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负担问题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历史的回望与思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农民负担问题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历史的回望与思索




基本信息


作者:冯海波

丛书名:暨南经济学文库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13792

出版日期:2012 年1月

开本:32开

页码:240

版次:1-1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农民负担问题日益凸显,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为减轻农民负担,自2000年开始中央政府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削弱了农村基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财政能力。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农民负担问题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历史的回望与思索》从历史回顾的角度研究了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负担的状况、农民负担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整个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影响,最终为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并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找到一条出路。

本书要回答的几个问题是:(1)如何理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负担问题?它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的形成机理是什么?(3)农民负担问题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4)取消农业税意味着农民负担问题已经被彻底解决了吗?它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第2章开始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从一般意义上对农民负担问题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进行了分析。从社会经济环境来说,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负担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税费负担超过了其承受能力;在二元经济社会,农民负担问题不仅表现在农民的税费负担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方面,还表现在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从政治环境来说,农民负担问题的形成一定与其弱势群体的地位相关,即农民没有能力对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第3章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具体讨论了农村税费改革前中国农民负担的状况,分析表明,税费改革前的农民负担损害了经济效率,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第4章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讨论了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的成因,分析表明经济社会体制的变迁对当代中国农民负担问题施加了重要影响。第5章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农民负担问题形成的政治原因,分析表明,农民(委托人)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其无法对基层政府(代理人)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同时,由于农民作为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者不能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导致了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无法满足农民的偏好。第6章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实践,讨论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财政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恶化了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进一步显现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同时,农村税费改革推动了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但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第7章运用双变量泰尔指数法对税费改革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自2005年国家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以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城乡之间的不均等程度仍远远超过区域之间的不均等程度。第8章讨论了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途径。最终的研究结论是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

目录


《农民负担问题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历史的回望与思索》

第1章引言

1.1主题与背景

1.2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1.2.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研究

1.2.2中国学者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研究

1.2.3中外学者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研究

1.3思路、结构与方法

第2章农民负担一般: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

2.1农民负担的理论内涵

2.1.1农民负担的经济学含义

2.1.2税与费:农民负担的基本内容

2.2农民负担问题及合理农民负担确定的理论基础

2.2.1庇古的方法

2.2.2萨缪尔森的方法

2.2.3林达尔的方法

2.2.4公共选择学派的投票方法

2.2.5蒂伯特的“以足投票”方法

2.2.6结论

2.3农民负担问题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2.3.1传统农业社会下的农民负担问题

2.3.2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农民负担问题

2.4农民负担问题存在的行为主体分析

2.4.1政府行为分析

2.4.2农民行为分析

第3章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民负担: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分析

3.1农民负担合理性的具体判断标准

3.2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的公平性分析

3.2.1国家的税费征收已经超越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3.2.2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支付了过高的公共物品价格

3.2.3从受益原则看,农民并未享受到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3.2.4简要的总结

3.3农民负担的效率分析

3.3.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农民负担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3.3.2农村税费征收过程中的行政效率损失

3.3.3农民负担的社会效率分析

第4章农民负担问题的成因分析:以制度变迁为视角

4.1二元体制的形成与农民负担

4.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资源禀赋的矛盾

4.1.2财政压力下农业剩余的转移

4.1.3城乡隔离体制与农民负担

4.1.4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

4.1.5对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负担状况的一个简要判断

4.2经济转型期农民负担加重的财政因素

4.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成为公共物品成本的直接承担者

4.2.2财政体制转换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4.2.3税费平均分摊的方式与农民负担的累退性

第5章农民负担问题的成因分析: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视角

5.1问题的提出与乡村社会委托一代理模型的构建

5.1.1问题的提出

5.1.2政府式委托一代理理论模型的引入

5.1.3乡村社会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现实描述

5.2各行为主体的博弈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5.2.1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5.2.2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博弈

5.3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5.3.1农民需求较少或根本不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

5.3.2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5.3.3某些公共物品价格偏高

第6章中国的减负实践及其影响

6.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村减负实践

6.1.120世纪90年代:减负的局部实验

6.1.2中央政府统一部署下的农村税费改革

6.1.3“后农业税”时代:致力于减负机制的建立

6.2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

6.2.1税费改革后的显性农民负担

6.2.2税费改革后的隐性农民负担

6.2.3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民负担问题

6.3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基层财政

6.3.1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债务问题

6.3.2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的可及性

第7章税费改革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考察

7.1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及均等化的衡量标准

7.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测算方法

7.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整体测算

7.3.1义务教育指标体系均等化水平

7.3.2公共医疗卫生指标体系均等化水平

7.3.3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均等化水平

7.3.4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均等化水平

7.4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约束条件

第8章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本出路

8.1公共财政:一个理论分析范式

8.1.1理论溯源

8.1.2公共财政与农民负担问题

8.2统一城乡税制

8.2.1已有观点的归纳分析

8.2.2涉农税收制度国际经验的比较

8.2.3现实的约束条件

8.2.4构建后农业税时代的涉农税收体系

8.2.5城乡税制统一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8.3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

8.3.1为完善分税制提供一个规范

8.3.2实行规范的分税制所面临的现实障碍

8.3.3按财权与事权统一的要求完善分税制

8.4建立现代公共预算

8.4.1现代预算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实质

8.4.2现代预算制度的特点及我国预算制度的不适应性

8.4.3几点主张

8.5对城乡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

8.5.1改变公共服务的城乡二元体制

8.5.2城乡公共物品均衡配置策略

8.5.3转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