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伯常量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里德伯常量




简介


里德伯常量 Rydberg constant

里德伯常量系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常量之一,为一经验常数。σ法则1/λ=R[(1/n^2)-(1/m^2)]中的“R”即里德伯常量,数值为:R=1.09677851×10^7 m^-1

历史


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约翰雅各布巴尔默(J.J.Balmer)在一一篇论文中报告了氢原子光谱的一个经验规律:1/λ=R[(1/2^2)-(1/n^2)],同时得出里德伯常量的近似数值。

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系。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运用自己创立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学说第一次试图计算推导出里德伯常量的精确值:

R=2π^2m''e^4╱(4πε'')^2ch^3

e是元电荷、h是普朗克常数、ε''为真空电容率、m''为电子质量

计算后可得:R=R = 1.09737315×10^7 m^-1,与实验值误差超过万分之五。

1914年,针对误差,玻尔提出,这是由于假设原子核静止不动引起的。实际情况是,原子核的质量不是无穷大,它与电子围绕共同的质心转动。玻尔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用原子核和电子的折合质量μ代替了电子质量修正了模型。

玻尔把普朗克常数和里德伯常量联系起来,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子结构模型理论与原子光谱的本质联系为光谱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分词: 里德伯 里德 德伯 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