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志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合水县志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1月1日)精装: 1880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807144908

内容简介


《合水县志(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合水,其名肇于隋,其地划于唐,其治立于宋,已有1400多年建置史。合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塬相间,子午岭斜贯南北,自然风光宜人,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黄河象故里、古石刻之乡”。

1973年在板桥出土的黄河剑齿象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骨骼最大、个体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华严寺、翠峰寺等八处佛教圣地,莲花寺、千佛砭等石窟以及秦直道、塔儿湾石雕造像塔、“碧落霞天”等遗迹,见证了合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合水是一方红色热土,刘志丹领导的“太白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陇东地区对国民党军阀统治的第一枪;倒水湾军事整编,开启了陕甘边区游击战争的序幕;包家寨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为发展壮大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1933年成立的葫芦河党支部是合水境内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合水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众多革命风云人物名垂千秋,永载史册;合水人民踊跃拥军支前,奋勇参军参战,光辉事迹可歌可泣。新中国建立后,舍水经济社会又好叉快发展,旧貌换新颜,人民安居乐业,前景令人振奋。

目录


《合水县志上卷》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建置志

地理志

农业志

军事志

科教文卫志

民俗志

人物志

附录

序言


合水,其名肇于隋,其地划于唐,其治立于宋,已有1400多年建置史。合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塬相间,子午岭斜贯南北,自然风光宜人,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黄河象故里、古石刻之乡”。1973年在板桥出土的黄河剑齿象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骨骼最大、个体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华严寺、翠峰寺等八处佛教圣地,莲花寺、千佛砭等石窟以及秦直道、塔儿湾石雕造像塔、“碧落霞天”等遗迹,见证了合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合水是一方红色热土,刘志丹领导的“太白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陇东地区对国民党军阀统治的第一枪;倒水湾军事整编,开启了陕甘边区游击战争的序幕;包家寨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为发展壮大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1933年成立的葫芦河党支部是合水境内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合水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众多革命风云人物名垂千秋,永载史册;合水人民踊跃拥军支前,奋勇参军参战,光辉事迹可歌可泣。新中国建立后,舍水经济社会又好叉快发展,旧貌换新颜,人民安居乐业,前景令人振奋。

后记


合水建县千余年来,只有清代乾隆年间知县陶奕曾所著一部县志传世,此后200余年来未曾出版新的县志。

1981年2月,合水县遵照上级部署,成立了县志编写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丑公元任组长,组建了20余名的编写班子,经全体成员4年笔耕,广采资料,认真编写,五易志稿,于1985年7月基本完稿,下限时间为1980年。当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下限时间延至1985年底。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梁启明为主任的编委会,由杨宪法任主编,复经两稿,于1987年11月定稿。于1988年7月由陕西省岐山彩印厂印刷1700册。县志印成后发现部分内容失真,且文字错误较多,县委、县政府立即决定禁止发行,销毁重修。1990年7月,组成了以县委副书记谢峰为组长的县志修订小组,重新组织人员修订,主编唐先明,修订工作延续了几年时间。1997年12月,由县委副书记赵秀茹任县志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先明等人继续修订。按照全国地方志办公室要求,第二轮修志已经开始,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7月决定将县志下限时间延伸20年,至2005年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黄占俊为组长的编纂领导小组、副书记李崇暄和宣传部长马升明负责开展日常工作,组成了以赵鸿藻为主编的12人编辑部,召开了全县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各部门提供资料,由编辑人员分工承担编写任务。此次县志编写工作基本坚持原有框架,对原稿进行了全面修改,纠错补漏,删繁增简,续写1986-2005年内容。到2006年6月完成初稿呈送县上领导审阅。

相关分词: 合水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