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天文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两河流域天文学


两河流域天文学

Mesopotamian astronomy

美索不达米亚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带,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展地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城市国家形成到公元前64年为罗马所灭的三千年间,虽然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多次更迭,但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些一直应用到今天。如分圆周为 360,分1小时为60分,1分为60秒,以7天为1个星期,分黄道带为12个星座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为最大。据说在公元前三十世纪的后期就已经有了历法。当时的月名各地不同。现在发现的泥板上,有公元前1100年亚述人采用的古巴比伦(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历的12个月的月名。因为当时的年是从春分开始,所以古巴比伦历的一月相当于现在的三月到四月。一年12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共354天。为了把岁首固定在春分,需要用置闰的办法,补足12个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差额。公元前六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著名的立法家汉谟拉比曾宣布过一次闰六月。自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后,才有固定的闰周,先是8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于公元前383年由西丹努斯定为19年7闰制。

巴比伦人不但对太阳和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朔望月的误差只有0.4秒,近点月的误差只有3.6秒,对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也测得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