇讨论瘥后劳复问题,指出病愈时,“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内容提要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近40年,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结、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八章,主要结合《伤寒论》原文,主要讲述郝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与体会,重视解析该书中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

书末附有方剂汉语拼音索引和《伤寒论》条文索引。

本书可供《伤寒论》学习、研究者参考,对学习《伤寒论》和领悟《伤寒论》的精髓颇有裨益对指导实践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也有帮助。

作者简介


郝万山,男,l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

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

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

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l4部著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目录


绪论

一、《伤寒论》的作者

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

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

五、关于六经辨证

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

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

第二节 太阳病证

一、太阳经证

二、太阳腑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表里先后治则

四、热证

五、虚证

六、结胸证

七、脏结证

八、痞证

九、痞证类证

十、欲愈候

十一、火逆证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第二节 阳明病证

一、阳明热证

二、阳明实证

三、胃寒气逆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一、阳明湿热发黄证

二、阳明热入血室证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禁忌

第二节 少阳病证

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

二、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

三、小柴胡汤使用禁忌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一、柴胡桂枝汤证

二、大柴胡汤的适应证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节 少阳病及阳证的传经与预后

【附】热人血室证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概说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概说

附录

书摘


张仲景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这正是东汉末年。这个社会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而且天灾连年不断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所以我们了解他的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籍贯。

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这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邓县有一个东稂镇,东稂镇的西北1.5公里左右有一个张寨村,这个张寨村在清朝的末年,北门还保存着。这个北门上面有一个石头刻的匾额,上面写着"古涅阳县"。所以由此可以证实,这个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的张寨村就是古涅阳县的县址。张仲景就是这个地方的人。

我们在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他所写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准确含义能够仔细的了解。

你比方说,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桂枝不中与之也","柴胡不中与之也",这个"中"和"不中"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区的方言。"中"就是"可"的意思,"不中"就是不可,"不中与之"就是不可与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又比方说,在《伤寒论》中这个"熬"字,我们现代的《词源》说:"小火慢慢煮就是熬",象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所说的熬粥,熬药都是这个意思。在《伤寒论》中有"巴豆,熬,去油","虻虫,熬,去翅足","白粉熬香","杏仁,熬黑"。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这个"小火慢慢煮"来解释这个"熬"的话,杏仁,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黑呢?巴豆,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去油呢?特别是那个白粉,就是白米粉如果加上水小火慢慢煮的话,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

那我们要考察这个字的话,怎么考察?这可能是仲景当时用的一个方言。西汉杨雄写过一本书,它就叫《方言》,他是以当时的普通话来解释地方话的。《方言》里对这个"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火备,秦晋之间或谓之炒。"西汉杨雄的这段话,他说:"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没说加水,就是只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并把五谷杂粮做熟了。"自山而东",就是山东这个地方,"齐楚以往",齐国、楚国这个地方把它叫做"熬"。"关西陇冀"这是陕西的一部分,甘肃还有河北的一部分"或谓之火备",这个火备干的"火备",这个字火备和这个字(焙)都是一样的。"秦晋之间或谓之炒",秦是陕西的一部分,晋是山西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有的人把它叫做"炒"。可见在汉代,这个"熬"、"火备"、"炒",含义都是一样的。都是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和做熟,也就是说"熬"字在这里,就是"炒"的意思。

张仲景是什么地方人呢,张仲景不是河南南部的人吗?河南南部在古代属于楚国的北部,所以仲景是楚人,是楚人的话,他当然就用的是楚地的方言。所以他在《伤寒论》中的这个"熬"字就是指的炒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在《伤寒论》中,"杏仁,熬黑"就是杏仁炒黑,"巴豆熬去油",就是把巴豆炒一炒,炒去油。巴豆的毒,全在这个油里头。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炒一炒就把它的油去掉了。特别是这个白粉,你看这个"粉"字是"米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它的本意就是米的细末,就是米粉。什么叫"白"呢?汉代"稻曰白",你看那个《周礼》注疏,注这个"白","稻曰白",所以白粉就是白米粉。

……

相关分词: 万山 伤寒论 伤寒 寒论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