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威廉斯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理查威廉斯


Robert Zemeckis是好莱坞的一位怪才。凭借“Stephen Spielberg得意门生”的特殊身份以及横扫OSCAR奖的《回到未来》、《阿甘正传》,Robert Zemeckis成为美国影坛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19年前,这位年仅32岁的年轻导演制作了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 Framed Roger Rabbit),这部真人与动画完美结合的影片为导演日后享誉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成就了Robert Zemeckis。



引子


19年前,这位年仅32岁的年轻导演制作了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 Framed Roger Rabbit),这部真人与动画完美结合的影片为导演日后享誉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成就了Robert Zemeckis。

但又是谁成就了“兔子罗杰”呢?这部以动画取胜的影片的动画导演又是谁呢?

其实,Richard Williams这位比Robert Zemeckis成名早几十年的动画大师才是影片真正的幕后英雄

从业经历


1. 传统手绘动画的复兴:

1986年12月4日,影片正式开机。当时很多人建议使用方兴未艾的电脑动画技术来完成庞大的动画部分制作。但无论是Robert Zemeckis还是Richard Williams都毫不犹豫地坚持使用传统手绘动画方法制作。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影片,是一部向好莱坞经典动画致敬的影片。

观众的视觉盛宴,导演的“灭顶之灾”.全片103分钟,其中纯动画部分就有55分钟之长。制作周期仅仅耗时522天,就连监制Stephen Spielberg都感叹影片能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简直不可思议。Richard Williams近乎偏执地坚持绝对不使用任何电脑动画技术的方针,以确保影片质朴、温馨的怀旧基调。因此纯动画内容制作时间非常紧张。Richard Williams率领326名动画师(其中254名在伦敦由他直接管理,其余72人在加州工作)制作、处理全片82080格的动画。时年53岁的Richard Williams每天都要站在工作室门口对动画师们大喊:“快点画,再快点画!”

这部观众眼里大制作的巨片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真人与动画结合所带来的无数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需要的是充足的资金与时间。换句话说:急是无济于事的。纵然你有再先进的技术,影片依旧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型。

在开拍之前投资方给Richard Williams十万美元制作一个一分钟的样片,这个一分钟的长镜头样片测试了所有影片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真人与动画角色身体接触时真实感的问题;真人与动画人物从玻璃后走过,身体发生折射变形的问题;红色顶光照射下二者光影变化问题;夜间车灯扫过二者,动画角色在真人演员身上影子变化问题;动画人物与实物碰撞时二者边缘结合的真实感问题;真人演员与动画角色目光交流方向与焦点问题……

样片效果非常好,这叫Robert Zemeckis更加坚定了信心。接下来这位“神童导演”就提出了更加“过分”的要求:Robert Zemeckis要求所有动画部分的摄影机运动、角色表演和光影变化要和真人电影一样充满动感,而绝不能象一般动画片那样死板、单调。这个要求在真人电影里也许算不上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动画来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摄影机的运动带来的是背景纵深、细节的微妙变化;角色的360度旋转需要动画师绘制无数个人物“转面”;而光影变化则使动画师必须考虑动画角色与真人演员之间光影关系的变化。总之一句话:动画师的工作量增加无数倍!以至于当Robert Zemeckis问Richard Williams为什么很多动画片里的摄影机总架在那里不动时,Richard Williams幽默地回答:“因为他们懒。”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以其精致、华丽的手绘动画向世人宣布:好莱坞经典动画的复兴再次来临!

影片不仅获得1988年OSCAR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三座奖项,还为Richard Williams带来一座OSCAR特别贡献奖

2、 摄人魂魄的“杰西卡”。

我相信所有观众欣赏完影片后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美女“杰西卡”(JESSICA)在夜总会歌舞的场景。这一片段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每一次看都由衷地被导演所折服。那种传统动画的魅力使我纯条件反射般地全身发抖,大大感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样完美的动画?自愧不如、望尘莫及之余不由得想起那句诗“此物本应天上有,不知何时到人间”。

从专业角度分析这一片段使人“不寒而栗”:难度太大了!

纯手绘的“杰西卡”穿梭于真人世界之间,她每走一步观众都可以通过她半透明长裙下摆看见台下真人观众若隐若现的脸庞与表情。当摄影机围着她做360度旋转时,动画角色脸上的光线变化与背景真实灯光是如此统一、和谐。当摄影机旋转到她背光角度时,“杰西卡”脸上出现了非常逼真的逆光剪影效果。而这光线变化与真实场景里的灯光变化又是如此一致。当“杰西卡”走下舞台与真人观众进行交流时,她的动作、眼神与跟她接触的真人演员如此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每次我都瞪大眼睛想找出漏洞,但是就算我眼睛一眨不眨,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举例说明:

“杰西卡”从胖老头上衣兜里拿出一块手绢在胖子的光头上不断摩擦。“杰西卡”的手与实物手绢之间的交互如此真实,丝毫看不出明显的界线。甚至她手的影子在光头上投射出的影子都是那么自然。诸位观众,这可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啊!作者要根据真人演员的生理结构特征、真实环境的光线变化、摄影机的运动以及真人与动画角色的场面调度来逐格加动画。这完美的影像竟然是20年前的作品!竟然是在没有借助任何电脑动画技术前提下实现的!

这真是会出人命的活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做得如此完美

抛开纯粹的专业技术分析不谈,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依旧会被影片深深吸引。

“杰西卡”太性感了!

我觉得这世界上除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个女主角可以称得上全世界男人眼中“性感”的代名词外,就只有“杰西卡”是人见人爱的了。夸张的曲线体形、厚厚的嘴唇、永远睁不开的双眼、极具磁性的声音……怪不得黑白片时代的性感动画明星“Betty Boop”都要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以说“杰西卡”具备了所有性感的元素,但是又有动画的特点。Richard Williams在谈到这个造型设计时,引用了WALT DISNEY一句非常经典的对话“不可能的可能性”。如果追究真实性的话,“杰西卡”那巨大、丰满胸部足以使其跌到,但是她依旧楚楚动人地走来走去。这就是“不可能的可能性”,因为观众不会去追究一个动画角色的真实性。正是有了这一永恒不变的创作真理,丰胸、瘦腰、圆臀、细腿的“杰西卡”才会如此勾魂摄魄,令所有男人垂涎欲滴。

3、 好莱坞传统动画的继承者。

Richard Williams之所以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经典好莱坞动画技术与艺术风格,与他师从Disney公司、华纳公司几位大师有着密切关系。

1968年,对Richard Williams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35岁的他观看了Disney公司出品的《丛林日记》(The Jungle Book, 1967)大受震动。原本认为已经熟练掌握了塑造生动动画角色技巧的他瞬间觉得自己是如此无知与浅薄。特别是影片中的老虎“Shere Khan”更是他的最爱,于是Richard Williams便来到Disney公司参观学习了一年时间。在那里他见到了该角色的创造者Milt Kahl以及Frank Thomas,Ollie Johnston和Ken Anderson等Disney公司的元老级人物。这之后Richard Williams聘请Milt Kahl到自己伦敦的工作室来教授动画课程。他与Milt Kahl的友谊一直延续到Milt Kahl 1987年逝世,二人情同父子。Richard Williams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参与课程教授的还有Disney公司的Art Babbitt(《幻想曲》中蘑菇舞的制作者并且是“高飞狗”——“Goofy”形象的改良者)。

其实Richard Williams与好莱坞动画的渊源说来已久,尽管他一生致力于追求非好莱坞的动画风格。在他小时候曾参加过一次国际漫画大赛并且获得名次。作为奖励他被邀请到Disney公司参观动画片拍摄现场,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动画师。在Richard Williams十岁时他得到一本名叫《如何制作动画片》(How to Make Animated Cartoons, 作者是Nat Falk,1940年发行)的教科书,从那时起他就着迷于好莱坞动画风格。这本书成了日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中他得到了大量四十年代好莱坞动画角色的风格样式。

1955年,在Richard Williams制作动画短片《小岛》(The Little Island,30分钟)时,他去看了Disney公司重新发行的《小鹿班比》(Bambi)。看完后他坚信自己是具有革命意识的独立艺术家。但是当他完成《小岛》后再去观看这部影片时突然间开始感到自己对动画艺术一无所知。他惊讶于影片中神奇的人物行动,那些都是他无法想象也不会制作的。Richard Williams既想得到Disney的风格与技术又不愿意丧失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在英国寻找老师,未果。直到1967年他遇到华纳公司的动画师Ken Harris(Chuck Jones的首席助理)才开始接触到真正的好莱坞动画风格。他把Ken Harris接到伦敦边工作边学习,二人合作了18年直到1982年Ken Harris去世。1973年他又聘请曾经参与制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的Grim Natwick来到伦敦为他和他公司的动画师教授“角色动态”(Live-in)课程。

1985年,为了安慰病重的好友兼老师Milt Kahl,Richard Williams从自己导演的动画长片《盗贼与鞋匠》(The Thief and the Cobbler,该片耗费了Richard Williams30年的时间才制作完成,1964~1995)中选取了12分钟的素材剪辑成一个短片并特意为Milt Kahl组织了一个小型放映会。这个消息传到了正在筹备拍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Stephen Spielberg和Robert Zemeckis耳朵里。二人请求Richard Williams为他们安排一次单独的放映会。虽然这两位好莱坞举足轻重的人物并没有资助Richard Williams拍摄他的《盗贼与鞋匠》,但是他们认为Richard Williams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动画导演的最佳人选。Stephen Spielberg说:“他对影像夸张变形的处理以及叙述故事角度的新颖性正是我们要的。他就是那个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人。”

4. 梦回“卡通城”。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故事发生地锁定在1947年的好莱坞,四、五十年代是美国动画的鼎盛时期。那时电视还没有完全普及,人们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费在电影院里。这一时期全世界人民的业余生活竟然也出奇地一致——看电影。这一点看过《新天堂电影院》的观众都深有体会。而动画片这种老少皆宜的片种更是深入人心,DISNEY等公司的动画角色伴随着无数人度过了幸福的童年。这种感受就如同7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对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花仙子的感情一样真挚与深刻。

深受DISNEY动画片影响的Richard Williams为观众真实还原了一个梦幻般的卡通世界。恍惚间,我似乎又看见了金凯利在雨中漫步,耳边又响起了“I am Dancing in the Rain”的歌声……

5、 最豪华的群众演员阵容。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说过一句经典台词“群众演员也是演员”,用以阐明群众演员的重要性。于是香港人发明了一种狂欢节般的,向群众演员“致敬”的电影类型——贺岁片。这种明星扎堆,星光璀璨的影片似乎只有香港人才乐此不疲,其他国家的电影很少出现这种现象。但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却比我看过任何的一部贺岁片都要星光灿烂,灿烂到令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程度。有时我在想,如果按照真实片酬给这些动画明星劳务费的话,恐怕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公司能出的起这笔天文数字。

由于投资方“点石公司”(TouchStone Pictures)是DISNEY的子公司,所以Richard Williams可以名正言顺地尽情使用DISNEY公司所有经典动画角色。于是乎世界上最豪华的“群众演员阵容”出现了:小飞象、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白雪公主、皮诺曹以及《幻想曲》中众多的经典角色。再加之DISNEY公司在业界的龙头地位,使得Richard Williams还可以调动其他大公司的动画明星为影片跑龙套。华纳、米高美、派拉蒙等公司的超级明星几乎被“一网打尽”:“兔巴哥”(Bugs Bunny)、“达菲鸭”(Daffy Duck)、“公路奔驰鸟”(Road Runner)、“骗子郊狼E”(Wile E Coyote)、Betty Boop、“德鲁比狗”(DROOPY,Richard Williams亲自为他配音)……

这些曾影响几代人的动画角色也许只是端着盘子从镜头前滑过,但是给你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挥去。这种激动绝对超过刘德华、葛优、王菲、刘若英手拉手跳着“四小天鹅”从你面前滑过。全片结束,所有动画明星一起登场SAY BYE BYE时,我激动得不住按DVD机“暂停键”,以便一个一个认真辨认那些超级明星的相貌。

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好莱坞动画的黄金时代,眼前一片金黄色,暖暖的金黄色。那种颜色小时候做梦经常会梦到,每次梦到都会睡得很甜。

6、 “最俗”的插科打诨。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一开始就是一段长达5分钟的纯搞笑动画片。这个小引子颇使投资方担惊受怕了一把。因为在试映时,很多观众刚看了三分钟就退场了。他们说:“我们不看这种插科打诨的动画片!”

其实导演选用这种“猫追老鼠”式的插科打诨就是为了在全片一开始就使观众找到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感觉。而这种“最俗”的插科打诨正是那个辉煌年代的标志性特征

其实探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动画片会充满了这种插科打诨,原因很简单:人们活得很单纯。经济发达、无忧无虑、电影艺术的黄金时代、造梦的工厂……成人世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动画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难题都象“猫追老鼠”一样简单,困难有,但是最后一定会被解决,并且是在一种喜剧气氛中被解决。回想起来,似乎那个年代的动画片全部在“追跑打闹”,无论是动画片中的角色还是观众都生活在一种极其简单、快乐的气氛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歌舞片”这种类型电影会在那个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动画片没了这份单纯?为什么我的学生一拿起笔就开始构思一个“深刻无比”的故事而从不懈也不会从细节下手考虑作品?为什么我们的动画片角色根本不会“表演”?为什么我们缺少优秀的原画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鄙视这种“俗不可耐”的插科打诨。

其实这种最简单的插科打诨是训练动画师幽默感,叙事能力,手头功夫最好的办法。在几分钟内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生动有趣,又要跟别人不一样——都是猫追老鼠,你做的哪那么容易就和别人的不同了——这是一件非常见功力的事情。在大工业生产流程中,动画师必须在有限的制作周期内对自己进行无数次“头脑风暴”,把自己插科打诨的潜能逼发出来。久而久之,一大批开始也许并不优秀的动画师逐渐锻炼成长为一线导演。这就如同想做导演必须从做副导演开始一样,是一个必经阶段。正是这种貌似“低级”的创作成就了好莱坞动画的黄金时期。

大俗即大雅。这也许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更何况Richard Williams制作的“插科打诨”绝对不是一般的“插科打诨”,他不仅继承了经典好莱坞动画的精髓,并且在制作技术上大大提高。360度旋转、地面反射出的角色影子、摄影机大规模运动等等,这些当年令动画前辈望而却步的技术难题,在Richard Williams手中得以近乎疯狂的表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廉价电视系列动画片,只靠几个简单的循环动作填充时间。而是一部“绚”到《MATRIX》境界的大片。只不过“子弹时间”里摆POSE的不是NEO而是“兔子罗杰”。

7、精道的表演。

观众在欣赏动画片时一般只注重故事情节是否引人入胜,角色造型是否可爱。而动画角色的表演问题往往会被忽略。这也许是因为观众从没把动画角色当成真人,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去追究一只兔子的表演是否合理了。这种观影习惯导致很多动画师在创作影片时也忽略角色表演,以至于现在的动画高等教育中竟然也舍弃了“表演”——这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似乎只要画得好就可以做出好动画片。我们培养的动画人才拿起笔只懂得如何把角色动作画得流畅,运动规律画得准确。这样的动画师做出的片子没有任何大毛病,但是给观众的感觉就两个字——“没劲”。这也许就是中国目前“原画”人才奇缺的主要原因吧——画得好的很多,懂运动规律的也很多,能加“中间画”的更多,但是真正懂得角色该如何表演的却寥寥无几。

1、 会说话的耳朵。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兔子表演极其成功。这首先要归功于Richard Williams。他为“罗杰”设计了一双“会说话”的耳朵。“罗杰”的喜怒哀乐全部通过他的大耳朵展现出来。比如说:当他高兴时,他的耳朵会象螺旋桨一样拧成麻花状;当他看见一对情侣时,耳朵会变成“心”状;当他要被扔进溶剂桶时,耳朵仿佛一双手一样使劲扒住桶边,并不住抖动;当他从水池里趴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俩耳朵拧干;而当他失落时,他的身体会僵持不动,而两只大耳朵却慢慢地由拉直状态垂落下去……

基本上“罗杰”不用张嘴说话,观众就可以对他的内心活动一目了然了。

2、配音演员的“兔子装”。

如果说Richard Williams赋予“罗杰”以外表的话,那么配音演员Charles Fleischer则为兔子和全剧组带来了灵魂与欢乐。

由于真人演员在拍摄现场经常需要与“兔子罗杰”对戏,因此Charles Fleischer不仅要为兔子后期配音,前期也需要每天盯在现场。这位职业戏剧演员的敬业精神实在可圈可点。他在摄影机后绝对不是简单地为其他真人演员搭一句词,而是在全身心地表演!从影片的制作花絮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可以说得上是手舞足蹈、群情激昂。丝毫没感觉到摄影机并没有对准他。为了找到“兔子”的感觉,突然有一天Charles Fleischer对导演说:“你能不能给我一套兔子装?”于是导演就给他做了一套基本与动画角色一样的“兔子装”。这哥们每天就穿着这套花花绿绿的衣服,顶着俩永远耷拉着的耳朵,带着一个黄色领节在拍摄现场走来走去找兔子的感觉。甚至在餐厅他也穿成这样,以至于他的同事都不好意思和他一起去吃饭,因为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那只兔子怎么那么难看啊?!”

就是这样的认真态度与投入程度才造就了形神兼备的“兔子罗杰”。相比之下,我们的配音演员是不是缺少了一点敬业精神呢?我们的制作观念是不是非常落伍呢?

3、找不到焦点的男主角。

对于男主角Bob Hoskins来说,出演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与空气演对手戏。在完全无实物表演的情况下,导演想尽办法为演员提供参考对象。比如说:对Bob Hoskins进行哑剧培训;聘请专业提线木偶师制作并操作提线木偶,并在实拍之前运用这个替代动画角色的参照物来“走戏”,使演员和动画师明确完成片中真人演员与动画角色的视线、动作应该是什么样;导演甚至亲自出马扮演动画角色与Bob Hoskins“走戏”,以便掌握表演节奏……

尽管导演采取了各种方法减低Bob Hoskins无实物表演的压力,但是有一个困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那就是演员目光的焦点问题,这是演员无法控制的。眼前放一只手,眼睛的焦点在手上。但是当你把手拿开,这焦点可就不知道跑哪去了。演员无法凭借意志品质把焦点依旧保持在刚才手的位置上。他的面前只有空气,焦点遗失是生理现象而非心理活动。演员只能做到尽可能控制自己的焦点保持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如果发生了偏移,只能依靠动画师后期调整、完善,使动画角色的目光方向与焦点尽可能与真人演员一致。

4、 动画无关的表演

影片开始有这样一场戏:Bob Hoskins拿着一张50美元的支票从制片场出来坐公共汽车回家,但是售票员没零钱找他。于是他就和几个小孩一起偷偷摸摸坐在有轨电车后面的保险杠上“蹭车”回家。当他下车后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孩子们给了他一只香烟,他欣然拿在手里向孩子们挥手道别。这个细节其实可有可无,但是为什么导演要加上去呢?其实仔细琢磨起来还真的很有门道

首先,说明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孩子的信任。如果孩子不信任他的话,不会给一个陌生大人香烟。这与他前面对动画明星所表现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到这个细节出现之前,Bob Hoskins一直给人不近人情、残酷的冷血杀手形象,导演当然不希望观众由始至终都讨厌这个角色。毕竟这是一个主角。因此要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其富有亲和力的一面,使观众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角色还有善良的本性。而得到孩子们的香烟正是一个极好的契机说明该角色还是具有童真的一面,还是可以平易近人的。

最有意思的是,Bob Hoskins接过孩子的烟并没有抽,而是看了一眼后夹在了耳朵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表演?很简单,毕竟孩子抽烟不是什么好事,DISNEY这种老牌“健康大使形象”的公司不可能出现正面表示教唆孩子抽烟的细节。那么导演就叫演员不要抽,看一眼的目的在于说明Bob Hoskins对孩子这种举动也不是很能接受,有点无奈与诧异。但是为了不伤害孩子对他的信任他还是接了烟。仅仅这么几个小动作就把Bob Hoskins的性格以及内心活动,甚至DISNEY公司的“宣传导向”问题交代得一清二楚。由此看来,这个细节可谓导演煞费苦心之笔。

结尾:

在Bob Hoskins 来观看“杰西卡”歌舞一场戏里有这样一个细节。黑白片时代的性感动画明星“Betty Boop”在夜总会里卖香烟,她向Bob Hoskins诉苦道:“彩色电影一出现我就没有太多工作了。不过我依旧保持自己的风格。”然后做出了几个非常经典的“骚首弄姿”POSE。而Bob Hoskins则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对她说:“对,你还是很有魅力”。

这也许正是Robert Zemeckis和Richard Williams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与高科技的电脑动画相比,传统手绘动画也许“落伍”了,也许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她依旧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她依旧魅力永存,不可替代。

这就象儿时妈妈送我的那只玩具小熊一样,多少年过去了,也许它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它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Richard Williams几十年工作经验浓缩而成的著作:动画师生存手册

相关分词: 理查 威廉斯 威廉 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