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基本信息


名称:《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年代:清代

作者:章炳麟

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汤夫人左右:不通函件几四旬,以吾蕉萃[2],知君亦无生人之趣。幽居数月,隐忧少寐。饮食仆役之费,素皆自给,不欲受人餧养[3],今遂不名一泉[4],延之六月,则槁饿而死矣,亦不欲从人告贷及求家中寄资,盖如劳瘵之人[5],不可饮以人参上药,使缠绵患苦,不速脱离也。乌乎!夫复何言!

知君存念,今寄故衣以为记志,观之亦如对我耳。斯衣制于日本,昔始与同人提倡大义[6],召日本缝人为之。日本衣皆有员规标章[7],遂标汉字。今十年矣,念其与我同更患难[8],常藏之箧笥,以为纪念。吾虽陨毙,魂魄当在斯衣也。亡后尚有书籍遗稿,留在京师,君幸能北来一抚[9],庶不至与云烟俱散。自度平生,志愿未遂,惟薄宦两年[10],未尝妄取非分,犹可无疚神明耳[11]。

先公及太夫人墓,在泉唐留下村九条沙[12]。自更患难,东窜嵎夷[13],违冢墓者八岁矣。辛亥旋归,半载中抵杭三次,皆以尘事迫促[14],又未及躬自展省[15],违离茔兆[16],遂十一年。今年八月四日,则先公九十生辰也,自去岁初春,已拟及时为营佛事[17],以抒永怀,今果不得遂愿。君于是日,当为我谒祭墓前,感且不朽。

吾生二十三岁而孤,愤疾东胡[18],绝意考试,故得研精学术,忝为人师。中间遭离祸乱[19],辛苦亦至矣矣,不死于清廷购捕之时,而死于民国告成之后,又何言哉!吾死已后,中夏文化亦亡矣[20]。

家本寡资,谂君孤苦[21],能勤修自业,观览佛经以自慰藉[22],此亦君之所能,而尊舅氏谷臣先生之遗教也[23]。长老如汤蛰仙先生[24],至戚如龚未生[25],皆宜引以自辅。此二君者,死生之际,必不负人,其余可信者鲜矣!

言尽于斯,临颖悲愤[26]。炳麟白。

作品注释


[1]甲寅:1914年。章炳麟于1913年8月被拘禁,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获释。其妻汤国梨,浙江吴兴乌镇人,曾任吴兴女学校长,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任神州女学教师和《神州女报》编辑。1913年6月与章太炎结婚。[2]蕉萃:同“憔悴”。[3]餧:同“喂”。拘禁期间,袁世凯多次送钱和赠物表示关心和拉拢,都被章太炎痛骂掷回,甚至烧毁。[4]名:占有,有。泉:钱。[5]劳瘵(zhài):亦作“痨瘵”,即肺结核,肺痨。[6]大义:指资产阶级革命理论。1906章太炎流亡日本时,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7]员规:圆形。员,通“圆。日本服装上往往有圆形标记,用以标写姓名等。[8]更:经历。[9]抚:安排。[10]薄宦:官职卑微。1912年章太炎曾任东三省筹边使,驻长春。当时财力人力皆乏匮,他不辞辛苦地努力这国开创实业。[11]神明:指人的精神、心灵。[12]泉唐:即钱塘,今杭州市。[13]嵎夷:古书上的地名。《虞书尧典》:“宅嵎夷,寅宾出日。”此指东方的日本。1903年章太炎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朝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逃亡日本,直至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才回国。[14]尘事:俗事、杂事。[15]展省:展拜省视。[16]兆:坟域。[17]佛事:指延请僧人为亡灵诵经之事。[18]东湖:古族名。此指清朝。以与汉族区别。[19]离:遭受。[20]中夏:中原。此犹言中国,华夏。[21]谂(shěn):知悉,了解。[22]尉:“慰”的本字。[23]舅氏:此指作者岳父。[24]汤蛰仙:汤寿潜,字蛰人,浙江绍兴人。近代立宪派,辛亥革命时曾任浙江总督。与张謇组织统一党,后游南洋,归国病死。[25]龚未生:作者的女婿,曾任职浙江图书馆。[26]颖:笔。

作品简析


1913年袁世凯在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凶残镇压革命党人,章炳麟也被袁诱骗到北京,加以软禁。这封信是囚禁期间毅然决定绝食之前给妻子的诀别信,嘱咐家事,抒写伉俪情深。通篇没有一句乞怜和丧气话,充分体现了这位民国革命元勋的铮铮铁骨和坦荡胸襟。

作者简介


章炳麟(1869~1936年),又名章太炎,初名学乘,字枚叔,因敬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汉族,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书法家、 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