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齐克特之战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曼齐克特之战


曼齐克特之战乃是1071年在拜占庭帝国与在西亚新崛起的突厥之间的决定性会战。此役拜占庭军惨败,其国王罗美纳斯四世甚至被突厥所俘虏。此战役后,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作为优秀兵源补充地的小亚细亚地区,其军事力量遭受巨大打击,故而此战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一大标志。



曼齐克特之战


概述

时间:公元1071年7月4日

地点:小亚细亚东部亚美尼亚地区

主要人物: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塞尔柱王朝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

背景

公元1070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尊号戴奥真尼斯的罗曼努斯四世,率领10万大军离开君士坦丁堡,向小亚细亚进军。这是帝国历史上曾有过的最为庞大的军队,罗曼努斯希望以强大的武力教训多年以来桀骜不驯的塞尔柱突厥人。

此前的10年间,在塞尔柱人的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率领下,突厥各部纷纷向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迁移,沿途一直攻城略地,侵扰当地拜占庭的臣民。1064年他们摧毁亚美尼亚都城安尼,迫使亚美尼亚人东迁。 1068年罗曼努斯曾率远征军追击突厥人,但移动缓慢的步兵赶不上突厥人迅捷的骑兵,双方没有真正交战。最后以罗曼努斯夺取希拉波利斯城告终。

而此次远征的原因,是阿尔普阿尔斯兰斯夺取了拜占庭要塞曼齐克特,即现在土耳其东部穆什省的马拉兹吉尔特。罗曼努斯向阿尔斯兰提出条件,他可以放弃希拉波利斯,以换取阿尔斯兰停止对帝国属地埃德萨城的围困。与此同时皇帝也积极准备和阿尔斯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随同罗曼努斯出发的是安德罗尼库斯杜卡斯,他过去曾是皇帝的敌人,这次又被委以重任——虽然后来罗曼努斯要为此后悔不迭。皇帝决定命他最好的将军尼斯弗鲁斯波塔尼阿特斯(即后来的尼斯弗鲁斯三世)留守君士坦丁堡,这是出于对他忠诚的信任,后来他也确实证明自己没有背叛皇帝。尽管在以后的历史中,波塔尼阿特斯举兵起事成为拜占庭皇帝,但那并已经是在罗曼努斯死后很长时间了。

拜占庭军队中来自帝国西部和东部省份的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鲁塞尔德拜吕勒指挥的一支法兰克雇佣军,一些突厥、保加利亚和佩切涅格族的雇佣军,安提俄克公爵指挥的步兵,一支亚美尼亚分遣队,以及皇家瓦吉兰卫队的一部分。同时还有来自巴尔干和帝国各处的蛮族,包括俄罗斯人、哈扎尔人、阿兰人、乌古斯突厥人、钦察突厥人、格鲁吉亚人、法兰克人、克里米亚哥特人、保加利亚人和帕茨纳克人。大量的蛮族部队给军队的纪律带来了问题,其影响要到真正交战后才显露出来。军中最精锐的是一支重甲骑兵分队,他们在对抗蛮族步兵时非常有杀伤力,是拜占庭军的模范部队。

过程

在炎热的夏季通过小亚细亚的行军是漫长而艰苦的。罗曼努斯没有和他的军队同甘共苦,而是叫人带了一辆豪华的行李搬运车跟随左右,供他把玩。他手下的日尔曼雇佣兵不停地劫掠经过地区的居民,于是他下令将其解散并遣回。远征军第一次休息是在哈里斯河畔的塞巴斯代安,并在1071年6月抵达西奥多索波利斯。他的几位将军建议继续行军到塞尔柱人的活动区,趁阿尔斯兰还没有准备好将其抓获。包括尼塞孚罗斯布里恩尼乌斯等在内的其他将领主张就地设垒,以逸待劳。最后皇帝接受前者的建议,继续前进。

战前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罗曼努斯认为阿尔斯兰的军队还很远,或者根本没来,所以他下令向范湖进发,希望能够很快就夺回曼齐克特要塞,并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夺得邻近的赫利阿特要塞。此时的阿尔斯兰正在亚美尼亚,他带来了来自阿勒颇、摩苏尔等地突厥盟族的3万骑兵。他的密探清楚地知道罗曼努斯的一举一动,而对方则对他的位置一无所知。

进军途中,罗曼努斯决定分兵两路,派约翰塔查奈奥特斯将军率部分军队和瓦吉兰卫队,以及佩切涅格人和法国人前往赫利阿特,而罗曼努斯率其他军队前往曼齐克特。8月23日,到达曼齐克特的大军看到这里防卫很弱,很轻松就夺回了要塞。远征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但这其实是突厥人的诡计。

第二天,布里恩尼乌斯的一些运粮队发现了塞尔柱人在附近活动,他们在被追击后退往要塞。罗曼努斯不相信这是阿尔斯兰的主力,派亚美尼亚人巴西拉斯率领少量骑兵出战,很快就全军覆没,巴西拉斯被擒。罗曼努斯命令军队排成阵列出击,派布里恩尼乌斯指挥左翼,但他被快速抄上的突厥人险些包围,被迫后撤。此日的小规模战斗一结束,突厥人就在附近的小山中隐蔽了起来,天色将晚也使得罗曼努斯无法反击。

8月24日晚阿尔斯兰又派轻骑兵突袭拜占庭营帐。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同族的佩切涅格人和钦察人,这些突厥雇佣兵很快哗变加入塞尔柱军。然后阿尔斯兰派特使见罗曼努斯提出议和。罗曼努斯轻蔑地赶走了突厥使臣,他希望塔查奈奥特斯的军队能很快来援。实际上塔查奈奥特斯一军早在看到塞尔柱人就望风而逃,退往梅利泰内,根本没有参加此次战役。而罗曼努斯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他即将为自己的傲慢和颟顸付出代价。

8月25日双方休战一天。8月26日开始决战。拜占庭军组成战斗方阵向突厥阵地进军,布里恩尼乌斯指挥左翼,西奥多阿尔亚特斯指挥右翼,皇帝居中。杜卡斯在侧翼率领后备队策应。塞尔柱人在约4公里远处组成月牙阵形,阿尔斯兰本人在远处高地观战。在双方靠近时塞尔柱弓箭手开始攻击拜占庭人,月牙阵形中部后撤而两翼包抄,企图包围拜占庭军。

拜占庭军阻挡了箭雨,并在下午前攻占了阿尔斯兰的营帐。但左翼和右翼在弓箭手袭击下伤亡惨重,很多人试图将塞尔柱人拖入肉搏战而从阵列中走开,导致阵形严重不整,而塞尔柱的轻骑兵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因为塞尔柱人的避战,在夜晚到来时罗曼努斯被迫下令撤军。

但右翼误解了他的命令,而杜卡斯此时看到形势不妙,故意不听命令,没有掩护皇帝的撤退,而是回到曼齐克特外的军营中。见此情形,拜占庭军队完全慌乱一团,塞尔柱人抓住机会全力进攻,并以新月阵形包围了整个拜占庭军。拜占庭右翼很快崩溃,左翼的布里恩尼乌斯也没有坚持多久。罗曼努斯本人也受伤,随后被塞尔柱人俘虏,战斗结束。

据说双方领军者在见面后有这样的对话:阿尔斯兰问:“如果我被俘和被带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罗曼努斯回答:“可能杀了你,或带你到君士坦丁堡游街示众。”阿尔斯兰答道:“我的惩罚更重,我宽恕并释放你。”

尽管塞尔柱人获胜,他们的伤亡依然高于拜占庭人。逃跑的杜卡斯一军保持完整,他们很快返回君士坦丁堡并发动了反对罗曼努斯的政变。在右翼的溃败中布里恩尼乌斯的损失也不大。因为战斗是在夜晚到来后才开始,突厥人没有追击溃军,很多人得以逃命。突厥人在战斗结束后也筋疲力尽,他们甚至没有进攻这时唾手可得的曼齐克特要塞。溃散的拜占庭军重整后还军多克里亚,一周后,罗曼努斯在被释放也赶到那里。看来最严重的损失似乎是皇帝豪华的行李车。

后续

只是到了几年和几十年后,曼齐克特才被视为帝国的惨败,后来的记载大大夸张了参与人数和伤亡人数。拜占庭史家经常追念此事并为灾难而伤心,认为这是帝国衰败的开始。但当时人们并没有看到这一趋势,皇帝的败军在后来的几个月里还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作战。但塞尔柱人通过此战表明了拜占庭人并非不可战胜,他们已经不再是不可征服的千年罗马帝国。杜卡斯的叛逃在拜占庭国内引起内乱,帝国从此无法阻止突厥移民的涌入。在接下来几十年塞尔柱人踏遍了整个小亚细亚。拜占庭失去了供以粮食和马匹的重要领土,小亚细亚的力量平衡向塞尔柱人和逊尼派穆斯林方向大大倾斜。

此战的双方领导人后来均死于非命。杜卡斯逃回君士坦丁堡后扶植其侄子迈克尔七世登位,罗曼努斯率军进攻迈克尔失败,他被判处弄瞎眼睛并流放孤岛,但在处刑过程中他受伤过重,因伤势感染而亡。他的旧将波塔尼阿特斯后来举兵背叛迈克尔七世并称帝。

阿尔斯兰在曼齐克特战后准备收复他祖先龙兴之地土耳其斯坦,他率大军向东抵达奥克索斯河,被一座守河要塞的驻将优素夫所阻。优素服是另一个突厥人王国的将领。阿尔斯兰的军队将他迫降,并带到阿尔斯兰面前。但此时的阿尔斯兰没有表现出他的宽容,下令将其以酷刑处死。绝望的优素夫拔出匕首冲向阿尔斯兰。这位苏丹号称当时最优秀的箭手之一,他目示卫兵不要帮忙,而是援弓搭箭,准备在优素夫冲来之前射死他。但他的脚下不慎一滑,箭射偏了,优素夫的匕首却正刺中了他的心口。4天后,1072年12月25日,阿尔斯兰伤重而亡,享年42岁。史家说如果他不是因为虚荣心和刚愎自用丢了性命,可能创造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功绩。阿尔斯兰的墓碑上写着:“噢!那些把阿尔普阿尔斯兰视为至高无上的天神般的人们,看着!现在他被埋在漆黑的泥土底下。”

影响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可曾有影响力延及今日的战役的话,那么1071年的曼齐克特战役无疑算一个——尽管这场战役的知名度并不高。曼齐克特战役导致了西方世界政治轴心的变化。尽管拜占庭帝国后来又收复了安纳托利亚的部分领土,但曼齐曼齐克特战役却敲响了拜占庭帝国的丧钟。假设突厥人没有在这场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军并俘获东罗马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土耳其,而基督教世界的边界今天可能仍迫近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缘。正是这场战役打开了突厥人进入小亚细亚的大门,而失去了这块盛产良马的土地,拜占庭帝国也日渐衰落,并在300多年后最终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军事意义上,曼齐克特战役说明在中世纪欧洲的重甲骑兵和重装步兵无法击败东方草原上以骑射手为主的军队,这在后来的十字军战争和蒙古人侵欧战争中都得到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