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关于修订2005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吉林大学关于修订2005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体现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内容,以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构建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学分制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整体优化的原则

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统筹培养全过程,科学处理德、智、体、美诸方面,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教育目标和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主次和层次、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要注重文、理、工、医、管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整合课程结构,优化培养方案。

2.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在德育教育中要坚持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将德育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体、美教育中,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具有终身学习的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毅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的原则

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基础课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精神和素养,要提高教学的起点和课堂信息量,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科基础课应根据专业主干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予以拓宽,注重增加新的及相关学科课程;专业课应改变知识面窄和部分内容陈旧的问题,抓住那些起到启蒙、点拨作用完成专业训练的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探索知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课外教学作为课内教学的合理补充,鼓励各专业由教授开设一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前沿性课程,增加学生直接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机会,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科研环节,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各种科技和社会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

5.共同培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应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着眼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在普通教育阶段要构筑全校各学科的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即第一平台;按学科大类制订培养方案,构筑学科基础课程的第二平台,即同一大类要打通专业基础课教学,同一学科大类前2/3时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应趋同,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并适当压缩其占有的学时。同时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才智和潜力,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要充分利用学分制特点,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主动权。培养方案中可设置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各专业都要设置足够量的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课。

三、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良知和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提出更为具体的业务培养目标。

(二)业务培养要求

依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表述,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科学表述。

1.总体表述。主要说明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践工作方法与技能,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能力。

2.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1-7个方面。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1-3个 

主要课程:一般指本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10门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指专业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

(四)修业年限

一般为四年。

(五)学位授予

按教育部批准的学科门类设置。

(六)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及各环节所要求的学分。(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学分的具体要求)

(七)附表(统一格式的样表)

1.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填写顺序为普通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要增加专业选修课,尽可能地提高选修课在专业课内的学分比例。在表格的备注中要对专业选修课作限选和必选学分的说明。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按实际能开出的门数填写。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教学分大类共同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两个部分。大类共同环节除学校统一要求的共同实践环节外,还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学科门类内的共同实践环节要求。如工学金工实习、医学临床实习等。

学年论文和读书报告可作为课外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由学院自行决定是否列入大类实践教学环节。院系要具体安排指导教师,在学期或学年初为学生提供书目或论文选题,按时评定成绩,成绩分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内容、篇幅、成绩评定标准由院系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制定。

专业大类的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要求填写在专业实践环节一栏内。

3.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

4.课外培养计划表

课外培养计划由学校提出基本要求,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修订,并负责具体的学分评定工作。

四、培养方案的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1.共同环节

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第1周

国防教育5学分。其中军事训练:3周,3学分。新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军事理论32学时独列入普通教育公共基础课,2学分。

公益劳动:1周,第1--4学期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

毕业教育:1周,学生离校前一周。

学年总结:秋季学期开学初,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假期:37周(第1学年10周,第2--3学年11周,第4学年5周,寒假为5周,暑假6周。)

2.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

四年制在校时间200周,业务学习时间153周,其中考试每学期安排1-2周。文理科毕业论文15周左右,社会调查和业务实习6-8周,工科毕业设计和其它实践环节40周左右。

五年制在校时间252周,业务学习时间193周,其中考试10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40周左右,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左右。

3.学期安排

每学年设置三个学期(两长一短),一般春季学期18周,短学期6周,秋季学期18周,寒假5周,暑假6周。各专业可在秋季学期的前1—6周安排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外培养计划、集中性的公益劳动等。

(二)培养方案总体设计

1、总体架构

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分为理论课、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培养计划三部分。理论课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三大类,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理论课中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50%左右(医学占40%左右),学科基础课占40%左右(医学占40%左右),专业课占10%左右(医学占20%左右)。

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工科不少于40周,约40学分;文理科类专业20-30周,约20-30学分;医科类专业不少于50周,约50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活动(含参加教师、科技制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化活动(含学年论文、读书报告、文字作品、文体活动)、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各学院根据学院实际安排8-10个学分。

2.各科类学时总体要求

文科类理论教学总学时在2600以内;理科类2700学时以内,工科类2600学时以内;医科类专业3200学时以内。平均周学时24左右,教学任务在各学期中要合理分布。

3.各科类学分总体控制

专业总学分为150—190,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大致为:

文科各专业:必修课约占60%,选修课约占40%

理工科各专业:必修课约占70%,选修课约占30%

医科各专业:必修课约占80-90%,选修课约占10-20%

(三)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安排

1.公共必修课安排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

针对教育部对“两课”教学的调整意见,设置课程4门,集中在前3-4各学期安排。

(2)大学外语课

A.公共外语

英语四级修读为256学时,16学分。课堂教学192学时,周学时3。听力64学时,周学时1。1—4学期安排。医学七年制修读到六级,1-6学期,周学时6。体育类、艺术类要求达到大学英语二级水平,三、四级选修。日语、俄语修读到四级。

B.专业外语课

第五、六学期进行,60学时。鼓励学院开设用外语讲授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3)计算机基础课程

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两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设为公共选修程。

(4)数学课

按照不同的学科大类设置课程平台,各学院在选择公共数学课程时,可以选择同类课时多的课程,但不得选择同类课时少的课程。

(5)体育课

1-4学期,每学年64学时,根据学期长短调整,共128学时。

(6)物理课

工学大类设置大学物理6学分,物理实验1.5学分,2-4学期。其它学科根据需要设置。

(7)化学课

工科各专业、计算机类、信息类、物理学院各专业开设普通化学与实验48学时;其它理科各专业根据专业情况开设48学时的普通化学选修课。 环境科学、材料物理、生物科学、医学等专业开设普通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等。

(四)选修课安排

1.全校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要求学生在七类别课程内选修8学分,一般在2—7学期进行。

2.学科选修课由学院根据培养计划进行安排。一般应设计选修模块,要求学生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修够一定学分。

五、学分计算方法

(一)学分确定方法

1.学分标准

(1)讲授课或以讲授为主的课程,1学分的标准为16学时

(2)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课程、设计课、思想品德课、计算机上机课、体育课32学时为1学分

(3)外语口语课、边讲边练的艺术课,1学分的标准为24学时。

(4)科研训练、实践教学

读书报告、学年论文,1学分的标准为1学期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临床实习,1学分的标准为1周

社会调查、业务实习,1学分的标准为2周

(5)习题课、答疑课、辅导课,不计学分

2.学分计算

学分的最小计算单位为0.5

计算方法:把教学总学时数除以1学分的标准学时数,商如果是整数,即为该课程学分数。商如果为小数,先保留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直接去掉第二位数字,即不四舍五入),再看小数部分(设为X),若X≥0.8,计为1学分,若0.3 ≤X≤0.7,计为0.5学分,若X ≤0.2,不计学分,最后整数部分加1或0.5得出该课程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