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频率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生死频率


如果你能够回到过去改变你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于约翰-苏利万来说,这没有问题,他将阻止一件1969年10月12日发生的一场悲剧,使他的当年做消防员的父亲能够逃离那场火灾死神的魔掌。



基本信息


译名 生死调频/隔世救未来/时空频率/生死频率/黑洞频率

片名 Frequency

年代 2000

片长 118分钟

国家 美国

语言 英语

类别 剧情/惊悚/科幻

IMDB评分 7.3/10 (19,174 votes)

职员表

▪ 导演:格利高里赫利特/Gregory Hoblit

▪ 编剧:Toby Emmerich

▪ 发行:新线/NewLineCinema

剧情简介


那个时候,约翰还只是个6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死去以后,他曾经几次梦见自己想要去阻止那场悲剧,父亲的死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重重的伤痕,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警察,他仍然对此事难以忘怀。

在父亲忌日前一天的暴风夜里,约翰在那座父亲留下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个他曾经用过的老式无线电台,他开始摆弄它,却竟然从无线电台中收到了一个自称是1969年叫弗兰克的消防员的说话,他开始与那个人交谈起来,难道这真是他的父亲吗,就是在30年前的这天夜里,他的父亲正是也在这里,难道此时他正在另一个时空中。

约翰和他谈自己的爱情,谈自己的忏悔,他们谈了整整一夜,当他终于确信这个人正是他那年轻的父亲后,他意识到他现在可以改变一切。约翰抓紧时间提醒弗兰克在12日那可怕的火灾中如何脱身,他要将他的父亲从死神的手中挽救回来……

1999年10月12日,约翰当约翰醒来时,发现墙上有一张满头银发的父亲的照片,约翰知道自己改变了过去,眼前是一个崭新的现在,这使他欣喜若狂。然而紧接着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一连串残忍的凶杀案又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母亲成为其中的牺牲者。父亲弗兰克必须再通过无线电台频率回到过去,阻止一场后来改变他们家庭命运的谋杀。而每次弗兰克在他的时空中改变了一件事情,约翰一觉醒来都是一个不一样的现在……

片尾曲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Again 》—— Garth brooks

幕后制作


《生死频率》的精彩剧情和正面的口碑效应,使得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盘踞Top 10排行榜长达七周。由于受到黑洞力量的牵引,强大的太阳风暴影响全球的通讯,而这个科学家都无法解释的自然异象,就成为《生死频率》的故事背景。尤其是《生死频率》并不只是单线发展的无聊剧情,除了沙勒文父子透过无线电穿越时空交流的主线发展之外,还有惊险的救火场面及缉捕连续杀人犯的支线交错,在考验奎葛利的导演功力。

至于写出这部精彩剧本的编剧,却是出自美国音乐界十分知名的总裁陶比艾默瑞奇之手,他认为大自然不可知的力量总是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也许当你改变了某件事情之後,可能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造成全世界变成另外一个样貌。《生死频率》这部快节奏的剧本一出炉,立刻就引起好莱坞知名制片霍克寇奇的注意,他说:「这部电影有层出不穷的惊奇效果,不过最吸引我的却是片中一对已经天人永隔的父子,却可以有机会重新了解对方,并且感受他们之间浓郁的爱。」

由于《生死频率》牵扯到许多连科学界都还在摸索阶段的宇宙理论,因此奎葛利就请来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布莱恩葛林来做这部电影的咨询,布莱恩本身就是这方面的先驱,他曾经出专书研究有关时空网络中所隐藏的新次元空间,以及黑洞如何转化为基本分子和连续时空的切割理论。藉由布莱恩葛林的专业素养,增添这部电影的说服力。

在《生死频率》中有许多场沙勒文父子经由无线电对讲机在同一个场景的戏,导演为了增加临场感,特别搭建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来让吉姆卡萨维和丹尼斯奎德一起演出。

在介绍完《生死频率》之前,最後还要解释一下穿梭时空的原则理论,这也是最著名的「祖父矛盾理论」the Grandfather Paradox,就是说假设你要回到过去谋杀你的祖父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成功了,一个新的世界就会出现,因为你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你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谋杀你的祖父。

但是在《生死频率》中,约翰沙勒文并没有真正回到过去,他只是和另外一个时间次元沟通,不过过去的时空和现在的时空是纠结在一起的,因此当约翰沙勒文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出现环环相扣的影响,并且瞬间改变他的现况。

花絮


2000年4月25日,纽约大都会队和辛辛那提红人队穿着1969年的制服进行了一场比赛,目的是支持本片,提升本片知名度。

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也是1981年的《Hill Street Blues 》这部影片的执行制片人之一。约翰喊妈妈时电视上播放的那个片断就是他导演的。

在一次特技表演中,丹尼斯奎德从一个着了火的仓库烟囱上滑了下来,头部发际线以上的伤口缝了16针。

伊丽莎白米切尔扮演詹姆斯卡维泽的妈妈,实际上,米切尔比卡维泽要小。

在影片中,“W2QYV”是Frank Sullivan的无线电呼号,实际上,“W2QYV”是纽约刘易斯顿的尼尔加拉无线电俱乐部的呼号。

客串:本片物理顾问布赖恩格林在影片开始时出现了,他扮演他自己,被迪克卡夫特采访。有两个场景:一个是1969年布赖恩格林接受迪克卡夫特采访时的老素材,另一个1999年拍摄的迪克卡夫特和年老的布赖恩格林。

在仓库着火的场景中,除了丹尼斯奎德、彼得麦克内尔和乔丹布里奇斯之外,其余的都是真正的消防员。

影片中所有职业棒球大赛都是真的。大都会队的克里昂琼斯在比赛时真的被飞过来的球击中脚了。开始裁判没有奖励他一棒,后来大都会队的经理吉尔霍金斯向裁判示意球上有鞋油,裁判才奖给他一棒。这就是著名的“鞋油事件”。

影评


关于时空错乱的电影不少,虽然角度有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到一个问题,即通过对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原本不应有的事件的触发,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影响现实结果的目的。改变现状,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具有诱惑力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对现实的怀疑和不满恰恰是这种思维的根源,而这一思维又因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变得更加激动人心。因此这种题材的电影一经推出,就会刺激到人们蠢蠢欲动的神经从而激起无限遐想,看看吧,《回到未来》、《十二只猴子》、《蝴蝶效应》甚至《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等,无不凝聚着这种情节。而《黑洞频率》则显得有些特别,除了有别

于以上电影中的人的个体穿越时空外,还在一个时空错乱的背景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抒情。

《黑洞频率》讲的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导致了时空信息错乱,约翰.沙勒文(詹姆斯.卡维泽)在摆弄一台老式无线电时竟然意外地和三十年前因公殉职的父亲通了话,而更令人激动不已的是如果以父亲弗兰克.沙勒文(丹尼斯.奎德)的时空为基准的话他将在和儿子通话之后的第二天死去。影片刻意把父子两人的发生联系的时间设置在这个危急时刻,这样一个即神奇又惊悚的故事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这部电影在理性上的出色之处在于,并没有让父子两的任何一个人进行时空穿越,而仅仅是让父子所处的两个时空发生了信息上的交流,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时间旅行中著名的“祖父悖论”所带来的逻辑上的尴尬。比如,我们假定沙勒文是从1999年回到了1969年去救处在危险中的父亲,那么其父则肯定会在1969年同时拥有两个儿子,一个未成年的小沙勒文,一个就是回去的这个成年沙勒文。而事实上在成年沙勒文父子共同经历过的那个1969年,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出现。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在《终结者》系列中,约翰.康纳派一个不是自己父亲的人回到过去和母亲生了自己,从而使之成为了自己的父亲,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康纳之父所处的核战爆发之后的时空里他自己应该知道这样的经历,但是显然影片暗示了他对自己被派往1984年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和康纳没有血缘关系。于是深究起来,这就成为一个有趣而十分挠头的话题,除了再用“平行宇宙”的概念去勉强解释之外,很难自圆其说。《黑洞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麻烦,沙勒文通过一台电台指挥三十年前的父亲进行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行为,从而确保只由三十年前的事件的改变来改变自己时空状态。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趣,父亲通过把罪犯杀人罪证埋到地板下从而完成了信息在三十年间的瞬间传递。这个情节仔细想来,不免令人心潮澎湃。试想,如果我们真能和任意一个历史时空点建立这样的联系的话,那我们的人生,甚至世界历史都会发生改变,许多灾难将会避免,当然也可能变得更糟。但是,依然令人无限神迷的是“相对论”等理论的建立为这种“异想天开”提供了极具蛊惑性的科学基础,它时刻撩拨着人们对过去追悔不已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的神经。

本片产生于《十二只猴子》之后,从导演的个人风格来看,《十二只猴子》的导演特瑞.吉列姆显然是具有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喜剧风格的,而《黑洞频率》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则更具有悲观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一级恐惧》就是例证,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上两位导演在自己的电影中给出了与自己以往风格截然相反的答案。如果《十二只猴子》表达的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科学技术终究不能改变宿命的悲观反思情绪的话,那么五年之后产生的这部《黑洞频率》则是坚信科学可以改变命运的具有积极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在《黑洞频率》中,儿子不断指挥父亲修正错误,把父亲从三十年前的火灾和十年前的癌症中硬生生地拉回来,让本来在自己经历过的时空中早已死去的父亲又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活过来。虽然这样一个结局和影片前面所表现出来的悲情和惊悚相比,稍显平淡和俗套,也没有《十二只猴子》最后的悲剧结局那样震动人心,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去看,悲剧故事总是要更具感染力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花好月圆幸福美满本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也和“科学改变命运科学创造未来”的人类文明中本身就具有的内涵相符。

当然,《黑洞频率》更可贵的是在一个相对幽冷的科学思维和罪恶故事中,极大地宣泄了情感。当儿子突然和已经死去三十年的父亲神奇地通了话,那种被时空阻断天各一方的遥遥渺渺和时光再久远也阻断不了的父子亲情,强烈对比又相互映衬,不由得让人有悲喜交集之感。正是这个情节的存在,让这部本来从片名来看应该非常冷漠的电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让人在无限遐思之中又充满了无限温情。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

相关分词: 生死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