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接入: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激励与接入: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内容简介


《激励与接入: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第二章为版权制度的历史变迁,首先从复制技术变迁的视角详细描述版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然后对版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作了特别说明。第三章是版权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文献回顾,通过评述各种关于版权经济学的理论,梳理出该领域发展的脉络,并指出版权经济学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指出激励与接人的困境是版权制度最根本的问题。通过阐述激励与接人内涵以及激励与接人困境产生的原因,从三个层次概括和归纳出激励与接人的均衡。

编辑推荐


《激励与接入: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选题的确定

1.2 研究方法的应用

1.3 研究框架的构建

1.4 可能的研究创新

2 版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2.1 复制技术与版权制度变迁

2.2 版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3 版权制度经济学研究:文献回顾

3.1 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3.2 版权实施的经济学理论

3.3 版权管理的经济学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激励与接入的均衡

4.1 激励与接入的内涵

4.2 激励与接入的困境

4.3 激励与接人的多重均衡

4.4 本章小结

5 激励与接入的最优均衡

5.1 最优版权保护:理论模型

5.2保护维度与作品数量:实证研究

5.3 激励与接人的最优均衡:米老鼠诉讼案

5.4 本章小结

6 激励与接入的代际均衡

6.1 原创收益与后续创新

6.2 基于排名效应的水平差异模型

6.3 具有模仿创新效应的垂直差异模型

6.4 激励与接人的代际均衡:案例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激励与接入的时际均衡

7.1 技术变迁条件下的激励与接入均衡

7.2 激励与接人的基期均衡

7.3 时际均衡模型

7.4 激励与接人的时际均衡:手机铃声下载侵权案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的基本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版权相关术语及英文原文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序言


《法律经济学博士文丛》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专业法律经济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集成的一套学术丛书。

法律经济学(或“法和经济学”)是一门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科斯、阿尔钦、卡拉布雷西和波斯纳等人的倡导下,在西方学术界兴起和蓬勃发展。尽管法律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就从来不是一场统一的学术运动,但是,大多数学者对于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不外乎认为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法律经济学的研究重心是剖析法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二是强调法律经济学的研究重心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研究法律问题。

中国大陆的法律经济学引进与研究,可以说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在法学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院都活跃着一批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者,其中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朱苏力教授在介绍和引进法律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大力翻译介绍波斯纳教授的法律经济学文献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在经济学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曙光教授、盛洪教授和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山东大学的黄少安教授,在推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法律经济学在国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受到法学界和经济学界愈来愈多关注的学科。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学者对法律经济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开设博士研究生的法律经济学相关课程及招收法律经济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距今也只不过七至八年的时间。但是,可以欣喜地看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从事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师生经过数年勤奋努力的研究,已经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经济学季刊》和《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激励与接人: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读研期间确定法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开始,就选择版权制度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不知不觉中已经与它相伴近十载。

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学习的时间是我人生中最为丰富的一段成长经历.经济学院有着一方自由而纯净的学术天空,也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更有着格高致远的愿景。徜徉其间,耳濡目染着师长的儒雅博学,亲身感受到同门的意趣激昂。其中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让我永远铭记和心存感激。在此,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他们在这四年里给予我的提携、鼓励和友谊。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史晋川教授。史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能够成为史老师的门下,我的内心澎湃着一种特别的自豪,但同时也不得不时常用一种见贤思齐的目标来敦促自己努力学习。史老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前沿又有着透彻而全面的把握。对于我的任何困惑,导师总能轻而易举地道出其中的历史渊源、理论争议以及发展脉络,总能让人在山穷水尽之时又获得了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史老师所具有的学术大家风范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素养常常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崇敬。这也使得我在导师面前,从不敢奢谈交流,更多的是聆听教诲。史老师的博厚和睿智偶尔在不经意的言谈之间就流露出来,每每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匮乏;史老师的严谨和宽容常常在乎日里的行为中就体现出来,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借此论文成书之际,再一次向史老师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您这些年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支持鼓励以及在学业和生活上的诸多关照。

在学习和研究期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旭昆教授、叶航教授以及罗德明副教授都对论文的框架、内容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我也为自己能在茫茫的求知路上遇到诸位优秀的老师而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