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




背景


震惊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区带来了几近毁灭性的灾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灾区内羌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紧急行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地震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立即启动灾区文化保护行动。文化部表示,将尽快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并从文化传承人、文化活动设施、文化遗产实物抢救等多角度进行灾区文化生态保护。

过程


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指导抗震救灾时明确提出:“我们要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2008年6月24日,文化部立即启动了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组织专家调研小组分赴灾区,实地考察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情况,召开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座谈会,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通过实地调研和会议研究,完成了包括“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在内的《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的论证和编写工作。“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从论证、筹建到开通不到一个月时间。

内容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是一个不断丰富更新的网上展示平台,用不同的专题展现羌族古老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当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展示羌族文化的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并汇集与羌族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专题报道、新闻等信息。包括羌族概况,羌之印象,美好家园,遗产保护,抢救重建,学术研究,新闻动态八个板块,全面介绍了羌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遗产保护现状。

意义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开通,就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抢救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宣传羌族文化,抢救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文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