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作品信息


【名称】《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②。

戏招西塞山前月③,来听东林寺里锺。

远客岂知今再到④,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⑤。

注释译文


①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十四日陆游路过九江宿于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庐山著名古刹,晋高僧慧远所建,自唐代开元以来,是诗人墨客歌咏题名处所。

②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③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山临长江,是古代水战的要塞。

④今再到:陆游曾于1171年(乾道七年)入蜀中途来东林寺游览。

⑤虚窗:敞开窗。野碓(duì),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装置一块圆石,以足连续踏木杠的另一端,石连续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连续的声响。野碓,山野间的水碓。

作品鉴赏


这是作者夜宿庐山东林寺的纪游诗。首联借用司马相如《子虚赋》:“吞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云梦,原为古泽名,后泛指古楚国楚王游猎区,有传说的世俗故事。这二句说,看见江湖的万千峰,不因为庐山云雾缭绕和梦幻传说而介意,对山水他都喜爱。颔联中诗人忽发奇思:把西塞山的月亮召来听这东林寺的钟声。陆游《入蜀记》曾写西塞山“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可见西塞山前月给他的印象很深。西塞山是古战场,东林寺的钟声是佛门祈求人间福祉与和平的声音,这个意象蕴涵着深刻的感悟。颈联说人生无定,诗人不曾预料自己会重来借宿,寺里的老和尚也不记得诗人曾来过。尾联说:正是入暑的六月天,敞开窗户熟睡,是什么声音把诗人从睡觉中惊醒,原来是山野间的水碓,那自然的流水推动石碓而发出连续的响声。这其中的涵蕴之意,值得慢慢领会。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09年11月),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他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