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


《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精)》分为外阴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女性生殖器肿瘤等二十章内容进行了介绍。既可供各级医师临证时查一阅参考,也能使科研人员开拓田思路,又可供中医学者研究时检索,是一部有生命力的医、数、研共用的工具书、参考书。



图书信息


书 名: 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

作 者:阎海 蔡玉华 李连成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530441350

开本: 16开

定价: 218.00 元

内容简介


《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精)》讲述了:“医案”者,“医事活动之记录”也,其最具体、最生动、最客观、最可靠,是医学真知的发源地,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历代妇科名家名方验案(精)》收载了历代妇科名家如罗元恺、刘奉五、黄绳武、蔡小荪等人的治验,又收载了经方、名方的治疗验案。以妇科病种病名为纲目,每一病种广集名方、验方于其下,附有医案。案随方列,方案结合,以全面展示古今医家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经验及治疗思路,内容广博,资料齐全。

图书目录


第一章外阴疾病

第一节 外阴湿疹及疱疹

第二节 外阴溃疡(阴疮)

第三节 外阴橡皮肿

第四节 阴道内生硬结糜烂及阴中生息肉

第五节 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第六节 白塞综合征(狐惑)

第七节 阴痒

第八节 阴痛

第九节 阴吹

第十节 阴冷

第十一节 阴痿、缩阴及阴枯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一节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

第二节 阴道炎

一、非特异性阴道炎

二、老年性阴道炎

三、滴虫性阴道炎

四、真菌性阴道炎

第三节 子宫颈炎

一、慢性宫颈炎

二、子宫颈糜烂

三、子宫颈息肉

四、宫颈血箭

第四节 子宫内膜炎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宫腔积脓

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

三、子宫体炎、子宫肌间质炎及胞宫内痛

第五节 附件炎

一、急性附件炎

二、慢性附件炎

三、输卵管积水及积脓

四、输卵管阻塞

第六节 盆腔炎

一、急性盆腔炎

二、慢性盆腔炎

三、结核性盆腔炎及炎性包块

四、盆腔脓肿

五、盆腔瘀血综合征

第三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癌及子宫颈癌放化疗反应

第二节 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第三节 子宫肌瘤

第四节 卵巢囊肿

第五节 盆腔各种包块(瘸瘕)

第四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症

第五章 月经失调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先后不定期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第五节 月经过少

第六节 经期延长

第七节 倒经

第八节 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及排卵期高热

第九节 绝经后子宫出血(老年经断复行)

第十节 异样月经及暗经

第十一节 经期诸部位出血

一、经行目赤及球结膜溢血

二、经行耳衄

三、经行乳衄

四、经行神阙溢液

五、经行便血

六、经行尿血

七、经行指(趾)甲缝出血

第六章 痛经及并发症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痛经不安腿综合征

第七章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第八章 闭经

第一节 闭经

第二节 闭经泌乳综合征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四节 过剩刺激综合征

第五节 闭经并溺血

第六节 席汉综合征

第九章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一节 经行乳胀

第二节 经行头痛

第三节 经行泄泻

第四节 经行发热

第五节 经行浮肿

第六节 经行感冒

第七节 经行皮疹、风疹块、瘙痒、刺痛

第八节 经行眼病

第九节 经行咳喘

第十节 经行失音、失聪

第十一节 经行阴疮阴痒

第十二节 经行痤疮

第十三节 经行眩晕、晕厥、中风

第十四节 经行情志异常

第十五节 经前期唾液腺综合征

第十六节 经行呕吐、呃逆、饮食异常

第十七节 经行口腔、舌、唇病

第十八节 经行嗜睡

第十章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第十一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第一节 子宫脱垂(阴挺)

第二节 其他女性生殖器官损伤

第十二章 带下病

第十三章 不孕症

第一节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第二节 免疫性不孕

第三节 子宫发育不良

第四节 不孕症

第五节 诸病合并不孕

一、痛经合并不孕

二、卵巢囊肿合并不孕

三、子宫肌瘤合并不孕

四、盆腔炎合并不孕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

六、甲亢合并不孕

七、癫痫合并不孕

第十四章 妊娠病

第一节 流产

一、先兆流产(胎动不安)

二、先兆流产(胎漏)

三、不可避免流产

四、不全流产

五、过期流产

六、激经(妊娠后按月经行)

七、习惯性流产(滑胎)

第二节 异位妊娠(宫外孕)

第三节 妊娠剧吐(恶阻)

第四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并发症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

三、妊娠高血压合并不安腿综合征

第五节 子痫

第六节 羊水过多(子满、胎水肿满)

第七节 羊水过少

第八节 过期妊娠(过期不产)

第九节 死胎(胎死不下)

第十节 胎萎不长

第十一节 妊娠腹痛(胞阻)

第十二节 妊娠眩晕(子晕)

第十三节 妊娠水肿(子肿)

第十四节 妊娠心烦(子烦)

第十五节 妊娠咳喘(子嗽)

第十六节 子悬

第十七节 妊娠失音(子痦)

第十八节 妊娠痒疹

第十九节 妊娠感冒

第二十节 妊娠发热

第二十一节 妊娠泌尿系感染(子淋)

第二十二节 妊娠尿潴留(转胞)

第二十三节 妊娠便秘

第二十四节 妊娠腹泻(妊娠泄泻)

第二十五节 妊娠失眠

第二十六节 妊娠吐衄血

第二十七节 妊娠情志异常

第二十八节 孕期溢乳(乳泣)

第二十九节 妊娠杂症

第十五章 妊娠并发症

第一节 胰腺炎

第二节 阑尾炎

第三节 胆道蛔虫症

第四节 肝炎、黄疸

第五节 痢疾

第六节 疟疾

第八节 输尿管结石

第九节 肠梗阻

第十节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第十一节 静脉血栓及静脉曲张

第十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第十三节 甲亢

第十六章 分娩并发症

第一节 难产

第二节 胎位不正

第三节 产后血晕

第四节 产后眩晕、晕厥

第五节 产后出血

第六节 胎盘及胎膜残留、植入性胎盘(胞衣不下)

第十七章 产后病

第一节 产后泄泻

第二节 产后盗汗

第三节 产后自汗

第四节 产后半身无汗

第五节 产后破伤风(产后痉症)

第六节 产后便秘(产后大便难)

第七节 产后恶露不绝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下

第九节 产后腹痛

第十节 产后发热

第十一节 产后癫狂、情志异常

第十二节 产后惊悸、恍惚

第十三节 产后感冒

第十四节 产后中暑

第十五节 产后咳喘

第十六节 产后浮肿

第十七节 产后小便频、小便失禁、遗尿

第十八节 产后尿潴留

第十九节 产后奇冷

第二十节 产后摇头症

第二十一节 产后风瘘(产后筋脉拘挛)

第二十二节 产后关节痛

第二十三节 产后身痛

第二十四节 产后头痛

第二十五节 产后失眠

第二十六节 产后失明及眼病

第二十七节 产后失音(产后失语)

第二十八节 产后脱发

第二十九节 产后肥胖

第三十节 产后麻疹、荨麻疹、风疹

第三十一节 产后疟疾

第三十二节 产后痢

第三十三节 产后黄疸

第三十四节 产后缺乳

第三十五节 产后乳汁自出(溢乳)

第三十六节 回乳

第三十七节 产后乳厥

第三十八节 产后下肢栓塞性静脉炎

第十八章 女性节 育及并发症

第一节 人工流产术后

一、人工流产术后出血不止及人流不全

二、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宫腔粘连

三、人工流产术后闭经

四、人工流产术后诸证

第二节 输卵管绝育术后诸证

第三节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异常

第四节 药物流产后出血

第五节 中药催经抗早孕(中药流产)

第十九章 妇产科各种手术后病症

第一节 妇科术后感染发热

第二节 妇科腹部术后诸证

第三节 产科腹部术后(剖腹产后)感染发热

第四节 产科腹部术后(剖腹产后)诸证

第五节 刮宫术后病症

第二十章 妇科杂病

第一节 妇科低热待查

第二节 妇女干燥综合征

第三节 脏躁

第四节 卵泡破裂出血

第五节 热入血室

第六节 黄褐斑

第七节 乳房痛及萎缩症

第八节 梦交

第九节 性功能亢进

第十节 性功能低下

第十一节 性交诸证

一、交接出血

二、交合涩痛

三、性交后腹痛

四、精液过敏症

五、性交诸证

第十二节 溢乳

……

序言


本书与传统的方剂、医案类书籍不同,既非以治法为纲,分别排列各类方剂,也不按医家为序,罗列各家经验,而是以西医病名分类为体系,每一病种广集名方、验方于其下,附有医案,案随方列,方案结合,以全面展示古今医家治疗某一疾病的理论、经验及治疗思路。既可供各级医师临证时查阅参考,也能使科研人员开拓思路,又可为在校医学生的补充教材及课余辅导材料。是一部医、教、研共用的工具书、参考书。

方与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从方、案的产生历史而言,当先有医案,后有方剂。方剂是治疗法则的载体,医案是治疗思路的记述。掌握方剂,可以对治则治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阅读医案,可以仔细体味前人的辨治思路。前者有提纲挈领之妙,后者有脚踏实地之感。古人曾形象地提出:“医之有案,如奕者之谱,可按而复也”。方与案各有侧重,可相辅相成。方案并重,方案结合,是本书的特色。

书中资料,选材于古今医家的122种著作及35种医学刊物中。为不使内容重复,同一类资料,以内容完整、记录详尽、论述精当为入选原则,同时兼顾各时期、各层次均有资料入选,使书中反映的信息更为全面。编写此种形式的书籍,是一种尝试,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谬误之处,恭请指教。

文摘


胡传宝医案

汤某某,女,25岁。初诊:1988年4月。

[症状]患者初潮18岁,每届经来量少,色淡质稀,一般均需10-15天方净。每于经行,体倦乏力,畏寒,头晕耳鸣,小腹绵绵作痛,腰酸胀,尿多色清。因慢性出血,血红蛋白长期低下(65-75g/L),月经后白带少、质清稀。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分泌物少,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发育欠佳,稍小于正常,双侧附件正常,今适逢经转,舌淡苔薄、脉细弱,尤两尺为显。

[辨证]肾气不足,冲任不固。

[治则]补肾益气、调冲,少佐活血。

[方药]生地、熟地、山药、枸杞子、炙黄芪、太子参各15克 菟丝子12克 仙茅、淫羊藿、川断各10克 当归、香附、炙甘草各6克。

复诊:经来6天即净,色量正常,精神振作而愈。

[按语]患者禀赋不足而经期延长,月经过少,由于肾气不足,天癸不能按时而至,血海不充,故月经初潮较迟,月经期长、量少。药用仙茅、淫羊藿、菟丝子之属,体会其益肾填精之功效满意。另加紫河车、巴戟天、龟鹿之品,强壮命门,补精生血,暖宫,祛寒滞。使肾气充盈,精满血旺而月事按时以下。在月经欲下而又尚未下之际,少佐理气活血之品,如益母草、泽兰、玄胡等,意在行气理血,促经血畅行而下。如(医学正传》云:“月水全供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说明肾与月经关系密切的道理。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0,(1):32。

李育才医案

曹某某,女,19岁。

[症状]患者素来月经正常,按期而至,5-7天即净。近1年来月经淋漓不断,持续十数日,屡治无效,来我院诊治。行经17日未绝,量少,色黯红,白带多,伴有身倦无力,腰酸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缓。

[辨证]脾肾不足,冲任失调。

[治则]培补脾肾,养血固冲。

[处方]生黄芪25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炙甘草15克 熟地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阿胶15克

炮姜炭15克 艾叶15克 续断20克 杜仲炭20克菟丝子20克 黑升麻10克 炒芥穗15克。

药进4剂,月经明显减少,白带亦减少。上方有效,守方继服12剂,诸症告除。为巩固疗效,再投药10剂。后2次追访,行经时色、量、质均正常。

[来源]河南中医,1987,(6):28。

裘笑梅医案

董某某,女,30岁。初诊:1984,年9月7日。

[症状]月经错乱,净后10天复转,于7月28日至今持续淋漓未净,腰酸腹胀,更衣难下,心情烦躁,脉弦细,舌质偏绛艳红。

[辨证]阴虚内热,经汛失调。

[治则]清热凉血祛瘀。

[处方]三黄忍冬藤汤化裁:制大黄10克 黄芩6克川柏6克 忍冬藤12克 生地榆10克 丹皮9克 茜草9克 当归6克 木贼草9克 贯众炭10克 马齿苋10克。

二诊(9月12日):药后经量反增多,色转鲜红,腰酸腹胀改善,脉细缓,舌质偏绛。改用生地龙牡汤:生地15克煅牡蛎30克 煅龙骨15克 旱莲草10克 黄芩炭10克 荆芥炭6克 川断炭10克 狗脊炭10克 冬桑叶12克。

三诊(9月19日):经淋已净,仅感口干咽燥、腰背酸楚,夜寐不酣,肢软头晕。舌质偏绛干燥,脉细。改用养阴生津、补肾调冲:制玉竹10克 制首乌10克 制黄精10克 怀山药12克 桑寄生12克 炒杜仲10克 川石斛10克 炒知母9克 潼蒺藜12克。

四诊(9月28日):前用养阴补肾法,诸恙大有好转,食欲正常,夜寐已安,口干咽燥已除。脉细,舌质润。前方继服,以防覆辙。

[按语]患者素体阴亏,津液不敷,久而伤于肝肾,不能摄纳冲任,致经淋漓数月难清。初诊投以三黄忍冬藤汤加味。旨在清热凉血祛瘀。二诊改用生地龙牡汤,旨在养阴固涩补肾,清血海之热,故经淋两月得净。三诊投以养阴生津补肾,使肝肾得养,冲任得固,效如桴鼓。

[来源]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粹。

唐良佐医案

张某某,女,30岁。初诊:1963年6月29日。

[症状]月经淋漓不净已1个月。1个月前因逢经期在田间收割,当夜又以热水擦浴,次日午后突发寒热,经水骤然增多,下血块。经治不效。刻见面色萎黄无华,形体消瘦。困倦无力,午后身热不畅,天明汗出热退,口干不饮,脘闷不思食,小便黄少,经水淋漓,月红有小血块,小腹阵痛,舌淡,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暑湿之邪侵犯胞宫。

[治则]芳香清化。

[治则]杏仁、银花各15克 白蔻仁、厚朴、半夏、茯苓、淡竹叶各10克 苡仁、鲜青蒿各20克 滑石18克 通草、荷叶各5克。3剂。

服药后发热退,痞胀减,胃纳可,尚见少量经血,未见血块。仍于前方去鲜青蒿、淡竹叶,加贯众炭、茜草炭各10克。再服4剂而愈。

相关分词: 历代 妇科 名家 名方 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