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运用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运用




基本信息


作 者:梁国亭 等 著出 版 社:黄河水利出版社ISBN:9787807343806出版时间:2008-12-01版 次:1页 数:225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内容简介


《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运用》是有关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水库运用方式、潼关高程演变规律以及库区河道泥沙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三门峡水库运用基本概况及水库河床演变特性;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研究;潼关高程升降对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的研究;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的研究;射流水力冲刷试验研究;北洛河改道入黄的效果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门峡水库基本情况及库区演变特点

第一节 三门峡水利枢纽基本情况

第二节 水库来水来沙特点

第三节 库区冲淤分布及不同运用水位对库区淤积的影响

第四节 潼关以下库区汛期排沙规律分析

第五节 水库不同运用期潼关高程演变特点

第六节 主要结论

第二章 三门峡水库一维水沙模型研究及其率定与验证

第一节 黄河水沙数学模型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三门峡水库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第三节 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第四节 三门峡水库水沙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第三章 三门峡水库汛期发电试验运用方式的研究

第一节 三门峡水库汛期调度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三门峡水库调度运用方案

第三节 不同运用方案计算成果分析

第四节 三门峡水库运用指标的确定

第四章 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及其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计算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认识

第五章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不同控制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冲淤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不同控制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冲淤影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认识

第六章 北洛河改道入黄效果数学模型分析计算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北洛河改道入黄对渭河下游减淤及潼关高程的影响

第三节 主要结论

第七章 黄河淤区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淤区水沙数学模型的验证

第三节 淤区运用方式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节 淤区数学模型改进及率定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三门峡水库潼关高程演变对渭河防洪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潼关河床高程冲淤演变特点

第三节 潼关高程升降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近期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原因分析

第五节 渭河下游近期来水来沙特点

第六节 渭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

第七节 近期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对防洪的影响

第八节 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

第九节 结论

第九章 黄河三门峡水库潼关河段疏浚技术分析

第一节 潼关河段疏浚的措施和目标

第二节 疏浚河段

第三节 潼关河段清淤时机

第四节 潼关河段疏浚泥沙数量的预估

第五节 潼关河段清淤效果的初步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十章 射流水力冲淤模型设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三节 河道天然状况

第四节 野外射流冲淤试验设备概况

第五节 模型试验的总体考虑

第六节 模型相似基本准则

第七节 模型比尺计算与选择

第八节 原型量与模型量计算

第九节 试验设备规模

第十节 射流水力冲淤模型试验初步试验结果

第十一节 结论

第十一章 潼关河段清淤效果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1996年洪水基本概况

第二节 用实测资料分析潼关河段清淤对洪水冲刷的作用

第三节 用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潼关河段清淤对洪水冲刷的作用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前言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1.5%;控制了黄河干流三个洪水来源区中的两个和黄河来水量的89%。工程自1960年9月15日正式蓄水运用以来,由于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引发了枢纽工程的增建和改建。与此同时,水库运用方式也逐步得到调整和改善,先后经历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三个时期。自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方式以来,水库配合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进行水沙调节,不仅保持了335m以下约58亿m3的库容,而且潼关高程在一定变幅范围内基本上保持了稳定,控制了淤积上延,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并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实际资料表明,工程改建达到了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这为我国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工程、控制水沙、除害兴利摸索了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