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为王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内需为王




图书信息


书 名: 内需为

作 者:张丽,程书博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030285676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编辑推荐


凭什么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要让全世界的人来买单?贸易保护还会延续多久,外向型企业如何转向?面对“洋气十足”的产品市场,本土企业如何向国外品牌宣战?如何解读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宣称“要想‘拯救’NBA,应该依赖中国市场”?云计算引发的技术变革,将如何影响本土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书囊括200多加本土企业实战案例,专家视角深入解读,直击新政策、新机遇、新技术,为本土企业提供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一线企业经营者结合当下经济形势,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从目前国内实际情形出发,借鉴国外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创新性地提出了“内需为王”的理念,目的就是为那些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企业,尤其是为那些希望顺利渡过难关、挖掘内需市场潜力、转危为机的中小型企业答疑解惑。

本书案例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尤其是沙钢集团、小肥羊、唐狮、美特斯邦威等一些企业决战内需的实战经验可以为广大中小企业借鉴。本书内容不但具有前瞻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非常适合本土企业的管理者阅读。

目录


上篇 大视角:借势、布局、转变

第一章 现状:“穷怕了”和储蓄率第一

新内需时代,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引擎时机成熟

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的内需市场有多大

【知识链接】新10年,亿万富翁从哪里来

第二章 预测:内需型企业有望爆炸式增长

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消费社会

钱纳里:大国和小国对外依存度不一样

巴曙松:内需型企业有望爆炸式增长

【知识链接】2009年中国投资、消费、居民收入概况

【知识链接】新蓝海:超万亿元的塔基市场

第三章 借势:企业必须清楚国家政策意味着什么

“洋气十足”的中国内需市场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大迁徙”

借力政府政策和政府投资

依靠政府投资重新焕发活力

借力政府政策开拓内需市场

【知识链接】发现国家政策中的商机

【知识链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五大信号

第四章 机遇:向内需型、内外兼修型转变

变革时代,学习“变色龙”

“外销内行,内销外行”的怪圈

内外兼修路线:走近格兰仕和海尔

产品结构升级和差异化路线

走差异化路线,关注低端产品

立足消费者需求,在市场上稳扎稳打

协同互动,在市场开拓上进行创新

外向型企业如何转战内需

【知识链接】中国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知识链接】外向转内,企业到底需要转什么

下篇 新策略:透视、剖析、实战

第五章 管理系统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

透视企业倒闭的真相

推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

多渠道融资,确保稳定的现金流

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奖惩制度确保有效

强化员工培训

建立规范的消费者服务体系

借助众包模式做轻公司

【知识链接】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知识链接】如何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第六章 创新,让企业跑得更快

做“大路货”只会让企业被湮没

关注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市场

研发核心技术,加速企业发展

挖掘市场盲点,发展蓝海战略

云计算,企业领先的助推力

【知识链接】政府力挺的科技创新工程战略重点是什么

第七章 营销,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营销要新,要快,要提前

营销要有创意

建设营销网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过硬的渠道就是“王道”

好的合作伙伴

招商策略

立足消费者和竞争对手

【知识链接】什么是消费需求

【知识链接】什么是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有哪些特点

第八章 软实力:文化概念和品牌效应

企业文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

企业文化的深层影响力

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品牌建设的基本要素

品牌的经营方式

塑造企业形象

和而不同,助企业成为内需市场赢家

【知识链接】什么是企业软实力

【知识链接】什么是品牌竞争,品牌竞争有哪些特点

第九章 经典案例:行行出奇招

制造业借助电子商务

建材行业依靠当地政府

工程机械行业联姻金融机构

文化产业实现媒介融合

旅游行业紧跟运输网络

玩具行业的价格策略

农机及配套业受益政府补贴

家具行业的品牌战略

小家电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

服装行业绝不能放松出口

服装辅料行业走新品研发路线

八百客抓住IT浪潮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未来几年,内需企业有望爆炸式增长。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国内的消费应该是中国未来的增长最根本的驱动力。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书摘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到了20世纪末,中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农产品价格从1995年开始就不断呈下降趋势,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外需严重不振。国家为了刺激内需,采取了征收利息税等一系列办法,但是收效不是很大。中国的内需市场虽然在逐步成长,但此时国内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倒如面对医疗、养老和教育等大额不确定性支出,老百姓仍然不舍得主动消费,“穷怕了”的心理依然相当严重,居民储蓄率还是世界第一,内需市场仍然明显不足。

到了2005年,中国的内需市场已成长至6.7万亿元人民币,年成长率达到2.9%,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2004年成长率跃居历史最高点,达到31.3%。随着中央经济政策的逐步放宽,地方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县市级政府放开脚步大力发展工业区建设,2005年农村人口比重已降至60%,内需消费比重为36%;城镇人口数约占四成左右,但内需消费比重为60%以上。农业人口的收入增长速度虽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但民生消费仍能维持两位数字的稳健成长,整体的人均所得在2005年达到了2009美元,但边际消费率仅为55%左右,还是远远低于多数国家70%~80%的水平。

有人说中国的东西便宜。为什么这么便宜?原因很简单,就是劳动力廉价。曾经有人以“世界工厂”来描述中国,但也有人以“血汗工厂”来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辛酸,更以“低价中国”(China Price)来总结中国。虽然这个过程代价相当昂贵,但是我们无法回避。劳动力廉价,说明劳动者其实没拿到多少钱,对商品的需求自然就很少。而严重的贸易顺差,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中国的国内需求真的很低,不加以高度重视或者视而不见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此尴尬的形势,使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结果之间出现了高度的矛盾,即快速发展的结果,导致在分配上出现了尖锐的局面,不仅拉大了城乡差距,而且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相关分词: 内需 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