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




概述


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建于1977年11月,现有教职员工34人,现任党支部书记、站长夏军。教师中有区拔尖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全国校外教育名师3人。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工程培养对象1人。

建站目的及理念


少科站认真履行区学校科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建立了区、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网络。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普教育的全过程,强化学校科普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纵向衔接,校内外、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市、区、学校相互协调的青少年科普发展新格局。结合二期课改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普教育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科技类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活动课程的建设和指导,加强科普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科技教师多元化、开放式的培训机制,提高科技科普教师的素质。实施与本市科技“启明星”和“曙光计划”相配套衔接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人才培养计划,成立了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长宁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开展“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积极参加创新大赛,参与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参与完成教育部规划课题《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绿色家园教育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中的子课题《绿色家园教育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结题;完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市级规划课题和长宁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科技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研究工作,目前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区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子课题《区域推进机器人教育的实践研究》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市级课题《青少年科幻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艺术表达》。

本着“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少科站科技培训已形成以生物、生命科学、环保、化学与生活等项目为一体的研究型活动板块;以OM、创造发明、机器人、电子等项目为一体的创新设计板块;以计算机、摄影摄像、业余电台、科普英语、科普美术等项目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板块;以模型、测向、小制作等项目为一体的探索实践板块的新模式。2007上半年,21名专职科技教师进入 35所学校,17个项目进入73个班级;下半年,共21名专职科技教师进入 37所学校,26个项目进入66个班级。同时,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少科站内部亦开设各类科技辅导小组近40个,为学生免费提供科技活动辅导,在普及和提高方面做到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市竞赛获奖的科技新苗。少科站在主持、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又以“案例、课例和论文”为抓手,采用教科研沙龙形式,将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少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区文明单位,被国家教育部等单位评为全国校外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学习成绩


少科站已形成了自己的科技特色项目:科学创意活动“纸船载人”、“我们的磁浮车”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分别在全国研讨会和国际论坛上交流;科幻画项目在历届全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名列前茅,创下四个全国第一。由丁海棠老师指导的姚佳琪、王越洲同学的两幅科幻画搭载“神舟六号”上了太空。摄影教师积极开拓创新,充分开发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建有学生摄影俱乐部、教师摄影协会、家长沙龙、摄影教学网站、民族文化摄影班等,竞赛成绩处于全市领先地位,被评为全国校外教育优秀活动小组。环保项目自85年开始成立了区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构建了区、校网络,编写了环保教材,开发了环境教育基地,在全国最早建立了GLOBE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外教育优秀活动小组。我站的科学探索馆已有近二十年历史,曾走进全国十多个省市巡回展出,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德国、美国以及国内兄弟省市同行,并先后研制了200多个形象生动、动手动脑、寓教于乐的科普展项,每年接待中小学生2万多人次。

由少科站组织或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2007年度,全国及地区类竞赛中共获各类奖项120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46项,其他专项奖等11项。市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项1535项,其中一等奖334项、二等奖504项、三等奖616项,其他专项奖等81项。延安中学焦姮同学在第58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生物化学学科第四名,同时获得Agilent Technologies专项奖和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Foundation专项奖。由长宁少科站和延安初级中学组成的驭风队在FLL欧洲公开赛中获工程挑战赛第三名。

“十一五”期间,长宁少科站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二期课改要求,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基地、社区等多种渠道,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系,确立了实施创新实践计划的有效形式,推动了课程教材的改革。

少科站大力推进“科教资源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少科站的优秀教师资源,由学校自主选择少科站教师深入学校课堂,进行科学普及活动,重点向薄弱学校和郊区学校倾斜,不仅深受学校欢迎,且在全区范围内的科普基础方面扎扎实实地进行了铺垫;推荐科技导师团导师深入学校,提供指导;推介科普教育基地专职人员,为学校科学实践课程提供讲解。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力促科学普及社会化,均衡化。如社区巡展活动;学校巡展活动;少年技师考证活动;少先队考章活动;科学创意系列活动;科学实践系列活动;创新设计系列活动等。

多样形式、多种内容、多层实施、多效呈现的科学课程实践活动,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将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想激化为锻炼创新能力的内驱力,在理想的驱动下,他们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投入到市、区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