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强化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基本信息


作 者:王增林 编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出版日期:2007年4月1日)

平装: 18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4645869

条形码: 978750464586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1.2 cm ; 481 g

ASIN: B00127BKTK

商品描述


内容简述

本书以专题形式介绍了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其中包括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和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强化泡沫驱物理模拟研究,重点介绍强化泡沫体系静态筛选、强化泡沫体系堵调性能和泡沫驱油效果评价;泡沫调驱数学模型研究建立氮气泡沫驱渗流模型、泡沫体系作用机理与物化参数模型,并对泡沫驱数学模型的封闭性进行了分析;泡沫调驱数值模型重点介绍泡沫驱数学模型IMPES方法、泡沫驱半隐式数值模型和全隐式数值模型;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应用方法中介绍了泡沫驱油藏数值模拟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典型非均质概念模型设计方法、注采参数敏感性和泡沫驱注采方案优选方法,并通过典型非均质模型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动态特征;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应用研究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28-8井区、埕东油田西区、坨ll断块为例对氮气泡沫驱先导性试验区选择、方案研究和矿场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编辑推荐

泡沫驱是一种用泡沫作为驱替介质的驱油方法。试验证明,泡沫视黏度高,可改善流度比,增大高渗层流动阻力,发挥低渗层作用;封堵调剖能力强,遇水稳定遇油破灭的特性增加了封堵的选择性,堵水不堵油;泡沫剂作为优良的活性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 本书以专题形式介绍了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详情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矿场应用状况

第一节 泡沫驱理论研究概况

一、国外理论研究概况

二、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矿场应用概况

一、国外矿场应用概况

二、国内矿场应用概况

三、存在问题

第二章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表征

第一节 泡沫流体

一、泡沫基本概念

二、泡沫流体的组成

三、泡沫的形成与稳定性

四、泡沫流体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

一、起泡剂浓度及在岩石表面的吸附

二、泡沫在多孔介质的生成机理

三、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消泡机理

四、泡沫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特征

第三节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表征

一、改善流度比

二、提高洗油效率

三、增加弹性能量

第三章 强化泡沫驱物理模拟研究

第一节 强化泡沫体系静态筛选

一、发泡能力

二、起泡剂的抗油性

三、耐盐、抗二价离子性能

四、抗老化性能

五、起泡剂的洗油能力

六、起泡剂的吸附性能

第二节 强化泡沫体系堵调性能研究

一、泡沫封堵能力试验研究

二、泡沫调剖能力试验研究

第三节 氮气泡沫驱油效果评价

一、不同渗透率双管模型单一泡沫驱

二、聚合物驱后复合泡沫驱油试验

三、不同渗透率双管模型注入强化泡沫体系

四、不同渗透率双管模型极限条件下驱油试验

五、强化泡沫驱不同驱替方式驱油效果比较

六、强化泡沫驱与聚合物驱驱油效果比较

第四章 泡沫调驱数学模型研究

第一节 泡沫流变性

一、液体的流变特性

二、泡沫流体流变性

三、泡沫流变性能参数

第二节 氮气泡沫驱渗流数学模型

一、渗流数学模型

二、泡沫体系作用机理与物化参数模型

三、泡沫驱数学模型的封闭性

第五章 泡沫调驱数值模型研究

第一节 泡沫驱IMPES数值模型

一、IMRES方法求解思路

二、隐式压力数值模型

三、显式饱和度数值模型

四、显式组分浓度数值模型

五、井点处理方法

第二节 泡沫驱半隐式数值模型

一、隐式差分形式

二、半隐式处理方法

第三节 泡沫驱全隐式数值模型

一、全隐式数值模型

二、非线性数值模型求解方法

第四节 数值弥散与IMPES稳定性处理方法

一、传导系数处理

二、IMPES稳定性

三、泡沫调驱数值模拟软件设计

第六章 泡沫驱油藏数值模拟优化设计方法

第一节 非均质概念模型设计

一、抽象地质模型

二、非均质性特征

三、非均质储层渗流特征

第二节 泡沫驱注采参数设计方法

一、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二、泡沫驱注采方案优选

第三节 泡沫驱动态特征分析

一、基本非均质地质模型

二、不同驱替方式动态

第七章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应用研究

第一节 泡沫复合驱单井试注先导试验

一、单井试注试验选井

二、单井试验方案

三、试验历程

四、单井试注试验结果

第二节 埕东油田西区泡沫驱先导性试验

一、强化泡沫驱试验区选择和条件分析

二、试验区油藏地质特点

三、水驱开发评价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四、强化泡沫驱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五、矿场实施方案

第三节 坨11断块泡沫驱先导性试验

一、试验井组地质模型

二、水驱开发历史拟合研究

三、试验井组剩余油富集分析

四、氮气泡沫调驱参数设计与效果预测

在线试读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矿场应用状况

第一节 泡沫驱理论研究概况

一、国外理论研究概况

1.泡沫生成机理

泡沫生成的主要机理包括泡沫捕集、液膜分断和液膜滞后,Chambers和HRadke在微蚀刻模型中发现泡沫捕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前颈”捕集、颈捕集和线性捕集,每一种类型都存在于特定的条件。Arthur、Owete and Brigham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Mast首先在蚀刻玻璃微模型中确定了另一种液膜生成方式,即液膜分断;Owete and Brigham和Chambers and Radke的研究揭示了泡沫生成的另一个主要机理,即液膜滞后。

另一方面,在微模型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泡沫生成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毛细管压力波动。Rossen的研究指出毛细管压力波动是产生泡沫捕集所必须的液体压力梯度的首要条件,但是这种影响因素对于液膜分断、液膜滞后机理产生的泡沫而言却不是必需的。孔喉几何形态.William、Chambers、Radkc和ROOf的研究认为孔喉几何形态决定了泡沫捕集中毛细管压力波动的相对范围,也决定了液膜分断过程中气泡侵入分支孔道交汇处孔喉的毛细管压力。孔隙网络的拓扑结构。Rossen、Ranshhoff~Radke的研究认为孔隙网络的拓扑结构决定了泡沫捕集中的毛细管压力衰变时间,孔喉结构中分支点的数量(液膜分断)以及气体流动方向上的汇集(液膜滞后)。流动速度。流动速度通常与整个泡沫体系的流动性或泡沫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梯度相关,但与泡沫生成机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岩石表面的润湿性。William和Radke认为由于毛管压力波动与岩石表面的润湿性相关,因此,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泡沫的生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