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药理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南华大学药理学


南华大学药理学科由药理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药理研究所和药学实验中心组成。学科目前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重点课程 ,院、省级优秀教研室。学科始建于1957年,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996年被省教委评为省优秀重点课程,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1991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药理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起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起在南华大学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科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研究生培养条件,现有在职教研人员34名,教授9名,副高8名;有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名、省管专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青年骨干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含外聘教授1名),留学归国人员4人,海外客座教授3名;学校明星主讲教师1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获得者10名,硕士学位获得者1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是一支团结合作、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承担着研究生、本科、专科和成教等不同层次的《药理学》、《跨膜信号转导》、《药学概论》、《血管生物学》等10余门课程的教学。近年来,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20名左右,并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学科拥有荧光定量PCR仪、分子模拟系统、2D电泳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压制备色谱、快速蛋白层析仪、荧光倒置生物显微镜、多功能PCR仪、旋转薄膜蒸发仪、万级超净工作间和智能型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等精密仪器设备。拥有药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实验室、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实验室、天然药物开发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药物分子结构模拟计算机工作站等七个科学研究专业实验室,形成杂交瘤技术、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T-PCR、RNA干扰技术等一系列稳定的技术平台,科研实验条件和环境良好。

学科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1)心血管药理学: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药物防治,心血管重构机制及其药物防治;(2)肿瘤药理学:研究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与信号途径,寻找控制肿瘤转归的关键信号及药物干预手段;寻找并开发抗肿瘤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研究白血病细胞中Bcl-2 基因网络调控系统的作用及其规律,寻找并优化设计Bcl-2 RNA的干涉靶点;(3)分子药理学:运用DNA 单碱基具有高度识别能力的纳米级复合分子“开/关”多基因遗传病进行单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分析及联锁不平衡分析,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探讨胆固醇转运、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子机制,筛选并构建抗肿瘤细胞的单链抗体及其模拟分子。

近10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廖端芳教授等的带领下,在探讨氧化应激、血管紧张素及其转化酶对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影响;荷脂细胞胆固醇外向转运的调控机理、肿瘤细胞Automation的调控以及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保真 PCR技术的运用等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学科优势。先后在《J Biol Chem》、《Circ Res》、《Leukemia Res》、《Lab Invest》、《BBRC》、《Eur J Pharmacol》、《科学通报》和《中国药理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237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7部、教材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科研成果转让1项。

近年来,药理学科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管理上不断创新,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日渐活跃。学科先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肯塔基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2003年,学科与中南大学合作在我校成立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华大学研究基地。同时,从苏州大学引进了杂交瘤技术,创建了由阮长耿院士指导的苏州大学—南华大学联合杂交瘤技术实验室,并研制出具有南华大学知识产权的南华1号抗体(正在申请专利)。

在近3年中,学科每年荣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组2-3项,先后获得国家“973”课题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卫生部、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7项;主持完成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25项;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中有国家“973”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