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吸毒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跨代吸毒


跨代吸毒是指吸毒人员的子女因疏于管教而跟随父母一起吸毒。香港政府为了防止青少年吸毒,于2009年展开校园验毒计划,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现状


2010年3月4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毒品攻陷香港小学校园,据香港某禁毒辅导中心社工透露,在每年收到约260宗求助个案中,小学生占近10%。

部分人放学后三五成群在公园流连,有小到6至8岁的孩子,便因而沾染K仔(氯胺酮)等毒品,更有家庭面临“跨代吸毒”问题,由于父母滥药,其子女随意在家中冰箱便能取得大量咳药水服用。

香港政府验毒计划


2009年开始于大埔区试行的校园验毒计划已初见成效,负责机构指计划促使更多初瘾学生求助,可望提高抗毒意识。

负责校园验毒的大埔路德会青欣中心督导主任邓锦标指,自计划推行以来,即由2009年7月至今年1月,已收到69宗中学生求助,较之前一年同期约20宗,大增2倍多。他表示,过往求助者往往已吸毒一段时间,精神或身体多已出现问题,但近月求助者不少是初次吸毒或尚未成瘾,部分学生更由家长陪同前来求助,可见计划已初见成效。

大埔中学校长会主席郭永强则表示,虽然验毒计划属自愿性质,有约40%学生没有参与,未必能全面及早识别吸毒学生,但计划的宣传教育功效显著,推行以来家长、学生及社会的抗毒意识明显提高,对毒品的认识及求助主动性都有增加,希望日后若推出第二期验毒,有更多学生参与。

郭永强表示,近年区内吸毒青少年人数稳定,验毒计划虽然花费约1000万元,但仍然“超值”,“一旦有学生跌入毒海,社会负担更大,验毒宣传效果遍及区内2.5万人次的学生及家长,平均每人花费仅400多元。”

信义会北角青少年外展社工队队长卢宝星则指出,社工人手不足,难兼顾不同年龄层面的吸毒青少年及小童,“有15、16岁的少年已成‘小拆家’,应先处理他们,还是先处理11、12岁沾染毒品的孩子呢?”他希望有关单位能投放更多资源,支援前线人员协助青少年远离毒品。

预防


正视态度

研究指出,若父母有吸毒的背景,子女吸毒的机会增加。为人父母应正视跨代吸毒的问题。

药物处理

所有家中的药物,应放于子女不能随便触及的地方,如较高或上锁的柜内。吸毒者切忌将未用完的毒品或工具带回家中,若情非得已,亦要将它们收藏妥当。

提高警觉

吸毒家长虽较其他人熟悉吸毒者的特徵,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吸毒家长的子女往往有较多的生活技能来掩饰其吸毒行为;而研究更显示,吸毒家长的子女吸毒的机会较非吸毒家庭子女为高,故作为家长须提高警觉,多关心子女行为。

相关分词: 跨代 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