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拉赛卡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钱德拉赛卡


钱德拉赛卡是印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于1910年10月19日生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青年时代在马达拉斯的总督学院学习物理。1929年当时还在印度读书的钱德拉赛卡就写了两篇有份量的物理学论文。其中一篇题为《康普顿散射和新统计学》的论文递交给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富勒(RalphH.Fowler)教授,富勒对论文很满 意,遂推荐给《皇家学会会报》刊出。第二篇论文刊在《哲学杂志》 上。 1931年他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成为剑桥三一学院富勒教授的研究生,后于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发展了白矮星理论证明量子力学简并压力不可能镇定巨大的星体,当星体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4倍时,星体必然通过逐渐坍塌而结束生命,最终演化为白矮星等。

1952年他因对天文学贡献获得布鲁斯(CatherineWolfeBruce)金奖,196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荣誉奖章。1983年他与富勒(W.A.Fowler)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他的主要著作有《黑洞的数学理论》(1983)、《恒星动力学原理》(合作,1942)、《水流与磁流动力学稳定性》(1961)、《真与美:美学与科学的动机》(1987,有中译本)。

钱德拉赛卡1995年8月21日在美国芝加哥去世。

钱德拉赛卡的叔叔拉曼也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因对光散射的研究获得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分词: 钱德拉 钱德 德拉 赛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