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蒿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黑沙蒿


黑沙蒿为菊科植物黑沙蒿ArternisiaordosicaKrase-hen. 的嫩茎叶,又名沙蒿、油蒿,鄂尔多斯蒿(《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哈拉-沙巴嘎(蒙名)。黑沙蒿嫩茎叶每百克含水分84 克,蛋白质4.3 克,脂肪0.9 克,碳水化合物7 克,钙305 毫克,磷82 毫克,铁16.4 毫克,胡萝卜素4.4 毫克,维生素B10.31 毫克,尼克酸0.8 毫克,维生素8 毫克。黑沙蒿性味辛苦微温,具有法风湿的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咽痛,疮疖痈肿。《内蒙古中草药》载“茎叶:去风湿,清热消肿。治风湿性关节炎、咽喉肿痛。”

概述

黑沙蒿为菊科植物黑沙蒿ArternisiaordosicaKrase-hen. 的嫩茎叶,又名沙蒿、油蒿,鄂尔多斯蒿(《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哈拉-沙巴嘎(蒙名)。黑沙蒿嫩茎叶每百克含水分84 克,蛋白质4.3 克,脂肪0.9 克,碳水化合物7 克,钙305 毫克,磷82 毫克,铁16.4 毫克,胡萝卜素4.4 毫克,维生素B10.31 毫克,尼克酸0.8 毫克,维生素8 毫克。黑沙蒿性味辛苦微温,具有法风湿的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咽痛,疮疖痈肿。《内蒙古中草药》载“茎叶:去风湿,清热消肿。治风湿性关节炎、咽喉肿痛。”

种中文名: 黑沙蒿

种拉丁名: ArtemisiaordosicaKrasch.

种别名: 油蒿、沙蒿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50—70(100)厘米,主茎不明显,多分枝。老枝外皮暗灰色或暗灰褐色,当年生枝条褐色至黑紫色,具纵条棱。叶稍肉质,一或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条形,长1—3厘米,宽0.3—1毫米;茎上部叶较短小,3-5全裂或不裂,黄绿色。头状花序多数,卵形,通常直立,具短梗及丝状条形苞叶,枝端排列成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总苞片3—4层,宽卵形,边缘膜质;有花10余个,外层雌性,能育;内层两性不育。瘦果小,长卵形或长椭圆形。

地理分布: 黑沙蒿在我国北方沙区分布甚广,大致自东经112才以西从干草原、荒漠草原至草原化荒漠,三个自然亚地带的沙附有成片分布。产于内蒙古伊盟、巴盟、阿盟,陕西榆林地区,山西西部,宁夏及甘肃河西地区。

生物生态特征: 黑沙蒿在内蒙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地区于3月上、中旬开始萌动,冬眠芽转绿,逐渐生出叶片,叶密生绒毛,入夏后毛落,6月形成新枝,当年枝条生长长度可达30—80厘米,7—9月为生长盛期,7月中、下旬形成头状花序,8月开花,9月结实,9月下旬至11月初果实逐渐成熟,成熟后果实不易脱落,因此便于采种。10月下至11月初时转枯黄、脱落。黑沙蒿枝条有两类-营养技和生枝,营养枝在初霜后逐渐形成冬眠芽,翌年继续生长;生殖枝仅在当年生长,越冬以后即行枯死。黑沙蒿的植株按年龄可分为五类,即①幼苗:为当年或生长一年左右的植株,高度通常在10厘米以内;②幼龄植株:约为2年生植株,株高在10—20厘米左右;③中龄植株:约为3年生,株高在20厘米以上;④成年植株:4—7年生;⑤老年植株:为8—10年生以上的植株。黑沙蒿一般生长2—3年可开花结实;水肥条件较好时,也有当年开花结实。4—7年生的为繁殖盛期,其寿命一般为10年左右,最长可达15年。黑沙蒿具有发达的根系,以便吸取沙层中有限的水分和养分,主根一般扎深1—2米,侧根分布于50厘米左右深度的范围内(图117—2)。老龄时,根系分布十分扩展,据调查,天然生12龄黑沙蒿,地上部分高90厘米,冠幅170厘米,根深达350厘米,根幅达920厘米,侧根密布在0—130厘米沙层内。黑只沙蒿具有一定的再生性,在内蒙古阿拉地区观测,4月24日—7月21日,枝条平均高度为5.1厘米,而6月10日刈割的枝条,到7月21日平均高度达7厘米。在鄂尔多斯测定,一年刈割两次的产见最高。但刈割时,植株高度不应低于30厘米。过低则影响生活力。因此,只沙蒿在内蒙古地区,一般利用两次为宜。黑沙蒿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在干旱、半于早沙质壤土分布较广,它生长在固定、半固定沙丘或覆沙梁地、砂砾地上。抗旱性强。在甘肃民勤测定蒸腾强度为580毫克/平方厘米/小时(鲜重),内蒙古磴口为429毫克/平方厘米/小时。黑沙蒿表皮角质层厚度为6.3微米,比细枝岩黄茂(Hedysarumscoparium)、柠条锦鸡儿(Caraganakvrshinskii)厚一倍多,且气孔下陷,抑制水分蒸腾。所以它能生长在水分极少(含水量2—4%)养分不足(全氮0.02—0.03%)的流动沙丘上,与上述旱生细胞结构有关。当然,也是长期对自然条件适应的结果。黑沙蒿耐寒性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冬季气温达–30℃,能安全过冬。不耐涝,积水1个月,会导致死亡。黑沙蒿枝条能生出大量的不定根,特别是幼龄植株,只要沙埋不超过顶芽,且能迅速生长不定根,维持正常生活。自然生长的黑沙蒿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因其生长不定很能力强,也可分株插条繁殖。结实性好,据内蒙古磴口地区调查,每株平均有花序24700个,结实率为72.5%,种子(瘦果)细小,千粒重0.18克。在黑沙蒿群落中,0—10厘米土层中种子贮藏量达134—817万粒,其中29%分布在0—1厘米土层中;26%分布在卜哈厘米上层中。大量的种子能保证它的群落繁衍不衰,落地种子,以春季发育的幼苗成活率最高,秋季发芽的幼苗70%不能越冬而死亡。在黑沙蒿群落中,有明显的排名性,因此,少见其它植物,只偶见虫实(Corispermumspp.)、狗尾草(Setariaviridis)、小画眉草(Eragrostispoaeoides)、蒺藜(Trbulusterrestris)等。在沙化的土地上,黑沙蒿可以很快地入侵到以西藏鸡儿(Caraganatibetica)、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长芒草(Stipabungeana)等为建群种的地带性群落中去,并随着沙化的加剧,取而代之。也可侵入以北河柳(SalixPsammophylla)、小红柳(S.Microslachya)、芨芨草(Achnatherumspledens)为建群种的湿中生灌丛和盐生草甸中去,并逐渐取代它们。

饲用价值: 黑沙蒿在季节性饲料平衡中有一定意义,是骆驼主要饲草。由于它含有挥发性物质,气味浓并有苦味,适口性不佳,除骆驼外,其它家畜一般不食,但在饲草缺乏时,如早春,山羊、绵羊也采食。冬季适口性有所提高,骆驼和羊均喜食。据内蒙古伊盟试验,秋季黑沙蒿的适口性仅次于冷蒿(Artemisiafrigida)。而远胜于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黄蒿(Artemisiascoparia)、糙隐于草(Cleistogenessquarrsa)、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猪毛菜(Salsolacollina)等。由于枝叶保存得好,是家畜的主要饲草,马有时也采食。黑沙蒿草场适于放牧利用,别割会抑制生殖校形成,对提高适口性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与其它草混合或单独调制成青贮饲料,晒制干草或粉碎成粉。在鄂尔多斯高原,黑沙蒿亩产风干草5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00公斤,在西部荒漠地区,亩产仅25公斤,其化学成分见表117—1。表117—1表明,苗湖,叶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含量都相当高;营养枝条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纤维含量增高。黑沙蒿所含必需氨基酸见表117一2,其含量均高于一般的精料,仅次于苜蓿干草粉。黑沙蒿除饲用外。还可做优良的固沙植物。据陕西榆林地区试验,栽植黑沙蒿之后,风速和沙流量均大为减低,且细上粒增多,肥力提高。黑沙蒿种子含油率较高,约占干重的27.4%。是一种暗褐色碘值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制做油漆。另外,也可入药,其根可止血;茎叶和花蕾有清热、祛风湿,拔脓之功能;种子利尿。

栽培要点

作为固沙用,主要用分株法,即将2—3年生野生的黑沙蒿幼嫩根苗,分为2—3小株,移栽。一般干秋季,在迎风坡下部,垂直主风向处栽植。株行距0.3*0.4米。亦可沟植,能起机械固沙、生物固沙作用。在干旱地区,应人工育苗,然后在沙障保护下,移植,密度不宜过大。在撂荒地,可于雨季播种,播量每亩0.25公斤,不覆土或浅覆土。衰老的黑沙蒿,生机减弱,行平茬,可将其复壮。据内蒙古毛乌素地区测定,平在后,枝条数量增加1.4倍,叶是总重量的5.2倍,平茬宜在秋末春初萌动前,与主风向垂直方向进行,注意不要成片刈割,以免造成风蚀。

相关分词: 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