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海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胡仁海


胡仁海1944年7月出生,荣成人,曾任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少将军衔。



原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少将


个人简介

胡仁海,男,汉族,1944年7月出生,荣成市虎山镇胡家村人, 曾任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少将军衔。

1958年11月胡仁海经选拔入伍,成为济南军区体育训练大队田径队的运动员。后来,先后在步兵第七十七师侦察连、陆军第二十六军集训队当战士,在步兵第七十七师工兵营当班长,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军械专业

1961年4月,胡仁海作为战士骨干被选送到济南军区后勤部干部训练队学习军械专业, 1962年12月毕业提干,分配到济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从此,在军区机关从事装备工作40多年。从1962年12月至1984年12月,先后任助理员、科长、处长等职,经常参与组织全军、全区性大项活动。1963年,组织开展弹药引信试验工作,试点经验在全军推广。1965年,组织研制擦弹机,推广全军使用;同年,组织研究弹药库房氯化钙吸潮工艺,在全军推广。1968年,组织研究海防部队弹药坑道塑料被复防潮工艺,解决了地下储备装备物资防潮难题,在全军推广。1969年,组织研制82迫击炮弹引信触发体,使该弹的爆炸率由50%提高到95%以上;研制底火拔压器,使受潮不发火的底火得以更换,发火率提高到98%以上。这两项成果在全军推广,节约经费上亿元,被编入院校教材,在1970年全军装备工作讲用会上,作了先进典型讲用报告。1975年,根据军区后勤部首长的要求,具体组织工厂技术人员研制77式自卫手枪,定型生产、装备部队,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84年12月,胡仁海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随后不久主持该部工作,1987年12月任该部部长。从1986至1990年,先后推出28项业务改革,其中18项为总部赋予的试点, 11项在全军推广,获得100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使济南军区军械工作整体水平跃居全军先进行列。1990年,他担任总指挥,组织了济南军区军械大比武,总参谋长迟浩田亲临视察,总参、总后首长率领全军军械部长现场观摩,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三次系列播出,解放军报专栏连载,在全军引起很大反响。

发展科技

进入20世纪90年代,胡仁海把改革的目光瞄向了科技。他领导和亲自参加的自动化军械器材供应中心建设,采用了100多项先进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经国家和军队专家鉴定,认为“整体功能与技术水平,达到目前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他亲自领导和参加的“130加农炮剩余寿命静态检测方法”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明显延长火炮寿命,每年为国家节约经费近千万元,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月,因政绩突出,荣立二等功,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为改革典型宣传。1992年8月,新华社国内动态连续三次刊出济南军区军械部坚持科技进步的专题调查,军委刘华清副主席批示总参、总后组织专门考察,将经验推广全军。1993年1月29日,解放军报再次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向科技要战斗力”为题,报道了胡仁海的事迹

1994年,胡仁海担任军区司令部技术部部长,在全军率先进行装备综合保障试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体化”装备保障模式,在军事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列为全军军事科研“九五”计划课题,其理论观点被写进军队有关条例,列入军队院校教材。

1998年10月,胡仁海出任新成立的军区装备部副部长,进一步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上开拓创新。2000年组织开展部队装备训练试点,创立基地化、野战化训练模式,迅速在全军装备系统推广,被总部称为“济南模式”;在全军率先开展通用车辆保障社会化研究,产生了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2001至2002年,组织开展现有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和保障能力建设(简称“两成两力”),总结推出了不同类型部队“两成两力”建设模式,提出并亲自组织研究,成功地将海军登陆舰改装成装备综合修理工程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组织军地联合对装备技术兵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点,在全军推广;试行从地方技校毕业生中征召装备士官,受到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的充分肯定,已经列入征兵制度在全国推行。

取得成绩

在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胡仁海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先后通过自学获得大专、本科学历,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理论学术文章100余篇,有8篇文章被收入有关专著出版,4篇文章被《中国军事文库》收入出版。主编学术专著3部。先后获得《解放军报》军事学术论文奖、全军军械改革论文一等奖。

2003年4月,胡仁海从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位置上退休后,积极从事书法活动,多次参与全国、全军、军区和地方的书法展览和慈善捐赠活动,有50多幅作品被出版书法集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被聘为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山东将军书画院顾问、齐鲁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书协会员。

鄱阳县基层党员


个人简介

有人喊他“街长”;

有人叫他“队长;

有人称他“救火英雄”;

有人赞他“抗洪先锋”;

也有人戏说他是“傻子”;

……

有着众多“头衔”的他,只不过是鄱阳县古县渡镇古北集镇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位平平凡凡的老党员。可他却用他独有的憨厚和“傻气”;用他赤诚的爱心和热诚在他平凡的生活张页上抒写着不平凡的事迹。

他,叫胡仁海。

英勇救火 身负重伤

那是个正月初八的晚上,胡仁海一家正坐在电视机前收看黄金剧场。突然,有人高喊“救火”,胡仁海急忙冲出了家门。漆黑的夜里,只见不远处供销社的屋顶上不时有火苗窜出。胡仁海喊了声“不好”,冲了过去。

现场火势凶猛,难以控制。然而,古北集镇居住密集,房子一栋紧挨着一栋,而且大部分都是砖瓦房,房内全是木材结构。火势如不尽快得以控制,就会不断蔓延,将会造成无法估算的损失。正当大伙一筹莫展的时刻,胡仁海急中生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屋顶拆除房屋横梁,阻止火势蔓延。胡仁海大喊一声:“是党员的,跟我来!”话落,第一个爬上了屋顶。

经过一番与大火的拼搏,火势终于慢慢减弱。正当大伙兴奋欢呼之极,昏暗的火星中传来一个揪心的声音:“仁海,小心……”

昏迷的胡仁海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头部、腰部及四肢严重烧伤。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上午,望着妻子红肿的双眼和床前众多关注的目光,第一话就问:“大火灭了没有?”得知大火早已平熄,他那张黝黑的脸庞,露出了“憨笑”。

“街长”扫街 十年有余

“‘街长’是什么样的官职?”有人在问。

“街长”并不是什么官职,这是大伙对胡仁海的尊称。

每天天刚蒙蒙亮,胡仁海早早的起了床,推着一辆垃圾车,带上一把扫帚,一把铁锹,走遍古北集镇的大街小巷,这是他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清扫大街,清运垃圾。掘指一算,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四千多个清晨,不管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他从没有间断过。再苦、再脏,他从没有一句怨言。年轻气盛的儿子,总以为在同龄人面前丢了面子,劝他不要再扫大街。他说:“扫大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关系着居民的健康和集镇的形象。”原古县渡镇党委书记,称赞胡仁海是古县渡镇的“形象使者”,并为此送了他一个美名:“街长”。从此,“街长”就这样传叫开来。

“抗洪先锋” 当之无愧

古北集镇位于昌江中游北岸,年年都有大小汛情。每当汛期一到,胡仁海就向村委会请愿上阵抗洪。一九九八年是百年难遇的洪灾之年,胡仁海自始至终都在抗洪第一线。哪里有险情,他就在哪在出现;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有他的影子。带头抢修堤坝,帮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为大伙送粮、送水、送衣物,堤坝上总有他奔走的身影和憨厚的笑声。

“他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抗洪先锋!”古北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黄彩华动情的说。

洪水期间,他还自愿担任起打涝被洪水冲来的尸体。能联系到死者亲属的,他守护着尸体等死者亲属前来认领;无法联系死者亲属的,他及时上报派出所前来检尸,并给予妥善的安葬。一位家住景德镇市李阳镇的吴老汉,提起胡仁海,至今仍感激不尽。那年,吴老汉被洪水冲走的儿子,就是胡仁海打涝起来的。前来认尸时,胡仁海热心地招待老人全家,并给予了老人莫大的安慰和帮助。

“巡逻队长” 非他莫属

古北集镇每每逢年过节都有要组织成立一支义务巡逻队,维护集镇的治安,督促居民注意防火、防盗等一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及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热心公益事业的胡仁海年年都是第一个报名的。由于大伙都知道他为人忠诚、豪爽,工作责任心强,所以年年都推举他为巡逻队队长。胡仁海从不推辞,一口答应。

大伙都说:“巡逻队长,非他莫属,有了他,我们大家就放心了。”

近几年来,古北集镇自从有了胡仁海带头的巡逻队,再没有发生过任何偷窃,火灾等一些危害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红白喜事 离不开他

胡仁海有一手大伙都佩服的好手艺--厨艺。加上他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只要哪家办喜事,准要请上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地为事主帮忙,用最少的料,办最好的宴席。

他是个无神主义者,从不相信迷信。但哪家有丧事,“下尸”“装殓”都是他一个人包办。集镇有位叫“永驼子”的中年人,儿子英年早逝。民间有种说法:年青人死后,杀气重。因此所有人都不愿接近。胡仁海听说此事,主动前来帮忙办理丧事。“永驼子”全家感激不已,周围的人都对他坚起了大拇指。

几十年来,集镇街道改建,兴办公共事业,组织公益活动等等,需要集资的,他第一个出资,需要出力的,他走在最前面。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呆”,他却憨厚的笑道:“都几十年了,早习惯了,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

相关分词: 胡仁海 胡仁 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