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连春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梁连春




个人简历


梁连春,男,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授课教师、副教授。

北京市卫生局传染病会诊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医疗技术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北京医学会医疗技术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职业成就


1990年7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后在北京佑安医院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各种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出诊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感染性腹泻、艾滋病(AIDS)、发热原因未明及疑难杂症等的诊治。

主要负责北京佑安医院SARS,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在SARS,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危重症的救治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参与北京市卫生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临床会诊及AIDS的培训工作等。

学术著作


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SARS影像诊断图谱》,参与编写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指导》第三版大专教材、《内科疾病并发症》、《实用SARS学》、《甲型H1N1流感临床治疗学》等10余部书籍。

学术年表


1.梁连春等,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0,V90-29,2071~2073。2.梁连春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特征与X线动态变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3,26:711-713.

3.梁连春等,非嗜肝病毒性干损害68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3:3:

4.梁连春等,1例布氏杆菌病病例报告.中华内科杂志,2007:3。

5.梁连春等,55例AIDS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90-193.

6.梁连春等,4例AIDS并播散性青霉菌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94-197.

7.梁连春等,15例误诊为SARS的疾病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67-168.11.

8.梁连春等,18例原发性胆子性肝硬化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3.

9.梁连春等,5例布氏杆菌病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7,22: 717-718.

10. 梁连春等,干燥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误诊误治杂志,1998,.

11. 梁连春等,15例误诊为SARS的疾病分析.误诊误治杂志,2004,17:167-168.

12. 赵春惠、梁连春主编,SARS影像诊断图谱,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3. 袁春旺,赵大伟,梁连春等,艾滋病并发结核致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V42:149-151.

14. 金怡,梁连春,邹梦娜等,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Vol ;4616-4617.

15. 李宏军,李宁,金荣华,吴昊,梁连春等。A—HINl肺部感染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放射学实践,2010,V25:100-101.

15.汪习成,黄晓婕、梁连春等,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7,V46:379-382.

16. 孙艳,梁连春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55 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Vol:2690-2691.

17. 惠威,郭彩萍,梁连春等。!例成人麻疹A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临床荟萃,2006,V21729-730.

18.郭彩萍,李在村,梁连春等。两性霉素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中国全科医学,2006,V9,2041-2043.

19. 李侗曾,于飞,钟蕊,张强,梁连春等。甲型H1N1流感9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Vol10 :3182.

20. 朱跃科,梁连春,吴昊。手足口病211 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10,V25;327-329.

21. 李娟,石英,李海英,梁连春等。E2F1促进内源性XRCC 1启动子的表达。中华试验和病毒学杂志。V26;186-188.

人物故事


2009年12月17日18:35 国际在线报道:清晨5点,冬日的北京还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41岁的梁连春告别熟睡的妻子,骑上自行车赶往北京佑安医院。可以料想,作为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即将开始的一天会如同过去的7个多月一样,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而异常的紧张忙碌。

今年4月初,甲型H1N1流感疫情突然在北美地区暴发,这个最初名叫“猪流感”的疫情迅速蔓延,致死人数不断攀升。随着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提升警告级别,大洋彼岸的疫情也牵动着中国的神经,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密集。

专业的医学知识告诉梁连春,面对甲流这种新发传染病,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疫情一旦传播到中国,“麻烦可就不小”:

“咱们国家和外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比较多,居住环境比较小。同时,病毒不但有显性感染,还有隐性感染,这样它传播的概率明显会增大。”

果然,甲流疫情来势汹汹!5月11日,中国卫生部通报,在四川省发现了内地首个甲流确诊病例。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山东、北京、广东等地相继出现确诊病例。

6月初,北京佑安医院收治了它的首位甲流患者。当时,包括梁连春在内的医务人员对这种新病毒知之甚少,心中难免紧张,不过,感染中心惯常的诊疗秩序并未因为这位特殊患者的到来而被打破。

作为北京最优秀的传染病医院之一,佑安医院在应对萨斯、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公共疫情中都曾有不错的表现。梁连春说,在甲流疫情尚未传播到中国的4月底,医院便受命进入“备战”状态,感染中心的20多名医护人员接受了全面培训。

“对于甲型H1H1流感大家都不懂,我也不懂啊,当时全靠随时从网上收集资料,第二天就培训。我们培训过好几次,包括主任们的培训、医生的培训、护士的培训,分层地进行培训。另外我们以前按照流程演练过、培训过,医院的物质储备和病床基本当天都到位了。”

尽管如此,在救治甲流患者的过程中,梁连春和他的同事不敢有丝毫马虎。从测量体温,到制定治疗方案,再到撰写病例报告……,很多事情梁连春都要亲力亲为。他每次出入病房,光是穿、卸防护服,就要花上1个多小时。

“因为国家建立了疫情每日上报制度,我每天要会诊两次。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要报一次,所以我早上5点多就得到病房,收集病例、会诊上报。晚上9点之前还要会诊一次,晚上10点甚至11点才能回家。有的时候经常要在病房呆三天两夜。”

那时候,为了全力制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中国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围堵策略,防止出现更多的输入病例,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救治能力,尽量做到对甲流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令梁连春欣慰的是,医院首例及后来收治的几位甲流病患,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一个个康复出院了。这让他确信,甲型H1N1流感的致死率远比人们之前所预料的要低。不过,疫情并没有因为中国严格的防控措施而销声匿迹,更大的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来临,中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大幅上升,10月份中国流感的高发期,平均每天有近千人被确诊患上了甲流。与此同时,重症、死亡病例数也不断增加。

让梁连春记忆深刻的是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当时,北京一所大学在进行军训时暴发群体感染,多名患者被连夜送到佑安医院。“后来接到医院通知,赶紧让我回医院接收病人,一晚上就来了二十多个,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以前,普通病房至多同时来五、六个病人,那天晚上我们(还临时)调来五、六个大夫,那种忙碌难以形容!”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国调整了甲流防控策略,在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对重症病例的救治。北京佑安医院因其完善的医疗设施,受命成为北京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医院。“现在我们医院都是标准的传染病病房楼,有医院人员走廊和清洁走廊,病房也是特殊病房。另外,病房里的空气都是流通的,还设有很多空气消毒机。”

随着甲流重症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佑安医院的承载能力也日趋饱和。梁连春说,为了让患者都得到最好的医治,医院紧急抽调了20名医务人员前来支援:“重症监护这边,一个插呼吸管的病人,甚至得需要七、八个医护人员围着忙活,有插导尿管的、拿药送药的、打点滴的、测血压的、还有吸痰的。工作量比正常得多两到三倍都不止,我们医务人员人手比较紧张,有时候连续工作8到12个小时才换一次班。”

尽管如此,梁连春没有任何怨言。每天只要一到医院,换上制服,他就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这一切看在妻子齐佳茜的眼里,她是既理解,又心疼:“他可能正在家里吃着饭呢,就接到医院的电话,放下饭碗就去医院了。他一进病房,手机就不可能带在身上,接不了电话,人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我现在是家里的中流砥柱。”

到目前为止,北京佑安医院共救治过75位甲流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仍在院治疗的还有3个危重症病人。他们中的不少人送医时病情相当凶险,是梁连春和他的同事经过昼夜奋战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的。

眼下,尽管中国接种甲流疫苗的进度在加快,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流感病例中甲流病例已高达90%左右。全国已报告有440多人因患甲流死亡。有人预测说,甲流疫情要持续到明年春季;也有人说,或许甲流会成为常态的疾病。而梁连春的愿望很简单:让所有甲流患者都健健康康地回家!

相关分词: 梁连春 梁连 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