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




图书信息


作 者:段剑秋,张献青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12459

出版时间:2003-09-01

版 次:1

页 数:299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


黄河一泻千里,滋润着两岸的广袤土地,孕育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并在东海之滨堆积出一片生命的绿洲——黄河三角洲。近年来,在这片充满绿色希望的沃土上,黄河三角洲勤劳的人民耕耘出物质文明的几多硕果,黄河三角洲各界学者培育出精神文明的朵朵红花,段剑秋、张献青先生的《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便是这红花中鲜艳的一枝。

民间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它根植于百姓生活。研究民间文学的第一步功夫是深入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广泛地发掘、搜集、积累原始资料。段、张二先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掌握方面费了相当大的力气,不管是黄河三角洲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还是黄河三角洲民歌、民谣、谚语等,都搜集了相当丰富的原始材料。因而,《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能在分门别类地排比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内容与文化特点,归纳其艺术特点与独特手法,揭示它们的文化意义乃至思想缺陷。所以,书中所形成和提出的种种思想观点,所揭示和归纳的诸多艺术特色,如“民间文学研究危机与机遇”的揭示和黄河三角洲“曲帽”的“乡趣为本、夸张幽默”特点的归纳,等等,便具有相当的可信性。事事处处以资料说话,不尚空谈,是《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也体现了作者的扎实学风。

民间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它的创作主体是广大民众。研究民间文学作品就是要发掘它那贴近民众的好恶情感,揭示它那浓郁芬芳的生活气息,总结它那质朴浑然的艺术特色。段、张二先生正是带着热爱家乡、关爱民众的深厚情感来从事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的。因而,《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的篇篇章章都散发着作者对此一研究对象出自内心的热爱,从而使作者与作品创作者好恶相同、情绪共通,好百姓之所好,恶百姓之所恶,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那贴近百姓的心灵震颤。他们对于黄河三角洲诸多民间文学式样特色的归纳,如以“抑恶扬善、启智开慧”总结黄河三角洲民间故事特色,以“睿智慧语、黄土神韵”状黄河三角洲谚语特点等,都可品味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喜爱就一味偏袒和盲目拔高,而是以客观的学术眼光去评价研究对象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去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容缺陷和稚嫩手法。

民间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它充溢着大众生活的纯真之美。段、张二先生站在大众立场上去体味民间文学的种种美感,去分析所写乡景的优美自然,去渲染民众心灵的善良宽厚,去归结神奇境界的空灵奇幻,并在此基础上去表现民众的“食”“色”欲望的生命悸动,去抽绎民间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活纯真之美,去追寻大众生活纯真之美的生命原动力。因而,《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能恰如其分地发现和揭示研究对象的美感所在。如以“天乐之美、纯真之美、刚烈之美、性爱之美、悲慨之美”去总结黄河三角洲民歌创作的人性美,以“入境、流动、传神、自然”去揭示黄河三角洲民歌创作的意境美,以“自然天成,直白无隐、指天比云、不拘一律、无曲少弯”等去概括黄河三角洲歌谣创作的风格美,等等,都能恰如其分,直指要津。

民间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它源于民众生活,表达民众情感,洋溢着生活之美,是“庙堂文学”的文体前导、艺术雏形和题材来源。中国古代的种种文学体裁,多是在民间文学的温床上萌芽、孕育、生长起来的,如诗词之有《诗经》与“乐府”,小说之有“街谈”与讲唱,戏曲之有角抵与传奇。从这一角度审视段、张二先生的《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我们更能认识它的资料价值、学术眼光和前导作用。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 确定坐标重视“民间”

二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的风格特征

三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的人情风貌

四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的价值功用

五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神灵福祉超拔梦幻——黄河三角洲的神话传说研究

一 人物传说

二 地方风物传说

三 风俗传说

第二章 抑恶扬善启智开慧——黄河三角洲的民间故事研究

一 生活故事

二 幻想故事

三 动物故事

四 民间寓言

五 民间笑话

第三章 精神家园情飞性扬——黄河三角洲的民歌研究

一 精神家园

二 人性之美

三 意境之美

四 人俗之美

五 飞扬之美

第四章 朗朗诗韵民族风骨——黄河三角洲的民谣研究

一 慷慨激昂

二 揭皮刺骨

三 自然天成

第五章 说唱逗恺谐谑之美——黄河三角洲的民间曲帽研究

一 乡趣为本

二 极度夸张

三 乡土幽默

四 阴阳结合

五 卖乖逗恺

六 展丑放臊

第六章 睿智慧语黄土神韵——黄河三角洲的民谚研究

一 经典的地域时令

二 淳朴的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