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河南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五十年代中期,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科学院组成了由著名土壤学家熊毅和席承藩二位院士领导下的土壤调查队,对华北平原的土壤进行了全面调查。六十年代初,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科学院组织了由多学科组成的研究队伍进军华北平原治盐治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建立了试验研究基地,对盐碱土的改良和治理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1983年5月,根据国家区域发展需要,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封丘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88年封丘站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野外开放台站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2年被选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点站,2001年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因此,封丘站是国家和中国科学院部署在黄淮海平原从事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野外试验基地。

本站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潘店乡(北纬3500?,东经11424?),邻近106国道,距郑州市130公里,新乡市73公里,开封市50公里。

自然环境:站区所在地属半干旱、半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05毫米,年蒸发量在1875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3.9℃,≥0℃积温在5100℃以上,无霜期在22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在2300-25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55%。太阳总辐射量达4731兆焦/平方米/年。站区海拔高度在67.5米,地貌具有典型的黄河泛滥区特征,微地形稍有起伏,而大地貌相对平坦,并自西南向东北有1/6000 - 1/8000的坡降。地下水位埋深变幅在5-15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河沉积物发育的潮土,并伴有部分盐土、碱土、沙土和沼泽土的插花分布。植被主要为次生的乔灌草植物以及沼泽和水生植物等。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资源生态环境相关要素(包括水、土、气、生)的长期定位监测、基础数据的积累与区域资源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分析和预测;2、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率以及各种亚系统(水、土、气、生)中及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与能量转换规律的系统研究与相关调控理论的发展;3、节水、节肥、节地新技术体系的开发以及人工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的构建与试验示范。为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