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撞击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火星撞击坑


火星上有数以万计个大大小小的撞击坑,但并非都有名字,因为自从1970年代海盗号制作全球地图时就已开始将撞击坑命名,往后随探测器的相机分辨率提高而发现的更多小撞击坑则未全数命名。火星撞击坑是以科学家或科幻作家的姓氏命名,而直径小于60公里的大部分以地球上的城镇命名。 “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北半球的低地和平原下,埋藏着很多直径在130公里至470公里之间的撞击坑。这是美国宇航局10月6日发布的火星维多利亚坑的资料照片引



火星撞击坑的的探索与研究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对火星探测坑的研究与发现,逐步证实了火星表面可能存在水资源,从而推断出火星上可以存活生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火星探测坑的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中,科学家门以及其认真的态度研究着,我们期待着喜人的成果出现。

记载资料


火星的撞击坑 名字 纬度 经度 直径 命名来源

Schiaparelli -2.67 16.7 471.0 Giovanni V.; Italian astronomer (1835-1910).

Huygens -14.15 55.4 470.0 Christiaan; Dutch physicist-astronomer (1629-1695).

Cassini 23.56 31.8 412.0 Giovanni; Italian astronomer (1625-1712).

Antoniadi 21.28 60.8 394.0 Eugène Michael; Turkish-born French astronomer (1870-1944).

Tikhonravov 13.35 35.8 386.0 M. K.; Russian rocket scientist (1900-1974).

Koval''sky -29.92 218.5 309.0 M. A.; Russian astronomer (1821-1884).

Herschel -14.74 129.7 304.5 John F.; British astronomer (1792-1871);

William H.; British astronomer (1738-1822).

Newton -40.48 201.9 298.0 Isaac; British physicist (1643-1727).

Copernicus -48.88 190.8 294.0 Nicolaus; Polish astronomer (1473-1543).

de Vaucouleurs -13.35 170.9 293.0 Gerard Henri; American astronomer (1918-1995).

Schroeter -1.88 55.6 292.0 Johann H.; German astronomer (1745-1816).

Newcomb -24.16 1.0 252.0 Simon; American astronomer (1835-1909).

Flaugergues -16.82 19.2 245.0 Honore; French astronomer (1755-1835).

Lyot 50.48 29.3 236.0 Bernard; French astronomer (1897-1952).

Secchi -58.01 101.9 234.0 Angelo; Italian astronomer (1818-1878).

Kepler-46.78 140.9 233.0 Johannes; German astronomer (1571-1630).

Galle -50.88 329.1 230.0 Johann G.; German astronomer (1812-1910).

Vinogradov -19.99 322.3 223.5 Aleksander P.; Soviet geochemist (1895-1975).

Schmidt -72.11 281.9 212.5 Johann F.; German astronomer (1825-1884);

Otto Y.; Russian geophysicist (1891-1956).

Mutch0.59 304.7 211.0 Dr. Thomas A.; American geologist, Viking Lander Imaging Team leader

(1931-1980).

Kaiser -46.28 9.1 207.0 Frederick; Dutch astronomer (1808-1872).

Lowell -51.99 278.6 203.0 Percival; American astronomer (1855-1916).

Gusev -14.54 175.4 166.0 Matvei M.; Russian astronomer (1826-1866).注:为精神号所在地。

火卫一的撞击坑 名字 纬度 经度 直径 命名来源

Stickney 1.0 49.0 9.0 Angeline; wife of American astronomer A. Hall (1830-1892).

Gulliver 62.0 163.0 5.5 Lemuel Gulliver, surgeon, captain, and voyager in Jonathan Swift''s novel

"Gulliver''s Travels."

Hall -80.0 210.0 5.4 Asaph; American astronomer, discoverer of Phobos and Deimos (1829-1907).

火卫二的撞击坑 名字 纬度 经度 直径 命名来源

Voltaire 22.0 3.5 1.9 Francios-Marie Arouet; French writer (1694-1778).

Swift 12.5 358.2 1.0 Jonathan; British writer (1667-1745).

火星北极大坑


美国科学家2009年9月25日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位于火星北极的巨大凹陷坑地很可能是天体撞击所致,这是迄今人类在太阳系天体中测量到的最大撞击坑。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报告中说,他们对两个火星探测器的最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推测,这处占火星表面积40%的凹陷坑地是太阳系形成早期一次巨大天体撞击所致,此次撞击发生在至少39亿年前。这一巨坑的跨度大约有8500公里,是迄今人类在太阳系天体中发现的最大撞击坑。科学家说,“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和“环火星勘测者”两个探测器借助重力数据、地表高度测绘数据等构建出火星地形图。它清晰地显示,北极大盆地的轮廓为椭圆形,与撞击坑的表征相符。此外,观测还发现,这个盆地还有一层外部轮廓,这种内外双圈是撞击坑的又一个典型特征。

撞击坑-南北极的区别


火星的南北半球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地形,北半球地形低洼平坦,而南半球地势较高,地表粗糙,多坑洞。不过南半球的坑地规模较小,无法和北半球的大盆地相媲美。火星南北半球的这种“两面派”地形一直是未解之谜。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发回火星地表全图后,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猜测其中原因,其中“远古撞击说”和“火星内部运动说”是两种最为流行的假说。

Resolution撞击坑


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报道,机遇号火星火星探测漫游车正行走在火星上被称为‘梅丽蒂亚尼’的平坦区域(Meridiani Planum),它的目的地是‘奋进’撞击坑(Endeavour Crater)。‘奋进’撞击坑是火星上的一个古老的巨大的坑穴,直径约22千米。机遇号在‘梅丽蒂亚尼’平坦区域行走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年来所见到的最年轻撞击坑。此撞击坑被命名为‘Resolution’,是在大约10万年之内形成的。说此撞击坑年轻是相对的,机遇号漫游车过去研究的火星地面特征物是非常古老的,其中包括30亿年之前形成的岩石。同古老的地形特征相比,Resolution撞击坑可以算是一个婴儿。婴儿具有软嫩的皮肤,但是新生的撞击坑‘Resolutin’具有棱角分明的轮廓,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轮廓会变得圆滑模糊。新撞击形成坑的特征是,在撞击坑周围边缘有新鲜岩石,撞击坑呈现空碗形态。火星风沙会不断侵蚀这些新鲜岩石,不断填充撞击坑。Resolutin撞击坑的发现,可以使科学家通过对比新老撞击坑,看看风沙改变火星地面特征有多快。

科研成果


最新的火星轨道器照片显示,散布在火星崎岖表面的撞击坑显示,火星赤道附近有次表层水冰。这些水冰的纯度可能高达99%,而不是科学家以前认为的由肮脏的灰尘和冰构成的混合物。虽然火星上的大量地貌显示,过去这颗红色星球上有水流过,但这一新发现又为火星上有水增加了新证据,也让科学家找到了一条探测火星表面水冰线索的新途径。最近几年火星上仍然有水的证据越来越多,这些水是以次表层冰的形式存在。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发现,可能曾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火星表层撞出一个大洞,破坏了这个红色星球的磁场,毁掉了火星演变为地球一样的蓝色星球的机会。 地球磁场由地核中的熔铁产生,地球磁场可使可能冲击大气的辐射发生偏斜,从而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为什么火星缺乏类似的磁场?科学家们一直迷惑不解,但现在,飞船收集数据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答案。他们发现了影响火星南半球表层岩石的高强度磁异常,这似乎是曾经覆盖整个星球的磁场的残留。北半球却没有这种磁异常,这暗示着火星上曾经发生过改变磁场的事情。这也解释了火星的另外一个奇特之处,即火星北半球的岩石比南半球的岩石更薄。

多伦多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萨宾斯坦利说:“证据显示火星历史早期发生过猛烈撞击,可能这次撞击毁坏了熔化状态的核心,改变了内部循环,影响了磁场。”科学家们认为,火星和地球以及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一样,都是在大约46亿年前由岩石和太阳形成留下的残余物构成。 随着胚胎行星越来越大,它们核心的岩石熔化、熔合,重元素,尤其是铁,沉到了中心。在放射性元素的作用下,铁保持熔化状态,并开始流动,形成磁场。人们一直以为,因为火星只有地球的一半大,所以,它的核心会冷却,但这一理论被新发现推翻了。新发现显示,最远甚至更小的水星都有熔化的核心和磁场。斯坦利说:“我们知道,火星曾经有磁场,只是在大约40亿年前消失了。大约与火星地壳二分出现同时发生。这可能与行星撞击有关系。”现在,可能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火星上发生过什么使得磁场得以保留,以及火星是否孕育过生命。

相关分词: 火星 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