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




图书信息


作者:王方 (作者), 常青 (合著者), 赵和生 (丛书主编)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丛书名: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平装: 232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564125929

条形码: 978756412592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8.2 x 20.6 x 1.6 cm ; 721 g

内容简介


上海“外滩源”街区位于外滩北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开埠初期,英领馆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上海县城迁至此处,街区由此开始发展。《"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内容共分三篇:上篇为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篇为早期街区建筑的发展;下篇为走向摩登时代的街区建筑的建设、改变及新时代商务空间的形成,并分析街区街廓及建筑历经两个时期的变迁后形成的外部特征;书末就街区变迁的原因、保护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史料性很强,可供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编辑推荐


《"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目录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

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

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

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1873年)

3.2.1 分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1843-1911年)

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

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

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1912-1937年)

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