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加胜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卢加胜


卢加胜,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南京军区73022部队55分队四级士官。4次夺得集团军、师抢修专业科目比武第一;2000年被集团军表彰为“百名优秀士官”;2006年革新了“发动机与变速箱中心校正专用工具”,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三等奖; 2007年被军区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2008年革新了“新装备多功能履带拔具”,被四总部评为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卢加胜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所带排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200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中文名:卢加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营山

出生日期:1979年2月

职业:南京军区73022部队55分队士官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2009年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



见义勇为


卢加胜,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3月入党,装甲底盘高级修理工,二级装甲驾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22部队修理连一班班长兼代理排长。入伍以来,卢加胜勤学苦练,扎实工作,模范带头,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有1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卢加胜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2001年2月11日,探亲归队途中,在他乘坐的从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上,76名持刀车匪酒后疯狂抢劫,猥亵调戏妇女,无故殴打乘客,强行买卖座位。卢加胜带头组织车上的15名军人,同车上的乘警一起,与车匪展开生死搏斗。搏斗中,他右小腿、头部多处被歹徒砍伤,右手被歹徒咬伤,但他毫不畏惧,与同车其他军警一起,经过3个小时的殊死搏斗,制服了车匪,收缴歹徒刀具凶器200余件。事后,受伤的卢加胜被送到武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10多天的治疗。因为急于返回参与部队演习,卢加胜没等痊愈就悄悄离开医院赶回了部队。事后,中央一套“焦点访谈”栏目和《中国国防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杭州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起建国以来最大的列车抢劫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因卢加胜当时回部队后就随大部队赴闽参加演习,一心扑在工作上,只字未提这件事,电视台和媒体一直没有找到他。2001年4月13日,《解放军报》登载了“穿军装的英雄,你们在哪里?”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参与“211”案件的英雄人物,卢加胜被列在第一个。直到2007年3月,师领导到连队检查工作,偶然发现卢加胜额头上的伤疤,在反复追问之下,卢加胜不得已才道出事情的全部经过。当年和卢加胜一起战斗的军警中,大部分立了二等功或一等功,有的被评为全军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有的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有的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还有的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面对荣誉、鲜花和掌声,卢加胜却选择悄然离开,他始终认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的本分。

勤学苦练


入伍13年来,卢加胜始终坚持把本职工作当事业来干,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以一个平凡士官的身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举动。卢加胜先后4次参加总部、军区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学习掌握了装甲输送车、自行榴弹炮、自行高炮等多种装备车型修理技术,取得了高级修理等级证书。结合工作实践,总结编写了《战场快速抢修一两招》、《出入场车辆检查手册》、《水上训练安全事项》等保障经验资料,在全师推广。某新装备列装部队前,卢加胜主动请战,随团装备处工程师到军工厂、军区坦克修理大队、海军陆战队等单位取经。学习中,他一章一节一点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写下了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归纳出类似车辆检查中要“看得到的查到,看不到的摸到,摸不到的想到”等保障口诀。他不但每天结合工作实践和车辆野外条件下的保障特点写体会,还给专家教授提出宝贵意见10多条。他编写的《新装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收效。新装备到位时,他已经成了行家里手,先后给机关、基层理论授课11次,并一直担负列装分队的训练保障任务。近几年来,卢加胜平均每年外训时间180天,最多达到294天,年年随队参加重大演训活动,检查车辆1134台次,排除大小故障上万多起,重大险情21次,出色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在搞好保障练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练保障,先后革新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中心线简易校正工具、平衡肘快速省力扳手、可调节式车辆快速拆装架等十余件实用工具,得到了上级首长和科研部门的肯定。

模范带头


卢加胜先后在装甲股、车管站和修理连多个单位和岗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着眼提高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传帮带作用,为团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保障人才。在装甲股工作期间,作为教练员,他先后7次参加师团组织的技术骨干培训和集训队保障。每次都耐心细致地给学员讲解维修原理,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每个部件的拆卸安装,直到学会弄懂为止。为更好地帮助连队储备技术骨干,他每年从训练预备期开始,就认真制定备课计划,对同一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志,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组建互帮互学对子,明确分工,签订责任,具体帮带。在他的倡导下,连队很快呈现出联动帮带的良性循环效果。2004年以来,他先后给连队培养出技术班长16人,技术骨干53人,带领班排在集团军和师专业比武中4次夺得抢修科目比武第一名。2008年年初的抗雪救灾行动,连队原本安排他担任留守任务,但他连夜三次请战要求随队一起参加。抢修电网过程中,他不畏辛劳,主动请缨,担任“党员突击队”队长,身先士卒,在崎岖的山路上扛电线杆时,他总是在最后面;在拖滑轮组牵引上行时,他又冲到了最前面;哪里的活最累最脏,哪里就会出现卢加胜的身影。整个抢修活动,他带领全排官兵共搬运塔材15吨,开辟道路17公里,出色完成了任务。

事业赤诚


卢加胜是一颗螺丝钉,而且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有着螺丝钉那股钻劲,时刻对工作充满着激情。2006年底,上级下达新纲目组训法编写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连队思前想后,决定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卢加胜。还没等连长开口,卢加胜却主动请缨要求参加,连长心里还有点放心不下,因为卢加胜身体不好,胃病经常复发,他工作起来时常连饭也顾不上吃。

果然,在接到命令之后,卢加胜就坐在电脑前边看专业书籍边编写教案,整整4个小时没动一个地方。中午,他胡乱扒了几口饭,又一头钻在书堆里。人不是铁打的,何况对一个有胃病的人来说?一天没吃好一顿饭,他渐渐感觉胃往下沉,接着越来越痛,他用一只手顶着胃部,另一只手继续翻阅资料,腹部忽然一阵揪心的绞痛,疼得他顿时额头汗如雨下。二班长、三班长冲了进来,他们正要抢卢加胜手里的活干,此时,已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卢加胜伏在电脑桌上,脸色苍白,像一颗不堪重负的钉子倔强地钉在那里。几个班长轮流把他背到卫生队。卢加胜醒来时已到傍晚,他第一句话就说:“一班长、二班长,我的纲目已经编好一半了,我现在再去突击一下”。刚想起身,却用不上力气,此时,他才注意到自己躺在卫生队,手上还打着点滴。二班长说:“新纲目我们去搞,我们不懂的就过来请教你,你好好休息”。卢加胜拍拍胸脯说:“我身体好着呢,你们不用担心。”班长们坚决不同意,强行把他按在床上。卢加胜见“谈判”无果,心想只有见机行事了,等班长走后,他悄悄拔掉针头跑回连队,又一头钻进新纲目。几个班长无可奈何,只好悄悄倒了一杯开水,放在他桌旁,而他却毫无察觉。

就这样,在卢加胜带领下,连队按时高质量完成了新纲目的编写任务,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卢加胜怀着一颗对事业赤诚的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贡献着。

舍小为大


卢加胜是一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小时的梦想就是立志从军。入伍离别家乡时,他就向亲人们保证:“请家乡父老乡亲放心,我决不给不会给家乡人民丢脸”,坚定的意志始终支撑着他的军旅生涯。特别是入党以后,他更加自觉磨练,浴火淬骨,铸造了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的信念,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2006年初结婚之前,他悄悄和妻子签订了一份婚姻协议:协议的宗旨:“在一起好好过一辈子”,协议有效期:“九十年”,协议的第一条:“乙方要全力支持甲方在部队的工作,由于甲方工作原因常年不在身边,须由乙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一切重任”,第四条是:“遇特殊情况,如战争、抗洪抢险、演习对抗等活动,由甲方说了算,乙方必须积极配合。”妻子当时还感到滑稽,但是当年底,她临近生产,当时卢加胜正参加军区底盘修理专业的先训示范教案编写任务,10多个电话催不回丈夫的身影后,让她深深地懂得:丈夫不单单只属于自己,更多的是属于他一心向往的部队,他无限热爱的工作。当兵13年来,卢加胜心中一直藏有三个遗憾:当兵第6天,一手把他带大的奶奶去世,却未能送上一程,直到第三年才到坟前烧上一炷香;2001年6月,母亲病危动大手术,而他却只能在演习场默默祝福;2006年11月,妻子难产,而他却是在一个多月后,抱上可爱的女儿时,才得知妻子所承受的压力。战友们都说,“党在我心中,卢加胜这样的党员就在我身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008年10月,经师党委研究,决定在全师范围内开展向卢加胜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全师官兵向他学习。201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中国之声”播出了由中央文明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录制的中国十大好人之卢加胜的事迹广播剧。

相关分词: 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