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镇大村村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民乐镇大村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地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38.00公里。东、南均邻威远镇,西邻翁孔村,北邻民乐村。辖大背阴山、拦门山、团山、塘梨树、黄家村、二道河(一、二社)、凹子、牛泥塘、半坡、秧塔、牛尖山、江竹林、梅子树14个村民小组。至08年底有农户409户,有乡村人口1527人,其中农业人口1521人,劳动力9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0人。

全村国土面积42.13平方公里,海拔1,350.00米,年平均气温19.00℃,年降水量1235.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花生、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641.00亩,人均耕地1.74亩,林地58,990.90亩。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林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41.00亩(其中:田1213.00亩,地1428.00亩),人均耕地1.74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58,990.9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875.9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89亩,主要种植茶叶、蚕桑、花椒、桔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7.00亩,其中养殖面积10.00亩;草地227.00亩;荒山荒地397.00亩,其他面积316.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09户通自来水,有8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3.08%)。有409户通电,有27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0%、68.22%和73.3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8户(分别占总数的43.52%和31.30%)。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0辆,农用运输车40辆 ,拖拉机140辆,摩托车15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1.00亩,有效灌溉率为37.1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3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5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5户。全村1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13个自然村已通电;13个自然村已通路;1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1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13个自然村均未通路灯。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6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2.2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5.00万元,占总收入的32.71%;畜牧业收入4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0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80头,肉牛72头,肉羊80头);渔业收入6.20万元,占总收入的1.62%;林业收入108.00万元,占总收入的28.26%;第二、三产业收入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28%;工资性收入7.00万元,占总收入的1.83%。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占劳动力的0.60%),在省内务工6人,到省外务工0人

人口卫生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409户,共有乡村人口1527人,其中男性856人,女性665人。其中农业人口1521人,劳动力 998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拉祜、哈尼、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339人,拉祜、哈尼族141人,汉族4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10人,参合率95.62%;享受低保10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1公里。

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488.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在校学生142人;该村距离镇中学21.00公里。

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1人,其中小学生142人,中学生39人。

人文地理


大村村委会位于镇的东南面,占全镇面积的9.2%,东北窄、西长、南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地处高山带,适于种植山地作物,村内最有特色的是茶叶,其中最有名的是秧塔100多年的古树茶和大白茶。

该村主体民族彝族人口占80%,是全镇彝族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村。这里60岁以上和7岁以下的人离开了彝族语言都很难跟外面的人交谈,然而却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彝族文化及传统的习俗,虽然有的习俗现已有所变化甚至消失,但生活起居、节庆活动以及文体活动等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钻木取火的方式,并多次在全县火把节中发挥作用。

该村建于1949年,早在1953年前,本村人民就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开展过"跳神"等民间舞蹈,当地还流行跳三跺脚、小拌脚、合脚歌,其中最有名的是传统的弯棍舞,多次参加景谷县国庆、县庆等重大庆典表演,道具被收存在镇文化站。

当地的彝族婚礼,过去一般是近亲结婚,而现在虽然已提倡男女恋爱自由,但还是要由老人到女家提亲三次,才能约定婚期。办喜事时,邀请号将吹大号小号,屋里屋外坐满了远亲近邻,非常热闹,晚上有传统的闹新房和跳笙对歌等。

当地的美食很多,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羊角扭荞籽粑粑、凉拌树花、羊白生和灌馕白酒。

彝家的节日很多,其中最热闹和最有特色的是农历二月八的拜祖坟节和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彝家的日子会一天更比一天好,彝民的传统文化会源远流长。

相关分词: 民乐镇 民乐 乐镇 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