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泰戈尔的《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就是对不懂爱情的人的责问。“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那为什么要爱呢”?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是白痴,是傻子。

中文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外文名:Rabindranath Tagore

国籍:印度

出生地:印度加尔各答市

出生日期:1861年5月7日

逝世日期:1941年8月7日

职业:印度诗人、哲学家

主要成就: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吉檀迦利》《飞鸟集》《人民的意志》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泰戈尔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

那为什么要爱呢?

那是多么的痴傻,你要求她的心

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她!

愿望在你血中燃烧

疯狂在你眼中闪烁

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于事无求的人

他是个自安自足者;

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

还有繁华和鸟语;

但是爱情来了象一片吞噬的阴影

遮没了整个世界,

吞蚀了生命和青春。

那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冰心译)

作品赏析


爱情是相爱双方的自然仰慕,是两情相悦的统一体。他们不需要强制和逼迫,否则爱就会丧失其源泉,就会失去自然和谐之美。然而每一个体对爱情的认识和感悟是有差异的,有的把对爱情的享受视为天伦之乐,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这是真正的爱情;而另一种人则把爱情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视为洪水猛兽,只看到其痛苦的一面,这是不懂爱情。

泰戈尔的《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就是对不懂爱情的人的责问。“如果在爱中只有痛苦/那为什么要爱呢?”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是傻子。这种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他们把自然和谐的两情相悦看作是一种交换,还自以为是地说是以心换心。“只为已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她”,理所当然就应该“要求她的心”,根本就忽略了爱情是发自人的内心的激情与愿望。所以,诗人对这种以交换为前提的爱情,发出了强烈的质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过的循环?”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人只能是安于现状,于世无求,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好像鸟语花香,“春天的柔气是为他的”。他们本身就对爱情感到恐惧,好像爱情会“遮没了整个世界/吞蚀了生命和青春”,但是他们偏偏却又处在爱情的长廊里。恐惧爱情,又要去选择爱情,这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所以,诗人最后进一步质问:“为什么要寻求这使生存黑暗的阴雾呢?”

这首诗,诗人通过分析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和错误思想,揭示了爱情中不是只有痛苦,而应建立正确的爱情观,还爱情以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相关分词: 如果 在爱 爱中 只有 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