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说儒家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家长里短说儒家




图书信息


作 者:郑强胜,赵凤玲 著出 版 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

版 次:1

页 数:193

字 数:139000

印刷时间:2011-1-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216063746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昌盛的时期之一,学派林立,名家荟萃,各种思想互为交锋,点燃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烽火。不仅如此,各家的鼻祖在诸侯林立的中原大地,竞相驰骋,各尽所能,演绎了历史上知识精英的气壮山河的人品、学识、能力的竞赛。尽管学派林立,但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八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名家。

先秦时期的八家,代表着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头,不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就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限于儒学,似乎只有儒学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真正地研究中国文化,就会发现我们一直标榜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儒学一枝独秀,它涵盖了很多学派的思想精华,只不过后世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其他学派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出现,在思想整合过程中或滑向宗教,或滑向神秘,或隐而不显,无法与儒学抗衡,渐失学派的气势,从而其思想光环被儒学所掩盖,再也难以形成与儒家鼎足而立的局面。

既然儒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儒家的社会影响力又是如此的广泛,耐心探究儒家的学说就显得非同寻常。然而品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最难品读的就是儒家。何以如此说?从孔子而后,儒家就占据了中国思想的头把交椅,历朝历代解读儒学经典的名家荟萃,成就汗牛充栋。加之后世儒学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典范,几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了解一些儒学要义,想让别人信服你的解说和见解非常困难。但感受儒学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挥。感悟的正确与否、发挥的对与错,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它与个人的知识、修养、对人生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人读《论语》、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国家,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社会,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高学术修养,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管理家庭、家族,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儒家思想就是一个百宝囊,可以解决每一个人所期盼的问题。如《论语》中孔子的每段话都围绕着世人关心的问题,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能阐释成一部大书,供人们一辈子受用。

品读儒家,如何品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学问家反对于丹的解读,很大的一点就是于丹完全抛离了。原来学问家的做法,不是囿于《论语》而解读《论语》,而是借用《论语》的只言片语解读人生,解读现代人的苦恼。我们品读儒家,更难走学问家的老路,首先一点就是没有学问家的功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品读儒家,也不是全方位地品读,只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感召力的部分,先秦儒家的思想、现实社会的困惑、个人的人生感悟就是我们品读的内容。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神,能影响中国人两千余年,可见其生命力有多旺盛。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受西方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但传统的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拔掉的,灵魂的东西不会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对于这一曾由宗法形态有意识保障的伦理政治形态,可以借用赵本山的一句戏谑:“小样,你以为脱了马甲就认不出你了。”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你走到何方,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你的灵魂深处永远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作者简介


郑强胜,笔名廉朴。《寻根》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副主编、编审,兼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社会史研究,著有《中国文化通史宋卷》、《中国社会通史宋辽金元卷》、《中原文化大典出版史》等书,在《光明日报》、《中州学刊》、《史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社科规划项目。

目录


叙儒

孔子是谁的偶像

孔子也该下岗

圣人的苦恼

中年男人的“三戒”

真实的儒家

利的诱惑

孔子的形象

可爱的孔子

问志与育人

高山流水难觅?音

谁人识我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大彻大悟

是是非非说中庸

章节试读


孔子是谁的偶像

孔子可能想不到,在死后的两千多年里,自己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

谈治国,少不了孔子,政治家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谈理想,少不了孔子,推崇者们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谈教育,少不了孔子,教育家们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读书,少不了孔子,家长们说:“学而优则仕。”

谈做人,少不了孔子,领导者们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简直成了一个圣人,谁都崇拜他,谁都把他作为偶像,顶礼膜拜。

难怪有人说:孔子不是凡人,他是神。

更有人说:孔子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大教主。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谁有孔子这么荣光,封号多得数不清楚,在各式各样的文庙里,悬挂着孔子的神像,供奉着孔子的牌位。青烟缭绕,香火不断。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崇拜孔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厚非。孔子成了人们的精神“鸦片”,成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借口,即便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只要引经据典能从孔子那里找到蛛丝马迹,就成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成为作为和不作为的挡箭牌。 查找世界历史,还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们像中国人这样膜拜孔子;查找世界各国领袖名人,也没有哪一个人像孔子这样两千多年依然被人们记忆和缅怀。孔子真的很伟大,为什么中国人如此这般的崇拜他?

两千多年来,中国始终是一个以等级来划分人群的社会,一个等级向另一个等级延伸,很难;一个等级要排斥另一个等级向自己靠拢,也很难。难在何处?难在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特权。于是乎,为了追求更理想的等级,就要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依据,孔子以及他所创立的儒家,就成为人们尽量发挥、充分利用的工具。“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有根据的,孔子就是这么说的。”

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