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三陵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清十三陵


清朝是12帝但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她实际上掌握权力40余年慈禧的陵墓也是皇帝规格的话说东京陵辽宁省辽阳市东京陵被称为清代十三陵之一,与清代其它十二座帝陵齐名。

1、永陵,原皇帝、直皇帝、翼皇帝、宣皇帝(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阿拉城)

2、福陵,努尔哈赤(辽宁省沈阳市天柱山)

3、昭陵,皇太极(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昭西陵,庄妃(河北遵化市)

4、孝陵,顺治(河北遵化市)、孝东陵,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遵化市)

5、景陵,康熙(河北遵化市)

6、泰陵,雍正(河北易县)、泰东陵,雍正皇后钮沽禄氏(河北易县)

7、裕陵,乾隆(河北遵化市)

8、昌陵,嘉庆(河北易县)、昌西陵,嘉庆皇后喜塔腊氏(河北易县)

9、慕陵,道光(河北易县)、慕东陵,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易县)

10、定陵,咸丰(河北遵化市)、定东陵,咸丰皇帝皇后慈安和慈禧(河北遵化市)

11、惠陵,同治(河北遵化市)

12、崇陵,光绪(河北易县)

13、溥仪墓(河北易县)清十三陵我都去过,有的去过多次,其中北陵、东陵无数次,永陵3次、河北遵化2次,河北易县一次,东京陵3次。

东京陵

东京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所建。位于辽阳城东3.5公里的阳鲁山上。现属太子河区东京陵村。没有明显标志,需要不断打听,才能找到。现东京陵为省级文物单位,附近内的居民,多为当时看陵的后代。

后金天命九年四月,为了方便祭祖,清太祖努尔哈赤将祖父景祖、考慈皇后及皇妃、皇伯父、皇弟、皇子等诸墓,从新宾赫图阿拉迁移辽阳,称东京陵。历史上考证先有辽阳,后有沈阳。陵周围立界址、界内禁止樵休放牧。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将生母、孝慈皇后墓再迁沈东陵,与太祖合葬。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将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伯父礼敦等祖辈墓,迁回祖居赫图阿拉。

东京陵这里仅有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雅尔哈齐、褚英、大尔差等六人墓。东京陵营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现有陵园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

舒尔哈齐,努尔哈赤弟,初封贝勒,建州卫都督,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处于副手地位,因军功赐号过尔汉巴图鲁。后建立建州右卫,据载“努酋忌其弟舒尔哈赤兵强,计杀之”,年四十八岁,顺治十年五月,追封为和硕亲王。

穆尔哈齐,努尔哈赤同父异母弟,因军功赐号诚毅,卒于天命五年九月初十日,年六十岁,顺治十年六月,追封为多罗贝勒谥日勇壮。

巴雅喇,显祖第五子,太祖庶弟,因军功赐号笃义,卒于天命九年二月,年四十三负,顺治十五年五月,追封为多罗贝勒,谥曰刚果。

大尔差(即达尔察),穆尔哈齐第二子,卒于天命九年,顺治十年五朋,追封为辅国公谥曰刚毅。

褚英,努尔哈赤长子,因军功封为广略贝勒,后因犯罪,明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因诅咒父汗被幽禁在高墙中,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月,努尔哈赤下令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太祖胞弟,顺台十年五月,追封为多罗达郡王,顺治十一年三,以开创鸿勋、配享太庙。

上述诸人墓,分布在阳鲁山岗,陵园四处建筑占地面积3504平方米,舒尔哈齐在山岗西南角,陵四周缭墙,红门西南向,碑亭在墓前、四券单檐、彩绘藻井建筑,亭立顺治十一年《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汉、满文刊刻。其左为巴雅喇和雅尔哈墓园。四周缭墙,立嘉庆十九年《追封多罗刚困笃义贝勒巴雅喇碑文》。右侧后为褚英墓园,四周缭墙。穆尔哈齐及其子大尔差墓园在岗下东南角,四周缭墙,墓前立康熙十年《追封多罗勇壮贝勒清巴图穆尔哈齐碑文》、《追封辅国公谥刚毅大尔差碑文》以及康德二年《御赐多罗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啤文》。 东京陵经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屡加重修,并赐碑表墓。

辽阳古墓资料

1、新城战国墓---- 位于辽阳市东太子河区新城村后金城山岗上,1983年窑场取土发现。墓主为辽东郡属下的官吏,这种战国木椁墓葬,在东北地区为首次发现。

2、东明王墓----(汉)《全辽志》云在辽阳东三十里,按通志考朱蒙为东明王,韩国小史载东明王为高丽始祖,卒于王莽天凤五年。

3、张行愿墓----(金)在城东韩家坟。张行愿为张浩之父,官光禄大夫。卒于今天德二年。

4、邓佐墓----(明)在响山子村北。邓佐为明成化定辽前卫指挥,卒于成化三年。

5、韩斌墓----(明)在城东韩家坟村。韩斌为明成化辽东副总兵,卒于弘治十三年。

6、杨四畏墓----(明)在小南门外玉皇庙村后。杨四畏为明万历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昌平蓟镇保定总兵官,卒于万历三十二年。

7、陈通墓----(明)在城南皖家沟村。陈通为明西宁诸卫将领、镇国将军都指挥,卒于明成化二年。

8、孙棠墓----(明)在孙庄子村。孙棠为明龙虎将军,卒于明正德年间。

9、下平州石棺墓群----位于下平州村东南台山顶上。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该墓群露出10座石棺,出土青铜短剑、青铜斧、陶壶、兽牙饰件等。

10、二道河石棺墓----位于二道河西南岔沟山坡上。为春秋战国时代墓,1975年,发现墓区分布20余座石棺墓。墓中出土青铜短剑、斧凿、斧镞石范、陶罐、陶壶等。

11、二道河土坑墓----位于二道河村。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该墓区有7座墓,随葬品有陶壶、陶罐、木炭、青铜剑短等。

12、亮甲一带墓葬群----为汉代墓。位于河兰镇境内,以亮甲山为中心,南起上麻屯,北到头一站;东至大东沟一带,在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汉代墓600余处,墓内陪葬品多为陶器和铜指环等。

13、南雪梅壁画墓----为汉代墓,该墓位于南雪梅村北田地中,1956年4月被发现,墓以青石板构筑,随葬品有铜镜、陶器、铁器、漆器等。

14、小屯石咀山壁画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小屯村石咀山下。该墓为砖石合筑,绘有风景图,男女乐工秦乐图。

15、亮甲骆驼山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亮甲村南骆驼山北坡。

16、 隆昌墓----为辽金时代墓,位于隆昌村东北的山脚下。该墓区发掘的4座石墓,出土文物有铁熨斗、铁凿、铁斧、铁刀、铁铃、铁铎、铁剪、铜镯、卷草纹灰陶壶、弦纹陶罐、黑釉瓷瓶、白釉小瓷瓶、玉环、琉璃珠、骨簪、骨刷等。

17、柳家画像石墓----为辽金时代墓,该墓位于柳家村西北山坡下。壁石浮雕有以二十四孝为内容的人物故事,墓道雕有武士图像,立柱雕牡丹和孔雀。

18、巫凯墓----(明代)位于蓝家堡子村东山岗上。从两行志盖文查《明史》卷一百七十四巫凯列传,此墓为巫凯墓无疑。

19、王尔烈家族墓----(清代)该墓位于蓝家乡风水沟村王家林子山北麓。墓地依南面北,设在一道南高北低的山梁上,略呈台阶状。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其中坟丘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此墓建于明末清初,为王尔烈祖先祖墓地,王尔烈故后安葬于此,墓地共有129个坟包,先后立有20多块石碑。民国初,墓地四周树木成荫,松、槐、杨、柳郁郁葱葱,至东北沦陷时期,尚有根部直径二尺多的大松树。墓地东面有座石门,石门一侧立有高太余的石碑,外面建有碑楼。

20、按官厅石棺墓群----在辽阳灯塔市张台子镇接官厅村东,1965年3月修灌渠工程取土发现,省市考古工作人员联合清理了这处石棺墓群。墓地不仅是墓葬区,同时,也是古文化遗址分布区。石棺墓群在遗址的北部边缘断层中。仅在长约100米、宽30米的范围内,就露出石棺墓26座,只清理了14座。随葬的有陶器、青铜饰品和猪骨。陶器较普遍,一般只出一、二个罐、壶,青铜饰品有环形铜饰、螺旋形铜饰、耳环形铜饰、顶针形铜饰,猪骨有猪头、猪牙、猪颌骨。

21、明高忠及其夫人吕氏墓----墓葬在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北(燕州城以下)。1971年5月窑场邓土发现。随葬吕有高柄银环、褐釉陶瓶以及碟、烛台等锡器。

22、公安堡清初墓园----墓园在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北五顶山南坡,俗称皇姑坟。据康熙五十五年《迁墓建园志》碑文记载:创建于清康熙五年,经康熙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五十年、五十二年5次增修,最后于康熙五十五年墓园工程完毕。墓园面积15300平方米,园内建有土山、栅栏、甬路、玉台、班房、石狮、衙门、碑亭等建筑。迁葬有彭春曾祖父何和晨、曾祖母端庄固伦公主、祖父何芍图、祖母郡主、小叔祖及彭春、劳满色、齐锡等父母兄弟14人墓,即彭春族墓。随葬有金饰品,葵花形骨雕。在土圹前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彭春之子福罕为其父母立墓碑,满文,碑文正中刻“诰命”二字,碑身正中一行为“正一品光禄大夫都统一等公栋鄂部彭春之墓”,两侧为其5个妻属的名字。墓南还立康熙二十三年彭春诰命碑。 彭春作为满洲正红旗都统、驻东北地区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曾参加康熙年间3次较大的军事行动,即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战争,平定噶尔丹和吴三桂反叛的战争,立下很大的功绩。这处墓园是清初栋栋鄂氏满洲正红旗彭春及其曾祖、祖辈的墓园,墓园遗留至今的所有碑石,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23、吴万福墓----(清)在梨皮峪村西。吴万福为清康熙左都督,福建总兵官,卒于康熙年间。

24、何和礼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何和礼为清初创娄重臣,天命五大臣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婿。

25、何芍图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何芍图为何和礼之子,彭春祖父,跟随努尔哈赤征战累功。

26、孔有德墓----(清)在城东南松树花园村东,古松树被俄人砍伐。孔有德为清初藩王,辽阳人。明末任参将,登州兵变中,自号都元帅,明朝派兵镇压。天聪七年,他浮海降后金。崇德元年,受封恭顺王,顺治三年,授平南大将军,五年,改封定南王,九年,他因兵败,自杀。

相关分词: 十三陵 十三 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