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神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后现代神学


后现代神学(Postmodern Theology),亦称“后现代主义神学”。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并对之加以积极回应而形成的当代基督教神学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基督教神学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关注。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和新教神学家巴特、蒂利希等人的理论曾反映出传统性和对现代性的批判等后现代主义思维特征,以及对后现代主义抨击或挑战宗教信仰的正面答复。后自由派神学家林德贝克(George Lindbeck)亦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语言的注重也可反驳其对信仰的诋毁。当代神学对后现代主义否定精神的回应体现在阿尔提泽(Thomas J.J. Altizer,1927-)等人的“上帝之死”派神学上,其特点即认为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情绪对当代神学并非全然消极的,这种悲观绝望的精神氛围给神学变革提供了机遇。后现代神学亦改变了后现代主义的纯批判和否定性质,体现出从其破坏性到建设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从悲观性到乐观性的过渡。由此创立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即以美国新教神学家科布等人为代表。以一种整体有机论来消除人与世界、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或分离。孔汉思也言及走向“后现代”之路的神学,认为神学的“后现代”之探展示了神学的“觉醒”,其对现代的内在批判和对启蒙的启蒙旨在克服危机、面向未来,亦表现出其探索特征和开放性。后现代神学力求在“新时代”中表现“新宗教精神”,使在“现代”被压抑、遭萎缩的信仰因素获得更新,达到升华,以便在现代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对一切价值、传统的毁坏这两难处境中获得突破,以基督教的“立”来回应后现代思潮的“破”,以其“建设性”来弥补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的不足。孔汉思还为后现代神学话语增添了普世性、世界性和全球性等表述,其典型特征即提出了一种“普世”信仰和“全球伦理”。

相关分词: 后现代 后现 现代 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