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大奖难题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千禧年大奖难题


千禧年大奖难题(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 又称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是七个由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CMI) 于2000年5月24日公布的数学难题。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订定的规则,所有难题的解答必须发表在数学期刊上,并经过各方验证,只要通过两年验证期,每解破一题的解答者,会颁发奖金1,000,000美元。 这些难题是呼应1900年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在巴黎提出的23个历史性数学难题,经过一百年,许多难题已获得解答。而千禧年大奖难题的破解,极有可能为密码学以及航天、通讯等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大奖题目


“千僖难题”之一:

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子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于1971年陈述的。

“千僖难题”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至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千僖难题”之三:

庞加莱(Poincare)猜想(已被证明)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千僖难题”之四:

黎曼(Riemann)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蔡塔函数ζ(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千僖难题”之五:

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千僖难题”之六: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千僖难题”之七: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x^2+y^2=z^2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已被证明的猜想


庞加莱猜想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于2002年在网络上发表了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 。

下面是庞加莱猜想的简述。

首先我们要对庞加莱猜想的点作一个约定:庞加莱猜想中的点可以指数轴、坐标、直线、曲线、平面、曲面等等数学空间的数值点、标点、原点、奇点、焦点、鞍点、结点、中心点......而不能指我们说的曲点和点内空间的点,不然就会产生矛盾。

因为我们说的曲点,是指环圈面、圆环面收缩成的一点,以及环绕数收缩成的一点---如圈是绳一致分布中间没有打结的封闭线;在这种纽结理论定义中,两个圈套圈的纽结,有一个交点;如果这种圈套圈有两次纽合,圈套圈的纽结点就包含了环绕数,把有一个以上环绕数的圈套圈,紧致化到一个交点,就是一个曲点。即曲点最直观的数学模型,是指包含环绕数的点。而我们说的点内空间的点,是指虚数一类虚拟空间内的点。

如果把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称为庞加莱猜想正定理,那么曲点和点内空间正是来源于庞加莱猜想之外还有的一个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类似一点,其中只要有一点是曲点,那么这个空间就不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而可能是一个三维的环面---我们称为庞加莱猜想逆定理。庞加莱猜想至少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函数论,一个是代数拓扑学。

即有人认为,19世纪是函数论的世纪,庞加莱因发明自守函数而使函数论的世纪大放异彩的。所谓自守函数,就是在某些变换群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函数。自守函数是圆函数、双曲函数、椭圆函数以及初等分析中其它函数的推广。自守函数今天已包括那些在变换群或这个群的某些子群作用下的不变函数。此外,在复平面的任何有限部分上,这个群完全是不连续的。庞加莱把分式变换群扩充到复系数的情况,并考虑了这种群的几种类型,他把这种群叫克莱因群。对这些克莱因群,庞加莱得到了新的自守函数,即在克莱因群变换下不变的函数,庞加莱把它叫做克莱因函数。此后,庞加莱指出如何借助于克莱因函数表示仅有正则奇点的代数系数的n阶线性方程的积分。自守函数提供了具有某种奇点的解析函数的头一批例子,它们的奇点构成非稠密的完备集或奇点的曲线。代数曲线的参考化定理也是自守函数论的一个结果,它促使庞加莱在1883年导出一般的单值化定理,这等价于存在由任意连通、非紧致黎曼面到复平面或开圆盘的共形映像。

其次,庞加莱是代数拓扑学(组合拓扑学)的奠基人,最先系统而普遍地探讨了几何学图形的组合理论。现在称之为单形的同调论的一整套方法完全是庞加莱的发明创造---其中有流形的三角剖分、单纯复合形、重心重分、对偶复合形、复合形的关联系数矩阵等概念以及从该矩阵计算贝蒂)数的方法。籍助这些方法,庞加莱发现关于流形的同调的著名的对偶定理;定义了基本群(第一个同伦群),并证明它与一维贝蒂数的关系,还把贝蒂数和微分形式的积分联系在一起,以及欧拉多面体定理的推广---现称之为欧拉—庞加莱公式:x(D)=F-E+V(1)

这个式子的右边是和三角剖分的方式有关,但实际上x(D)和剖分的方式无关,它是曲面的一个拓扑不变量。对于紧致曲面,边界曲线不出现,仍然可以作三角剖分,因可求得:(1)球面:x=2;

(2)环面:x=0;

(3)2个洞的曲面:x=-2;

(4)n个洞的曲面:x=-2(n-1)。

根据拓扑学的定理可知,任何定向的2维紧致曲面的欧拉--庞加莱示性数总是取2,0,-2,…,-2n,…中的一个,而且示性数相同的紧致曲面同胚。因此,x就完全给出了定向的紧致曲面的拓扑分类。称为s的亏格,即s的洞数。因此,可以求出:球面的亏格为0,环面的亏格为1,这也是球面与环面不同伦的区别。

亏格涉及事物的整体性质,20世纪以来,人们对整体性质研究得非常多,但其实很多性质仍然是从子系统的研究得出的。微分几何和拓扑学首先注意到,许多曲面,如球面,环面,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等,都是一个整个,除了它们各个小片所具有的几何性质外,还有整个曲面所具有的几何性质,称为整体性质。比如说,球面的任何一条测地线都是闭曲线(大圆),又如平面上任何一条测地线(直线)可以无限延伸,这就是整体性质。设U为2维欧氏空间的一个矩形区域(a<u<b,c<v<d),或者是和矩形区域同胚的区域,如单位圆内部,平面上凸区域等,r(u,v)是U到三维欧氏空间E3的一个映照。

r(u,v)=(x(u,v),y(u,v),z(u,v))(2)

S是这个映照的像。球面、环面都是紧致的,而平面则是非紧致的。一般地,曲线可能穿过若干个坐标区域,那么在每一坐标区域中都可有它自己的表达式,在每个区域中的部分,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弧长。假设D是S上的一个区域,它的边界是由互不相交的n条简单的分段光滑闭曲线所组成;这些弧之间除连接点外没有交点,由拓扑学可知,可以把D三角剖分,即把D分割成许多以3条曲线段为边界的曲面三角形。如果所考察的曲面是定向的,设法线方向为大拇指方向,依右手规则可以定出每一三角形的边界的定向,这时内部边界的定向刚好相互抵消。经过这样剖分后得出3个数:F是三角形的个数,E是边的条数,V是顶点的个数,它们就是前面欧拉-庞加莱示性数(1)中符号表示。

正是庞加莱提出的亏格表示的洞数,直指庞加莱猜想正定理和庞加莱猜想逆定理;也直指超弦理论中构造的开弦和闭弦这两个不同的庞加莱猜想版本。因为按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开弦曲线及其开弦运动形成的2维膜上的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因此它们形成的空间是类似同伦、同调、同胚于一个三维的圆球的;相反,闭弦曲线及其闭弦运动形成的2维膜上的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不能收缩成一个庞加莱猜想点,因此它们形成的空间不是类似同伦、同调、同胚于一个三维的圆球,而是类似我们说的曲点。

(2)、庞加莱猜想证明封顶,对解决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的统一带来了曙光。道理就在单孔收缩与双孔收缩的性质不一样,其统一路线图如下。

1、庞加莱猜想证明揭示了点有3种实在论的性质,可联系宇宙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3个要素。例如,在一张纸页上放一粒沙(类似实物),是一个点;在纸上打个针孔眼(类似破裂、虚空),是一个点;在纸上作个笔尖墨迹印子(类似中性),是一个点。物质类实,可对应粒沙点;能量类虚,可对应针孔点;信息类中性,可对应墨迹点。所以对庞加莱猜想中的点首先要作个约定,证明才不会有矛盾。即约定:粒沙点和墨迹点是归属庞加莱猜想点;而针孔点是归属我们说的曲点。其次,数学要考虑形式上的构造,也要考虑实际意义,对庞加莱猜想中的收缩也要作个约定:它类似连续统假设。所谓连续统假设指: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再没有别的基数。但中国古人对于无限的认识有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又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连续统假设建立在明确集合元素的意义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否兼容,现有了连续统的收缩假设,就用不着反复讨论,否则可以无限的分下去,用老话讲就叫不着边不靠谱。

2、用庞加莱猜想证明分析超弦理论并列构造的开弦、闭弦两个不同的庞加莱猜想版本,即开弦是对应在三维空间中,开弦曲线及其开弦运动形成的膜上的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庞加莱猜想点,因此是类似庞加莱猜想正定理对应的一个三维的圆球;而闭弦曲线及其闭弦运动形成的膜上的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不能收缩成庞加莱猜想点,因此是类似庞加莱猜想逆定理对应的一个三维的曲点。在超弦理论中开弦和闭弦是如何统一的呢?它是避开了庞加莱猜想这个程序,直接跳入轨形拓扑这个程序才解决的。因为在有弦论之前,就有Kaluza-Klein理论考虑过有可能实际的空间是超过三维的:一加一维的弦运动出来的这个曲面,存在的2维空间像一个管子一样,假设这个管子很细的话,在管子的截面方向上均匀地分布的就是微小圈。把它变成三维跟2维的模拟的话,就是有两个三维的空间,但是其中一个方向是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上,也许这个很小的距离加上周期的边界条件,要求所有的物理量都有周期性的性质。但是为什么可以假设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在这个小的维度上均匀地分布呢?

3、用庞加莱猜想证明的分析,不但能分出了开弦与闭弦的对立,也能分出三维空间与额外维空间以及宏观与微观的定量区别。因为早在庞加莱猜想诞生之前,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庞加莱猜想中的连续与间断的共轭与区别,特别是19世纪末玻尔兹曼的乌托子球原子论对应庞加莱猜想的一个三维的圆球,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的许多性质,用其中的波尔兹曼常数能推出每立米中某种空气的原子(分子)数,为宏观与微观作出第一个的定量区别,从而加深了宏观与微观中粒子与波场的对立。

4、第2是在20世纪后的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的双缝实验中,庞加莱猜想球与庞加莱猜想孔在单缝实验中的粒子与波场的对立并不明显,从而加深了庞加莱猜想对宏观与微观的再认识:即庞加莱猜想虽然把时空中分成了连续与间断的共轭,但在只有一个庞加莱猜想孔的间断空间内,庞加莱猜想是等价的,即在间断的空间也能收缩成一点;但在双缝实验类似有两个庞加莱猜想孔的情况下,连续与间断不能兼容,三维与额外维就以粒子与波场对立的几率幅的定量形式显示出来了。

5、第3是把单缝和双缝的缝宽与普朗克尺度作比较,电子等粒子的半径在大约10的-12次方厘米到10的-15次方厘米对应的缝宽范围,动量和位置出现的不确定性显示的量子干扰,是确定宏观与微观的又一定量区别;而且粒子的物质性与粒子的能量性的区别,定量地显示出能利用庞加莱猜想反证的曲点,按戴德金的分割观点建构量子化---曲点自旋分割,产生时空和质能量子化曲点,沿相反方向的趋势飞散。其次,也不能再把时空曲点和质能曲点当成是单独的一样东西;量子化由时间曲点和空间曲点对组成时空曲点群、质量曲点和能量曲点对组成质能曲点群。

6、于是再通过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拓展双缝实验建立的量子路径求和概念,就可以把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的统一起来:费曼关于量子振幅的路径求和观点是:A、原始的双缝实验,电子有两条可能的路径。B、源与探测器之间有两块屏,屏上共有5条缝,可能的路径数目现在变成了6。C、插入更多的屏幕,每块屏幕上刻更多的缝,最后就跟完全没有屏幕一样,电子从源S到探测屏D的总几率幅就变成了所有可能路径的求和。把费曼以上观点变成庞加莱猜想证明就是,A、原始的双缝实验,是两个庞加莱猜想孔式的曲点,电子有两条可能的路径。B、源与探测器之间有两块屏,屏上共有5条缝,是5个庞加莱猜想孔式的曲点,可能的路径数目现在变成了6。C、插入更多的屏幕,每块屏幕上刻更多的缝,类似时空全都是由曲点组成,最后时空就跟完全没有屏幕一样,电子从源S到探测屏D的总几率幅就变成了所有可能路径的求和。这个总几率幅是所有可能路径的求和,叫做超弦理论或圈量子引力理论的作用量,它是时空与质能内禀的度规和位置的矩阵的泛函,即可推出与现在超弦理论或圈量子引力理论相似的作用量公式。

(3)、把超弦/膜、圈量子引力、全息论变成傻瓜普及理论,接下来是利用庞加莱猜想证明仔细分析针孔眼点的那种庞加莱猜想式曲点的情况:时空是穿过针孔眼的,它实际上是环面。不管是用一张膜或一张纸,还是用两张膜或两张纸,作类似黎曼切口的轨形拓扑,可作25种卡--丘流形的规范轨形拓扑,且只能作25种;其中无孔的4种,有孔的21种。这实际是25种子流形,可联系25种宇宙模型或25种物质族基本粒子问题。由此,黎曼切口可等价环量子膜;点外时空或线外时空,点内时空或线内时空,它们的势能与动能,可分别对应能量与暗能量;而物质和暗物质,也可从环量子3旋规范夸克立方周期全表出发,以量子避错编码眼光看待,发现物质与暗物质共约162个量子编码,按广义泡利不兼容原理及夸克的味与声的避错选择原则,宇宙物质约占24个。即可定义物质为宇宙量子避错码;暗物质为宇宙量子冗余码。

从上面已知,在数学上,从庞加莱猜想对球量子与环量子亏格的几何拓扑分类看,超弦理论因保留有弦和圈不分,因此存在圈在先还是弦在先的问题。如果是弦在先,圈在后,有如下的天使悖论:在普朗克尺度数量级,这实际近乎一个点,超弦理论却认为它是一根不同振动模式的基本弦或膜,这实际近乎是一种曲线或曲面。如果赞成物质和时空存在连续与间断的想法,而对应实体和虚空,那么在高达10的15至19次方GeV的尺度上来观察自然时,就应赞成自然的终极组成不是粒子或场。就是说,在10的15至19次方GeV高能的作用下,可以聚焦到万有引力和量子理论中的基本长度单位---约为10的-33次方厘米的普朗克长度范围;由于场是多粒子系综状态,而对于是10的-33次方厘米之小,也许只能容下一个粒子。所以,若问在乌托子环3旋的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跳舞?回答即使一个天使,也能由环量子自旋涨落分叉出正反粒子对的时空和物质场系综。但若问在超弦的针尖上能有几个天使跳舞?由于超弦用弦的场振动描述作用量,其悖论是,弦的振动驻波的波节,超出9个必然超出普朗克尺度规定的数量级;就是说,超弦针尖上的天使超出9个的小与多,都会与普朗克尺度规定的数量级相矛盾。若再问在圈量子引力理论的针尖上能有几个天使跳舞?圈量子引力理论没有困境,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把普朗克尺度微单元和场的自旋网络并列的,即它的针尖既是站一个天使又是多个天使等着的,它们类似用圈套圈的纽结图组合的,自旋不是真正的环量子自旋。

圈套圈的纽结应用到普朗克尺度物理中,其耦合来自类似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联系,而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实际是一种庞加莱猜曲点套庞加莱猜曲点的线旋运动。这跟圈量子引力强调的理论必须背景独立是一致的:圈量子引力把广义相对论看成是一个以联络为位形变量,密度化的标架为动量变量的规范场论;因此利用曲点类似希尔伯特空间的由自旋网络函数为基构成的平方可积函数空间---相当于是无穷多个有限维希尔伯特子空间的直积空间,使其数学上可严格的定义出位形算符和动量算符,如几何算符的量子化,即面积、体积等几何量像原子能谱一样分立取值,而不是像经典理论那样可以连续的取值;这种分立性对应于动量在普朗克尺度下的截断,可解出曲点量子引力的运动学约束,得到了运动学希尔伯特空间。

而对于超弦理论的一根弦出现的又一个悖论是:弦只有普朗克尺度10的-33方厘米长,却具有普朗克质量大的质量;普朗克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10的19次方倍。质量是由希格斯粒子提供,希格斯粒子质量大约是115GeV。根据物质族质量谱计算公式得出的Ve中微子质量是1.47X10的-11次方GeV,如以Ve中微子的质量作希格斯粒子质量的单位,希格斯粒子是Ve中微子的10的13次方倍。质量是由小组成大,没有由大组成小的;但超弦理论和标准模型就有这个矛盾。质量曲点论主张希格斯粒子质量有微单元质量0.01X10的-11次方GeV,从而可把希格斯微单元与磁单极联系起来,解决弦在先圈在后的天使悖论。

这是把磁单极作弦,联系构筑闭弦旋圈。因为费曼认为,虽然至今尚无人见到磁单极,但磁单极的根本因素是粒子转动性质与它们的统计性质之间的联系:可以想象它像一根很长的条形磁铁,从磁铁的一端发出的磁通,就有点像这种磁单极发出的,因为另一端离开得很远。而一个电荷附近有一个磁单极,这个复合客体具有一个角动量的最简单方式是,一个电荷和一个磁单极连线组成的复合客体,以ω角度作圆锥面转动。而庞加莱猜想的曲点3旋是:体旋---曲点绕圈面内轴线的旋转,面旋---曲点绕垂直于圈面的圈中心轴线的旋转,线旋---曲点绕圈体内环状中心线的旋转。如果曲点3旋是内禀运动,就只能存在于环量子中。

在这里,曲点3旋称电荷和磁单极的连线为转轴,称电荷或磁单极为转点;环量子就是超弦理论认为的一维弦的包含着卷缩在普朗克尺度中的卷缩维。弦的微单元可分到10的-33次方厘米,因这仅是长度单位,不和质量单位的希格斯微单元0.01X10的-11次方GeV矛盾。对比弦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0的19次方倍,弦实际是希格斯微单元质量的系综,其数目也不是趋于无限大。这也说明,为什么至今尚无人见到磁单极?就因为相通的磁单极,只能存在于弦及希格斯的微单元。这个形象思维是,一般的开弦和闭弦是由若干有限的希格斯质量微单元类似的曲点串联起来的,如果这些希格斯微单元类似电荷和一个磁单极连线组成的像一端不动,另一端连同整体作圆锥面转动的复合客体,那么开弦就存在内禀的类似三维圆球的体旋自旋运动,而闭弦则存在内禀的类似超导线圈磁场的线旋自旋运动。再由量子环的3旋密码,也可以建构夸克3旋模型。

庞加莱猜想证明应用于类似时空全都是由曲点组成的三维空间,自恰的弦论要求空间必须是9或者以上数目,就不成问题,因为庞加莱猜想证明时空在波尔兹曼常数计数粒子的地方,或大约在10的-12次方厘米到10的-15次方厘米以上范围,是属于三维空间,小于这个界面由于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额外的空间维数,可由理论的约定推导选择。5维时空就是曲点选择的基本时空。庞加莱认为这里,对于不连续的几率函数的情况,它将起哈密顿微分方程的作用;而任何孤立系统乃至宇宙也象粒子一样,会突然地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但是在间歇期间,它依然是不动的。庞加莱猜想证明应用于类似时空全都是由曲点组成的三维空间,能量量子化由曲点3旋单群决定,可以变成像矩阵的东西,也可以把这个矩阵对角化,然后这个对角的这些数字就当作在测量的时有可能会量到的数字。这个过程也叫做量子化;正是它们引导庞加莱猜想曲点证明,应用往来于数学世界和实在世界。

朱熹平等人抢功而闹的笑话

2006年6月3日,中山大学的朱熹平教授和曹怀东以一篇长达300多页的论文,以专刊的方式刊载在美国出版的《亚洲数学期刊》六月号,其自称补全了佩雷尔曼证明中的漏洞,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

但实际上朱熹平和曹怀东没有任何新的贡献,他们仅仅是因为看不懂佩雷尔曼的证明,而自作聪明认为添补了什么新的东西,实际上佩雷尔曼的工作已经是完整的了。朱和曹的文章中说,他们不得不“用基于自己研究的新方法取代佩雷尔曼的几处关键步骤,因为我们不能理解他的本来的推理,而这些推理对几何化纲领的完成是要紧的。”

熟悉佩雷尔曼证明的数学家不同意朱和曹对于庞加莱猜想做出重要新贡献的说法。Morgan说:“佩雷尔曼已经做了证明,这个证明是完整和正确的。我看不出他们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

8月21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刊发了一则关于庞加莱猜想的长篇报道。报道的第一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娜莎(Sylvia Nasar),记者出身的她,曾经写过《美丽心灵——纳什传》一书。

在娜莎的笔下,丘成桐的心灵却似乎不是那么美丽。她通过一些数学家之口,将丘成桐描述为一个追名逐利之徒。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系教授安德尔森(MichaelAnderson)说,“丘成桐想要做几何界的国王。他认为一切都应当出自于他。他不喜欢别人侵入他的领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斯德洛克(Dan Strook)说,“他做过辉煌的事情,也为此得到了辉煌的荣誉。他拿到了所有的奖。在这个问题上他好像也想捞—把,我感到这有点卑劣……”

在文章所配发的漫画中,丘成桐正试图从佩雷尔曼胸前摘走菲尔兹奖章。

至今仍是单身的佩雷尔曼,与母亲“隐居”在圣彼得堡家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娜莎及其合作者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召开之前远赴圣彼得堡,终于采访到了佩雷尔曼。当被问到是否读过曹和朱的论文时,佩雷尔曼回答说,“我不清楚他们作出了什么新贡献,显然,朱不是非常理解我的推理,然后重新进行了论证。”

最后朱熹平和曹怀东自己都承认他们没有任何新的贡献

12月3日,曹怀东和朱熹平在数学家们公布预印本的网站贴出一篇文章,题目是“庞加莱猜想与几何化猜想的汉密尔顿–佩雷尔曼证明”。两位作者在文章的引言中说:此文是对于他们在《亚洲数学杂志》2006年第10卷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的修订版。原来的文章的题目是“庞加莱与几何化猜想的完整证明—瑞奇流的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之应用”;而且在原来的摘要中称他们(指曹-朱)“给出了庞加莱与几何化猜想的完整证明”,这句话在新版本中被删掉了。

两位作者特别指出:“我们改变了标题并对摘要作了修改是为了反映我们的观点,即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全部功劳属于汉密尔顿和佩雷尔。”

事实上,在这两位作者宣布他们对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没有功劳之前,丘成桐教授已经在国外说过他们的工作没有原创性。也就是说丘成桐自己已经否定了他在6月初对中国媒体讲的话。我们认为丘教授有责任开诚布公地向中国人民宣布他现在的观点。

2006年,在佩雷尔曼公布他的3篇文章中的第一篇之后近4年,专家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佩雷尔曼解决了这个学科最令人肃然起敬的问题之一。但是猜想的解决却触发了一场充满争议和戏剧性的风波,几乎令这一辉煌的工作黯然失色。” 不言而喻,这场风波的发起人就是丘成桐教授,而其发源地不幸在中国。

作者Dana Mackenzie接着指出了佩雷尔曼的证明对拓扑学的重要意意,以及他发现的新的几何“技术”对于几何分析的重要价值。在接下来的一节“难以驾驭的空间”中,作者回顾了自庞加莱在1904年提出这个拓扑学最基本的问题之后,数学家们围绕这个问题所作的努力。其中特别提到了瑟斯顿的几何化猜想,以及汉密尔顿提出的用“瑞奇流”来解决瑟斯顿猜想的计划。在“突破”一节中,作者描述了佩雷尔曼用了7年时间完成的庞加莱猜想证明的突破性工作。指出在2003年佩雷尔曼到美国作演讲时,许多人对他的工作是怀疑的;直到2006年数学界才终于赶了上来,有三篇独立的文稿填补了他的工作中的一些关键细节。

这三篇文稿的作者分别为:密西根大学的Kleiner和Lott;Morgan(哥伦比亚大学)和田刚(MIT, 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以及曹怀东(里海大学)和朱熹平(中山大学)。对于前两篇文稿,文章认为足以敲定庞加莱猜想;而对于第三篇文稿,作者则认为它是“不够谨慎的”,因为曹-朱宣称他们给出了庞加莱猜想和瑟斯顿几何化猜想的第一个写下来的完整证明。[注:目前数学界普遍认为瑟斯顿几何化猜想的完整证明尚未完成。]

文章的最后一节以“乐极生悲(Anticlimax)”为标题,在这一节中作者讲述了他一开始提到的使解决猜想的光辉蒙上阴影的“风波”。首先是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在8月22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的日子)宣布,佩雷尔曼拒绝领取菲尔兹奖。

总之, 朱熹平等人因为看不懂佩雷尔曼的论文,以及其他原因而声称自己是给庞加莱猜想封顶,这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在全世界面前丢脸的一桩大丑闻了

相关分词: 千禧 大奖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