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高校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节约型高校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高校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规模扩招致使总体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高校内部体制不完善,增加隐性成本;师生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与市场融合,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学质量,借鉴科学管理思想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积极创建节约型高校。

如何建设节约型高校


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 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稀缺,可因为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仍屡见不鲜。如一些学校的重大基建项目被设计成“钓鱼工程”,预算作假,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也有一些大学盲目求大,依靠巨额贷款来建设不符合国情、校情的“大学城”、新校区,结果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损失难以估算……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7月26日,教育部专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做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在校园规划方面,各级各类高校应该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避免兴建大面积人工湖泊、广场与景观带,安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严禁将校园土地用于或变相用于商业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使用,推动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同时避免、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

除了校园规划之外,学科规划、事业规划的意义也同样重大。一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过分追求“大而全”,在机构设置方面随意性大,结果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

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据调查,一些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都远远超过了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也不乐观。

经济学上有所谓的“公地悲剧”:公地是公共的,谁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关心。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受益者与承担者的分离,正是浪费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设计。

各高校可以相应出台本校的能源管理办法,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能源管理体制、责任及各类能源的开户申请、安装、维修、验收及收费程序,并界定违规责任。学校成立能源稽查组,负责施工工地、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的能源稽查,不能把公共资源变成无人看管的“唐僧肉”。

当然,学校行政部门要带头节约。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对控制和降低资源消费增长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引导和推进整个校园节约资源会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再者,社会应加强对高等院校财政收支的监督检查,监察高校的资源耗费情况,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使节约者受到奖励、浪费者受到处罚。

转变观念才能渐行渐远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要把节约的观念注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中,推动大家理性、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能源保护的现状。

这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科学生活方式,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对于高校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要加强节能宣传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从八个方面抓好节约工作,其中第八点就是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为此,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在高校中普及《环境资源保护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倡议书、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全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强化节能意识,纠正一些浪费能源的行为和习惯。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要转变。如有的高校学生公寓水电线路和管道陈旧老化、设施不配套、电力耗损大、漏水多。有的同志认为,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造维修,效益不明显,所以勉强运行。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很多安全隐患,浪费极大。还有的高校把加强水电管理工作看成是小事一桩,削弱了有关部门的职权,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大工程,但也要从细小处入手,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挥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想点子、谋方法,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师生要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杜绝长明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等具体要求。电器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以减少能耗。教室、宿舍等场所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饪等大功率电器。要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单位内部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并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来水涌灌。

高校应带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台布、洗漱用品等。学校还是用纸的大户,应努力实现办公无纸化,打印纸双面用,开展使用回收纸活动。

构建节约型高校后勤

高等院校作为在科学、文明方面负有引领社会责任的单位,必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做出表率。高等学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单要遵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般性原则,而且还要在节约文化的培育、传播,培养具备节约理念和行为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发挥作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点在节约型后勤服务建设。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保障系统,学校日常运行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后勤系统的节约直接关系学校的经济效益。学校的资源消耗及管理基本在后勤,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的落实在后勤。后勤服务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学校后勤职工的节约意识、日常服务中的节约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后勤系统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制订科学、严格的以节约为原则的规章制度,形成与学校、师生相适宜的节约型消费为特点的节约文明,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的内涵是指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后勤保障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约文化,培养具有节约品行的毕业生。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范围包括,校园建设规划、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技术物资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仪器设备采购和管理;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运行保障,校园的绿化美化;师生生活后勤保障,包括给师生提供饮食服务、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等。 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的重点工作是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建设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 节约型后勤建设要靠措施 高校后勤工作是很实在的工作。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要靠一系列措施来落实。其中包括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技术措施,搞好资源共享等等。 一是做好校园建设规划。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做好三个规划,其中一个就是校园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是一所学校全面、长久的建设计划。校园建设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的长远规划。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节约型后勤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 校园建设规划是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实现和基本的教学质量及规格的需要,在校园用地、教学科研和行政用房、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及学生公寓和食堂等设施方面的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要经专家充分论证,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党委常委会批准、上报主管部门等程序。因此,规划是具有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能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所带来的浪费。在校园建设规划的起草、论证、讨论、审定、批准过程中,必须贯彻节约的原则,必须要有资源利用率的观念。 有了建设规划,学校的建设就要按照建设规划实施,就能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系统、不配套;就能根据需要安排建设次序,避免不分轻重缓急搞建设,该先建设的后建设,可缓建的反而先建,建好的设施利用效率不高;就能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不仅新建校区要重视规划,老校园改造时也必须重视规划,做到先规划后改造。 二是依法治校,搞好制度建设。节约资源是法律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颁布的节约、节能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水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政府与此相适应出台了许多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强制性标准和节约资源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性标准。标准是从源头控制能耗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手段。高校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 三是管理措施。其一是计划管理。校园基础设施、建筑物等维修改造,材料、仪器设备购置都要实现计划管理。按计划进行维修改造,就能较好地按必要、有序、前后一致的原则进行,较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合理使用新消耗资源,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加强仪器设备购置的计划管理,是对现有仪器设备使用的管理监督,是提高使用效率有效措施,同时,能避免重复购置、不良购置等带来的浪费。其二是量化管理,定额用能。对学生公寓定时供电,并核定用电指标,超标付费;对于校内经营单位、教学科研单位、职工家庭等不同能源用户实现分类收费;严格管理各单位的用能指标,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规定月或年开机时数和对外协作公用时数等定额,达到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其三是成本核算。对实现企业化管理的学校后勤实体或能实现成本核算的项目,将能源等资源性的消耗纳入成本,实现全成本核算。学生食堂进行水电成本核算,按实际消耗量收费的办法管理,这将使食堂水电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其四是实行价格管理。推进阶梯式能价、水价制度,将用能、用水指标分解到各使用部门,超指标用能、用水加价收费,超得越多加价越多,定额管理。 四是技术措施。其一是节水、节能器具的使用。改用软管喷灌方式为绿地微灌,节水可达50%。浴室的淋浴设备采用射频卡计费系统,洗浴时间与收费挂钩,多洗多花钱,少洗少花钱,节水、节气达50%。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教室、办公楼、学生公寓等楼道安装声光控开关等;无须更换现有灯架,只将现在普遍使用的T8-40W日光灯管换成T5-28W高效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管与荧光灯节电转换器,节电率在30%。其二是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学生洗澡用水、食堂洗碗用水都应利用太阳能加热,以节约能源。 五是资源共享。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学校内部部门间等资源共享,既节约资源初始投入,又节约了运行过程中资源消耗,是各工业国家常用的办法,也是我国高校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引入的思路。现在一些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开始尝试,如天津、北京两市部分高校的集中供暖;中关村大型仪器设备的协作共用;北京印刷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际资源共享,联合班车的开通互补等。 六是培育节约文化,养成节约型的健康消费方式。节约文化是指人们关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厉行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道德行为,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华民族有关节约的思想源远流长,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墨子.体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汉代贾谊在《论积疏》中指出:“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在古人的眼里,节约,既是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现代政治家同样重视节约。毛泽东同志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提出了“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那些高度文明、发达的国家更重视节约。去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份新的能源法案。这份长达1724页的法案,首次从立法上提出了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可行措施。利丁屿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东面有名的富人区,当地居民以区内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系统为荣。人们有意识地把各类用过的瓶瓶罐罐分装好,放到分类垃圾回收点。1985年10月,《福布斯》杂志将萨姆沃尔顿列为全美富豪排行榜首位。大批的记者拥向萨姆的家。然而,他们看到的萨姆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他穿着一套自己商店出售的廉价服装,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货运卡车上下班,戴着一顶折价的棒球帽。他说:“我们为每一位顾客降低生活开支。我们要给世界一个机会,来看一看通过节约的方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节约文化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深层要素,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校要广泛、持久地开展节约教育,尤其是对学生、后勤职工要进行资源国情状况、节约资源的意义、国家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标识、节约思想传统、节约知识等的教育,让节约成为每一位师生员工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更新观念乃长久之计 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队伍更新思想,摈弃一些陈腐、模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资源观念、效益观念和责任观念。 一是责任观念。后勤职工要有两个责任观念,一是有不浪费有限的资源的责任。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每个人都有节约的责任。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不到二分之一,森林资源不到七分之一,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节约的责任基础是每个人的危机感。二是育人责任。后勤职工是校园内节约资源的行为责任人,也是节约文化的体现和传播者,承担着身体力行的育人责任。 二是长远利益的观念。节约要以一定的投入来改进现有条件,如雨水的收集利用,就要对现有楼房、下水管道进行改造,并动工兴建水窖存放雨水。这些投入的眼前利益是微乎其微,但从长远利益来说投入是值得的。除了社会效益,随着节约的法规建设,新的水价体系的建立,长远的经济利益也是可观的。 三是全局利益观念。要处理好后勤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的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节约是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的对策,传统能源的节约、新能源的使用会减少排放,水资源的节约必将减少污水量。 四是一些基础性、长远性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的观念。50年前,甚至20年前建设的高校,都曾或将要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而且改造任务很重,有的基础设施系统要全部更换。这固然是事业发展所需,但也有当初建设时前瞻不够的原因。校园的水、气管道和供电系统等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的地下公共交通设施、上下水管道等建设的超前理念和做法很值得借鉴。 五是节约需要投入的观念。节约不是简单的省钱。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老校园、旧设施改造,都要增加、更新相应设施,购置先进节能设备、器具替换下高耗能的旧设备、旧器具,这些都是要投入的。节能灯具价格比传统灯具肯定要高,优质名牌产品也要贵一些。但是以一个使用周期加上电费的成本计算,节约的效益将是很可观的。 六是以经济措施为主的观念,老话讲“崽卖爷田心不疼”、“花别人的钱心不疼”。这两句话说明,如果花国家的钱、集体的钱不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自然不会有节约的概念。学生公寓采取核定用电指标,超标自己负责付费的办法,用电量就会有较大的下降。 七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观念。不要因小善而不为。每人每天节约一杯水,一度电,一张纸,日积月累。13亿人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源、环境意识,做到厉行节约,就能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贡献。

相关分词: 节约型 节约 约型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