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毗邻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华东理工大学,其管理运作机构上海华东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 年12月,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泾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组建。强强联手的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使科技园积聚了社会优质资源,具备了专业、人才、区域、政策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对入园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快速发展与高成功率的开始。



科技园简介


华东理工科技园是按“一园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办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公司包括规划中的华东理工大学校内创业中心、公司办公机构所在地—华泾研发中心、梅陇研发基地以及位于上海化工区的产业化基地四大部分。2005年11月5日 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2]同时,科技园还是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单位。科技园采用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专业化、产业化氛围和国际先进的产业链互动合作关系,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专业优势,营造拥有专业特色的公共服务环境,以便于研发机构及科技企业在此让资本与技术高效对接并迅速创造价值。科技园与华东理工大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最适合入园的客户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与机电仪等产业领域内具有高速成长潜能的国内外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提供旨在让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更有成效的系列服务,包括政策、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等,科技园将其称之为“解决方案”。科技园具有丰富的股东资源与广泛的社会资源,并致力于组建具有高尚企业文化的专业服务管理团队。“ 客户价值与股东价值第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是我们的价值观,“ 服务至上,不断改进,创造价值 ” 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塑造品牌形象,形成了以“国际化理念、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为特色的品牌效应,这是科技园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科技园一流的品牌形象为所有入园研发机构及科技企业形象塑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入园企业将在园区内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科技园不仅仅是技术、资本、人才的集聚地,更是能让其发挥作用与功效的支持者。

依靠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十三所重点工科大学之一。[4]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5]1997年10月,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6]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学校总占地面积2650余亩,各类建筑总面积81.6万余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250余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18,000余种,具有CA、EI等48种大型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学校还设有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院、理工优秀生部、人文科学研究院。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了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历史、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有 59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工),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理、工、农、医、法);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硕士(JM)、社会工作硕士(MSW)和18个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按二级学科计)、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54万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6860人(其中博士生1281人),全日制本科生18579人。教职员工3621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1名。有正副高级职务的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其中5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2人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累计40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8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4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有1300多名专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近年来,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超过1亿,2004年超过2亿,2007年达到3.06亿,2008年达到3.42亿元。“十五”期间国家863高技术经费名列全国高校第9位。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获省部委科技进步奖50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800多项。取得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大型聚酯装置成套技术、大型石化装置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水氯镁石先进脱水工程技术、含氟芳香精细化学品及氟化试剂的先进制备技术、有机荧光功能材料、新型自控发酵罐、承压设备及系统安全技术、石油焦化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园区特色


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发展与大化工和石油化工相配套及下游产品,包括有机涂料、催化剂等。

环保产品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及过程装备、化学生物技术、新药研发等产业。

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功能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特殊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产业。

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水处理、空气净化、尾气回收等产业。

机电仪产业

重点发展安全装备、新型过程设备、机电仪一体化成套装备等

服务支持


米材料与生化工程专业研发平台

纳米材料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等构成了国际先进的纳米材料研发服务平台,已初步具备纳米技术成果走向中试、工业化、市场化的条件。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反应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构成的生化科研工程平台,可提供强有力的生化研发支持。

安全与环保支持平台

研发中心既可提供公共实验室,又可根据研发机构要求,提供实验室前期设计,对实验室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并与政府职能部门保持良好沟通,最大程度确保实验室如期投入使用。

研发中心 推荐具有甲级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提供环评报告所需材料,撰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帮助制定环保方案,选择相关废弃物回收单位处理固体与液体废弃物。

政府政策支持服务平台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申报服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服务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服务

上海科技资助项目申报服务

“双软”认定项目申报服务

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发展服务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财税政策落实服务

商务咨询与物业服务平台

公共关系:建立以政府关系及专业机构为主的公共关系

人力资源:寻找专业人才,招聘符合需要的优秀人才

财务咨询:专业财务服务,寻找投资和融资渠道

市场推广: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市场开拓机会

法律咨询:推荐法律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

企业发展: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企业年检

专业培训:开展专业培训或参加专业培训

秘书服务:商务策划、日常英语、电话传真、演示文档准备

网络服务:互联网接入、网络服务器、网站设计

公共场所:会议室、洽谈室、培训室、仓库

物业服务:维护、保养、检修、保洁

标准化装修: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咖啡吧、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