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可持续利用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可持续利用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丛书名: 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

平装: 24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30246448

条形码: 9787030246448

商品尺寸: 25.8 x 18.4 x 1.6 cm

商品重量: 522 g

ASIN: B002EFJ7OO

内容简介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可持续利用》阐述了三江平原项目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合湿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机制、湿地保护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及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建立了以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湿地保护框架;提出了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包括湿地恢复的理论与方法、水资源恢复方案、湿地退耕还湿模拟和湿地生态廊道建立的模式及实践等;开展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模式探讨,提出了湿地友好型农业模式,确立了有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替代生机和生态旅游的方法与实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条件

一、地质地貌

二、气候

三、水文

四、土壤

第二章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过程

一、三江平原项目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基本特征

二、三江平原项目区湿地景观变化分析

三、湿地植物及其变化特征

四、湿地动物及其变化特征

第三章 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第四章 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机制评估与实践

一、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评估

二、湿地保护法律实施机制在三江平原的实践

第五章 湿地保护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及服务功能评估

一、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二、三江湿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三、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第六章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一、三江平原湿地恢复的理论与方法

二、三江平原水资源恢复案例:浓江一鸭绿河流域

三、湿地洪水淹没模拟及退耕还湿定量评价

四、湿地生态廊道建立的理论、方法及实践

第七章 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替代生计发展

二、湿地友好型农业模式

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

附录1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名录

附录2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名录

参考文献

序言

湿地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地、农田、海洋等生态系统共同维系地球表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功能独特不可替代的自然综合体。我国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hm。,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由于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据全国重点湿地湿地资源调查(1995~2003年)统计表明,所调查的重点湿地中有95.2 %的湿地受到威胁,其中30.3%的湿地受到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有26.1 9/6的湿地受到污染威胁,有24.2%的湿地受到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有8.0%的湿地受到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的威胁,有6.6%的湿地受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威胁。湿地资源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功能,增大水涝灾害发生的风险,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生、湿生生物生存环境,最终将危害国家生态安全,对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构成现实的威胁和未来难以估量的损失。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提出“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对于我们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湿地监测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