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入性会谈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摄入性会谈




什么是摄入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是谈话法的一种,就是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一种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

通过摄入性会谈需要收集什么资料?


身份资料

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对家庭的看法

早年回忆

出生和成长

健康及身体状况

教育及培训

工作记录

娱乐

性欲的发展

婚姻及家庭资料

社会基础

自我描述

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对未来的看法

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除了病史采集,心里咨询师还需要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摄入性会谈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①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②心理咨询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③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④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⑤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确定提问方式:

开放式提问——一般情况下使用。

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使用→如家庭暴力、打孩子

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也可使用

使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谈话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1)封闭式:能给出如下回答的询问

是-否

对-不对

有-没有

作用是获得特定的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用于问题探索阶段,已讨论了大量事实后,利用此技巧来补充、证实一些谈及的资料,节约时间;或当来访者无边际谈其情况,偏离了正题时,用此技巧引导走入正题。

(2)开放式:不能简单回答,而是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材料的提问,常常用下列语词提问:

什么?(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问题?)

怎么?(后来又是怎么发展的?)

为什么?(为什么你总是难以跟他沟通呢?)

除了…还有…?

(除了你们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而经常引发争吵,还有其他问题吗?)

一般来讲,询问内容是紧紧围绕各种心理症状的,特别是情绪、行为、感知症状。

先询问存在的事实;

然后问具体情况;

最后问产生的可能原因。

这样往往就能得到一份较完整、较客观、较全面的病史资料了。

(3)半封闭式:在一定的前提下开放

请谈谈那一次…的感受?

你能说说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反应?

作用是询问某一具体时间的事情,或某一具体事件的过程,及来访者当时的反应、感受,尤其对于情感问题或障碍。

确定提问方式的原则

谈话目标:探讨经过、结果、原因、认识与看法

收集资料的性质:哪一类性质?是一般性问题?

还是严重问题?

收集资料的内容:来访者是否情愿?

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3)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5)避免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6)避免解释性问题。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3、倾听:

1.倾听——全神贯注、倾心地听。

2.不打断对方谈话,不插入对方谈话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谈话规定不在交谈中加入咨询师的评论)

3.聆听中思考、判断是否合乎情理

4、把握关键点

想跳楼、活得累、没意思。

领导批评想自杀,不合乎逻辑?

真实原因?

倾听的意义

● 对来访者的接受

建立了正式的咨询关系

倾听也是一种“治疗”

为了进一步明确问题

为了确定咨询的目标

例如:

在马路上骑车时,自己的自行车与他人的自行车无意中相撞了,对此他可能有以下不同的表述方法: 自行车相撞了:客观

我撞了他的车:自我归因

他撞了我的车:攻击、防卫

真倒霉,自行车撞了:宿命论

倾听的要点

● 全神贯注地倾听:避免东张西望,习惯动作,不良习惯;要关闭手机

不要随意打断叙述

不要轻易插话

不要妄加评论

要边听边思考

要把握问题的关键点(焦点、回避与阻抗)

倾听时的反应(鼓励和重复语句)

鼓励: “嗯…嗯…”、“噢”、“是这样”、

“我能理解”;“你能做到我很高兴”;

“你还感到哪方面有改善呢?”

重复:“父母对你太严厉了”、

“你一整天心情都不好”

对情感的反映

“你觉得很难受(伤心)”

“每次你跟他讲话时,你丈夫总是心不在焉,你就感到特别生气”

“这件事你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气愤?”

对来访者的情绪体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映,使之成为了解对方心灵的一把钥匙。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控制会谈的意义:

● 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突出重点问题

把握控制者与帮助者的角色

有计划、有目的

增强求助者对咨询的信任和信心

控制会谈的技巧:

 ①释义法(常用),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②引导法: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③中断法,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④激将法: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5、对会谈内容归类:

摄入性会谈中涉及的问题和求助者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靠咨询人员的临场记忆,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①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②现实生活状况。③婚姻状况。④人际关系中的问题。⑤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⑥情绪体验、生活态度。⑦其他。

6、结束会谈:

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 “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的法律,今天我们的谈话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 谈话还要继续时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 对诊断结论的告之及意见征求;

-- 发现有其他疾病时应说明,建议再做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与精神检查;

-- 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摄入性会谈应注意的问题:


1、听比说更重要,听要认真、集中、有兴趣;而且态度必须保持中性;“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它可以使患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

2、对患者的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

①程度上的区别。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

②内容的真伪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患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患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另外,有些患者有意回避症状的真实原因与他们谈出来的原因与症状没有必然联系。

③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

3、提问中避免失误:

4、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5、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

6、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7、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简介

工作对象:摄入性谈话法获得的资料

工作目的:对资料进行逻辑性分析,并进行综合,寻找诊断依据,以利于进行初步诊断

1.整理归纳一般资料。

2.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3.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重点内容)。

4.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5.按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工作程序:

(一)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地、出生日期

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

宗教、民族、婚姻状况

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况:

心理的产生离不开环境居住条件

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

生活方式和习惯

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3、婚姻家庭状况

一般婚姻状况,婚姻关系是否满意

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家庭组成成员,对各成员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分工,在家庭中的作用

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4、工作记录

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

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5、娱乐活动

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6、社会交往

社交网以及社会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能给以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

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

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

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7、自我描述

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和缩小

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和语调是否夸大和缩小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想象力

创造性

价值观

理想

对未来的看法(明年、5-10年、未来事件)

9、其他资料

(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资料

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

走路、说话的开始时间;

与大多数儿童相比,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

身体情况,有无严重疾病;

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

家庭教养、学校教育,有无退缩与攻击行为。

3、少年期生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

最值得骄傲的事和深感羞耻的事是什么;

性萌动的体验和对待;

有无严重疾病发生;

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忌恨的事或人;

兴趣何在,有无充足时间做游戏,与同伴关系

4、青年期

最崇拜的人是谁

爱情生活状况(有无失恋)

最喜欢读的书籍

学习(升学)有无挫折

就业有无挫折

婚姻是否受过挫折

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状况如何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按提纲整理精神、身体和社会交往状态

1、精神状态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情绪、情感表现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

社会交往状况

整理资料:

1、一般资料:

婚姻状况、生活状况、活动场所、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 娱乐活动、自我描述

2、成长史

围产期、母亲身体状况、家庭教养方式、最喜欢读的书籍、就业有无挫折、婚姻 是否受过挫折、朋友头部如何、既往事件

3、目前状态

情绪情感、自控能力、言行一致、躯体感觉、体检报告、工作动机、考勤

(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资料来源:是指求助者的亲友或中介人提供的资料,而不是求助者提供的资料。

方法:对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地审视,判断真实程度,附加说明;对心理咨询人员中介人的

结论性资料也要进行核实,方可采用。

(五)按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目的: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和逻辑关系

资料:环境条件;个人情绪表现、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及态度

方法:按照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体情况、环境情况和临床专业初步评价进行整理

资料整理、归纳时应考虑:

①、求助者生物、心理、自我意识

②、求助者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条件

③、他人对求助者印象、治疗情况

④、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有密切关联的资料

相关知识

(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三大类:

1、个体情况:生物特性、心理、行为、

自我意识及其表现。

2、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

生活物质条件。

3、他人评价:一般印象、治疗评价

(二)资料的可靠性验证:

1、对中介资料验证;

2、用问卷和心测验证;

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4、合理思维方法分析:

赋予资料具体意义:三种方法(思路)

(1) “就事论事” ①不想活;

②不愿别人相救;

③还会用别的方法去死。

(2) “寻找相关” ①单身汉或离婚;

②情感失意、刺激;

③流露自杀;

④MMPI测验呈强压抑倾向。

(3) “迹象分析” ①把对别人仇恨转向自己;

②罪恶感(极坏的事);

③支援希望破灭;

④内心矛盾激烈、痛苦而自杀。

(三)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过分随意的交谈;形成暗示

2、咨询者的早期印象对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的可能影响;

3、求助者的阻抗或言不由衷

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固守初期印象,忽视后来资料。

5、根据情况,灵活做出交谈计划

6、咨询师倾向性的影响

(四)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A.非专业的观察者:用日常生活的眼光和概念评价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倾向自然发展

B.持病理学观点的咨询师或心理学家:倾向于将求助者看成是有病的人。倾向有病否

C.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侧重求助者可以改善的心理和行为(从学习和认知障碍的角度看问题

D.生物学家(人本主义):关心求助者的能力情况,帮助求助者选择适当的职业,重视自

我经验的作用。倾向人的发展生长

E.生态学家或持生态学观点的人:重视组织和环境条件以及人与环境中其他事物的关系。倾向环境失去了平衡

正确的做法是:将各种资料交互比较,各种想法彼此联系,全面而整体地做出结论

注意事项

1.一定要仔细、严格和按技术要求去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

2.咨询师给出的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集体议论,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从求助者既往史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学会从求助者以往的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诊断。

工作程序

1.询问求助者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针对躯体或精神疾病)

2.询问求助者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过程如何。(针对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相关知识

1.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利血平药物,导致情绪抑郁和睡眠障碍

2.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躯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以及二者的关系。

甲亢患者的睡眠减少症状和情绪症状

3.求助者过去曾经历的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咨询(或治疗)效果不好而来。

误将神经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好

4.有的求助者原来确实患有精神病,但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的问 题,这些都是要仔细地加以区分的。

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求助者过去患过精神疾病,这次咨询还是为此而来

5.还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产生判断错误,而将问题引向歧途,误导求助者确信妻子有外遇,并引发自责

注意事项

1.对那些曾经有过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

2.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别人失误的教训,才使后来者能避免再走弯路,建立新思路。

相关分词: 摄入 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