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陵园景区建设规划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清水岩陵园景区建设规划


清水岩陵园景区建设规划

该区将为广大侨胞和台胞及其亲人提供一个休憩和瞻仰凭吊的场所,以密切与海外同胞的联系和交往,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陵园景区设山门、灵塔、景亭以及斋堂、感恩堂等风景建筑和景点,成为蓬莱山一处特殊的景观,其总面积约0.2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适当扩大了岩寺朝圣观光游览区的范围,对其入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并增加了若干新的景点,根据景观特色的景点分布,规划调整后的岩寺朝圣观光游览区又可分为四个景区和两个生态果园区。

⑴入口景区

该景区规划布置在目前的岩山村一带,其位置于传统的彭格至清水岩寺的朝圣古道上,也是规划中的南登山公路与现有登山公路的汇合处,同时还恰好位蓬莱山的西坡向南坡的过渡转折地带。这一带地势相对较缓,地形自然形成一谷地;植树条件保持良好,有一些自然景观可供利用,有放生池、来憩亭、化火台等古景点遗址;另外,岩山村下则有两处向外突出的山包,形成两片较为平坦的用地,开发建设条件相对比较优越。

规划岩寺朝圣观光游览区的入口就设在这两座山包附近的谷地中间,它将结合地形形成入口广场,并布置山门、牌坊、水池等景物;为突出清水岩名山古寺的佛国意境,规划拟在入口一侧的山包上的增设一座清水佛塔,作为岩寺和入口的标志,这一组新的入口景观将成为清水岩游览空间序列的开始。

目前该景区还缺乏吸引人的景观,规划拟在新入口附近依山就势增建一组风景建筑,一方面可以为部分文化物提供新的陈列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它们从下而上依次为:

1、碑亭:规划建议于入口景区内增建一座碑亭,设石碑铭刻清水岩历代兴毁情况,以反映清水岩悠久的历史,供人欣赏和研究。

2、真真人堂:真真人是后人对清水祖师的尊称。规划拟将真真人堂作为入口景区的主体建筑。堂内可陈列清水祖师圣像,同时考虑增设四块石碑,可分别将四篇碑文完整、准确地铭刻下来,加以展示,用以反映清水祖师历代受朝代认可、保护和推崇的盛况。堂内还可通过绘画、浮雕、书法等艺术形成,形象再再清水祖师祈雨、除害、行医等事迹和有关清水祖师的神话传说等内容,以反映历代人民对清水祖师的崇仰之情,使真真人堂成为人们了解、瞻仰、礼拜清水祖师的又一重要场所。

3、纶音坛:原纶音坛于1966年被砸碎,现存为1988年复建,但其尺度偏小,制作较为粗糙,艺术质量不高;建议重筑纶音坛,铭刻清水祖师的八字纶音,并将其置于真真人堂前,供人观赏。

4、井亭:真真人堂后可打一口井,再建一座井亭,寓意“饮水思源”,以发游人幽思。

5、三忠庙:在原来来憩亭遗址附近,现为一片平坦农田,为增加人口景区的内容和份量,同时也考虑到现有三忠庙规模太小,与清水岩的地位有极十相称,但位置不佳,规划拟于此扩建三忠庙,作为清水岩的附属宗教建筑,亦可对游人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6、来憩亭:规划拟在其原址加以恢复,供游人休憩、观赏。

7、映月池:为三忠庙后的一泓半月形水池,其周围竹林环绕,环境幽雅,可增加若干园林小品,供游人游玩。

入口景区的风景建筑要求借鉴地方、传统风格,并能与蓬莱祖殿有一定的呼应,但其体量不宜大,色彩需淡雅,以防浓艳抹,喧宾夺主。建筑应尽量结合地形布局,并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避免破坏自然景观;其本身也应成为游人驻足观赏的又一景观,为清水岩增色。

在游览空间序列上,入口景区是为游客作铺垫和准备,使其对岩寺和清水祖师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他们继续探奇访胜的兴趣与欲望。入口景区形成后,岩寺景区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布局也将更加合理、平衡,且可大大延长旅游线路的长度和游人逗留的时间,为清水岩风景胜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⑵海会馆景区

该区与入口景区毗邻,目前已有海会馆、“九曲十八洞”、“摩崖石刻”、出水石等景点,其地形也相对较缓,并有几处人家分布其间。规划拟结合现有基础和自然条件,逐步将其建设成一座具有山地园林景观特色的名人文化园。园内可利用民居改造为“功德堂”、“名人阁”等建筑,其中“功德堂”可辟为供对岩寺捐款赠物等有功于清水岩的社会各界人士留名纪念场所;“名人阁”则用于陈列展示会来或将来领导、名人、贤达、显要等的题词、诗画等作品。在现在“摩崖石刻”景点下侧,增设一处小型碑园,可精选历代有关清水岩的诗、文、联等作品,通过书法、石刻等艺术形式加以展示,以增加清水岩的文化内涵和氛围。该区今后还需大力改善植树绿化,以美化环境;同时增加若干小品,供游人玩赏之余休息或摄影留念。名人文化园的建设还有利于控制清水岩目前到处题词刻字的混乱局面。

⑶岩寺微缩建筑景区

岩山村的上侧,有一处相对较缓的山坡,其位置与一柱擎一天的石笋相距不远,规划拟在此开辟一处以岩寺微缩景观为主题的游览区。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清水岩分灵而建的寺庙已广泛分布于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各国;其中在台湾据统计已达一百余座,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岩寺微缩景区就是从各国各地区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岩寺建筑,结合当地的风格,以适当的比例予以移植重现,进而形成一个展示各国各地区情调,反映清水祖师在海内外广泛影响的风景游览区。它的建设,不仅能增添蓬莱山的游览内容,而且将密切清水岩与海内外的联系,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它的建设还可进一步增强蓬莱山佛国仙山的气氛和意境,突出清水岩宗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其位置与岩寺相隔较远,对主景区影响较少;又恰好位于未来索道的下侧,游客可以从空中进行观赏。

微缩的岩寺建筑将按国家和地区分区布置,依山就势而建。规划开辟有台湾、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区,各区建筑应以岩寺为主,既可整体移植,也可局部重现;同时还可将各地区最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宗教建筑结合进来,如缅甸的白塔等。这样既可突出特色、丰富景观,又可增加异国情调,反映清水祖师与当地民俗信仰不断融合的特点。

⑷岩寺景区

祖殿是本区整治重点。今后应将其管理、接待、办公等与寺庙建筑性质不相符的内容搬迁出去;一些厅室可开辟为陈列室,用以展出清水岩的各种实物,以增加祖殿的游览面积和内容;恢复钟楼、鼓楼的功能,重现“晨钟暮鼓”之景观。应积极采取引导教育和移风易俗等措施,加强对燃放鞭炮等的管理,以净化环境,减少火灾隐患,恢复清水岩“深山古寺、空山鸟语”的空间意境,提高风景名胜区的格调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