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育基础理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全脑教育基础理论




一、世界教育的前沿——全脑科学


《思维科学》的创建人钱学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从教育的演进和发展看人的生物学研究,每前进一步,教育发展就前进一步。国家振兴,科教先行,科教振兴,思维先行。所以,当代世界各国都重视脑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1989年美国第101届国会一致通过了10个州85名议员的联合提案;将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九十年代)作为“脑的十年”(The Decade of the Brain ),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对此表示欢迎,希望成为世界性的行动。

欧洲在1991年成立了“脑的十年”委员会。1996年在瑞士“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成立“欧美脑研究联盟”。

日本于1996年完成了“脑科学时代”(The Age of Brain Science)的规划,制定了战略目标,投巨资,争取世界领先水平。

与世界脑科学发展相适应,1992年,我国将脑功能及其细胞分子基础项目列入国家科委组织的“攀登计划”,1993年杨雄里院士组织编写了脑科学丛书。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脑研究计划,重点研究汉字脑成像等项目。1993年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正式创办了“香山科学会议”,对“脑的复杂性”“脑功能”“跨世纪的脑科学”,“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开发”等专题进行讨论。

二、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


从20世纪下半叶起,科学家凭借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手段,深入大脑内部,乃至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来了解大脑,认识大脑,加之大批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微电子学等研究人员的加盟和对各类研究成果的应用,更使脑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美国赫曼提出“全脑四分模型学说”

2、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3、美国罗杰思佩里教授左右脑分工理论

4、中国脑心理学家郭涛提出“潜脑”理论

1、“全脑四分模型学说”

著名的全脑技术创始人奈德赫曼(Nedhenmann)提出四大象限全脑模型学说(见图),用一个小棋盘比喻四大象限全脑模型。第一象限:直觉的,整体的,融会贯通的,解释推理的

第二象限:逻辑性强的,好分析的,重事实的,强调量化的

第三象限: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划的,重细节的

第四象限: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感受的,情绪主导的

通过这个类比可以感到大脑及边缘系统各个思维部位是如何组成思维网络,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下活这盘棋,就得动用四副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注意四大象限之间相互关系。这是我们进行全脑教育的生理学、脑科学的依据。全脑教育重视脑的各个功能区分工,又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全脑协调发展,使人的全面素质和谐提高。

2、全脑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该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生了深远影响。Gardner重新定义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智能:

全脑多元智能 MIntellingences

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 telligence)

4、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nece)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7、内省智能(intarpersonal intelligence)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3、左右脑分工理论

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思佩里博士在分割大脑的实验中发现,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思考,左脑是抽象脑,学术脑,偏向用语言、逻辑性数学、文学、推理、分析进行思考;右脑是艺术脑、创造脑,以图像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进行思考,并以每秒10亿位元的速度彼此交流。

4、潜脑学说

2006年潜脑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华青少儿全脑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脑心理学家郭涛首创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人体大脑中,除左右半脑之外的脑组织部分,包括:小脑、中脑、脑桥、延髓、间脑(背侧丘脑或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它们统称潜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和计算,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和艺术,而潜脑负责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升华,蕴藏人脑94%的总潜能。

总的来说,一般人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能力相当于脑总潜力的10%左右。其中左脑占了约3%,右脑约3%,潜脑开发4%。

大脑中90%的能力处在沉睡中,人类的传统应试教育,重点开发左半脑;一些音乐、舞蹈、绘画的培训机构重点开发右脑,但对于潜脑的开发,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掌握潜脑教学机理的教育机构凤毛麟角,而潜脑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脑学习效率,并对左右脑能力提升,起到卓越的成效。通过中华青少儿全脑促进会研究表明,通过潜脑课程训练后,潜脑能力可以从4%,开发至原来的两倍至三倍,即8%-12%。左脑、右脑的开发程度大幅度提升,由6%提升至10%,全脑开发达到14%-22%,脑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3倍。

三、全脑科学理论在青少儿教育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单一,应试教育制度往往让孩子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不是一时能够改变得了的。

为了寻找新的好的足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路,脑心理学家郭涛研究了脑结构功能与前人的理论后,将之与青少儿教育理论结合,提出了全脑教育的概念,主要包括认识脑,开发脑,保护脑三部分。

(一)认识脑

认识脑即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的方法有三:第一是白箱方法,吸取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技术,用解剖分析法、无创伤性脑成像技术,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l)、核磁共振成像(Ni~IRl)、微机化电极、脑电图(FFG)和脑磁图(MEG)及本课题组自己研究的脑象图技术,认识脑的结构和全脑功能;第二是黑箱方法,根据古今中外科学家对人脑思维过程的大量观察研究,发现和认识人脑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从规律来看全脑的功能和结构,即吸取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理代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理论法、历史法、典型人物思维心理分析法及发散思维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第三,将前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全脑结构和功能,找出规律,按规律开发全脑功能、这部分要写成科普作品,作为新课程资源开选修课。

(二)开发脑

在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开发全脑功能,进行全人教育,使左右脑、左右边缘系统协调发展,功能互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情绪与智能统一,智力与人格整体发展,品德、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德、智、体、美、劳、心和谐统一发展。

开发脑主要是开发脑的高级功能和智力潜能,途径仍是思维训练,主要是学科思维训练,重点是自主创新思维训练。其主要内容是:

⒈ 思维心理训练: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好奇心、自制力、成功欲等;

⒉ 思维形式训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创新思维;

⒊ 思维方法训练:发散和聚敛思维、纵向和横向思维、顺向和逆向思维、线形平面、立体、网络思维,重点是辩证思维;

⒋ 思维品质训练: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重点是创造性;

⒌ 思维器官训练。

人脑发育促进思维发展,反之,思维训练也促进人脑发达,用进废退。除上述五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外,还可以用肢体运动等方法。

(三)保护脑

1.科学用脑:全脑功能开发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①统一律,将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思维训练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 ②适应律,平衡——不平衡,同化或顺应——平衡;③适时律,依据人脑发育关键期的理论,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开发;④适度律,依据人的各个年龄段大脑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开发脑功能,不超越阶段,过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浪费人生。用脑要注意人体生物钟,利用规律,用科学与民主的方法解放大脑。

2.保护和营养脑:保护脑包括预防脑病,防止脑损伤;学习健脑增智术,如:游戏健脑、娱乐健脑、保健健脑、音乐健脑、运动健脑、充分睡眠健脑等。营养脑是通过科学饮食,保证大脑充足的营养供应。

四、全脑教育的课程


全脑教育的课程分为综合学科,学科综合。综合学科课,如城市设计、矿井建筑、生态农业等的全脑教育。学科综合课,如语文全脑教育、数学全脑教育、英语全脑教育、哲学全脑教育、历史全脑教育、生物全脑教育、物理全脑教育、化学全脑教育、地理全脑教育、艺术全脑教育、体育全脑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