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




基本信息


作者:赵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平装: 28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29037475, 7229037476

条形码: 9787229037475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6.6 x 2.2 cm ; 440 g

图书简介


人类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无论是“大历史”还是“小历史”,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共同演绎的,亦是由一位位书者用智慧记录和撰写的,代代相传,连绵不绝。生命演绎的历史是真实的存在,智慧撰写的历史则是存在的描述,二者在共时与历时演变中虽然相互影响,也不乏分野与差异乃至互相脱离,从而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描述史。两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之间,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人——酷吏,无论是野蛮还是文明,他们的存在及其活动本身不仅是历史的真实存在,亦是当时推动历史演变的重要力量。赵炜先生撰写的著作《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试图从“撰写”的角度对两汉时期的“酷吏”官场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描述、解读与评论,希望该书不仅能够增添两汉历史“撰写史”的新纪录与新文献,还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当代发展和未来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增长知识”。

作者简介


赵炜,生于1979年,籍贯山西忻州。先后就读于重庆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多年读史,小有心得。现居北京。

图书目录


序 生命演绎的历史与智慧撰写的历史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

第二章 二元权力困局——郅都折翼/28

第三章 官场丛林生态——景、武三卿/50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66

第五章 皇权浇灌的恶——义纵、王温舒/121

第六章 零和同僚关系——杨仆、咸宣/136

第七章 绝望催生疯狂——杜周执法/153

第八章 恃功而骄之祸——昭、宣二田/162

第九章 致命的自负——帝国守令/174

第十章 忠君抗命之际——建武三杰/193

第十一章 以难测之智临民——周纡、黄昌/216

第十二章 昏君的牺牲品——半兽三吏/226

附录一 两汉酷吏大事编年/249

附录二 君子不器——两汉酷吏的悲剧根源/268

后记

名人评论


酷吏如棋,官场如局文/剑眉枉凝

说起酷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周兴、来俊臣等武则天时期的著名酷吏,他们依靠令人闻之色变的酷刑峻法断案治狱,用残暴无情的高压手段,为代唐兴周的武则天保驾护航。

但这样的酷吏,并不是酷吏的“本义”。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酷吏列传》,其后班固和范晔分别在《汉书》与《后汉书》中将酷吏和循吏并举,此时的“酷吏”一词并无贬毁之意,循吏与酷吏不过是皇帝治理天下的两种不同棋子——循吏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的为政重点往往在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倡建学校、恤养孤寡等建设性工作;酷吏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的职责使命集中指向盗贼巨匪、豪强暴徒、权戚贵胄,强权镇压无情诛杀也就在所难免。

对酷吏一词理解上的偏差,反映出人们对酷吏这一群体认识上的不足。近日看到一部解读酷吏的历史作品《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这为我们了解酷吏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个上佳读本。

《仕途的玄机》以冷静客观的笔调,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性等各方面入手,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两汉四百年间的社会生态,具体描述了两汉二十四位酷吏的仕途沉浮。

两汉酷吏不论是为政才能还是个人品德都值得称道,也尚未堕落到依靠残暴酷刑来办案的地步,放在几千年历史当中,他们不比任何所谓能臣逊色。然而,两汉酷吏最后却相对普遍地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以两汉酷吏中的佼佼者晁错、郅都、张汤为例,晁错由于主张削藩,在七国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就被腰斩于长安西市;郅都则由于忠于汉景帝,得罪了窦太后,在二元权力的困局中左右为难,最后仍难免一死;张汤为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事业勉力支撑,严断陈皇后巫蛊案、穷治三王之狱、铸造白币五铢钱、聚拢天下盐铁,然而在他遭受诬告的时候,汉武帝却无意对他伸出援手,最终张汤只能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据《仕途的玄机》作者赵炜统计,西汉十六名酷吏中十一名死于非命,非正常死亡率高达68.75%;四名出任御史大夫的酷吏一人腰斩两人自杀,比率高达75%,而纵观整个西汉六十七名可考的御史大夫,在任上被诛或自杀者仅有十人,比率约14.93%。可见,酷吏非正常死亡的概率是平均水平的5倍!

两汉酷吏的集体悲剧,集中体现了封建时代仕途的艰难和臣子的无奈。汉朝意识形态——也即社会价值观,与帝国法律之间存在抵触,前者提倡仁义教化,后者强调违法必究。酷吏不过是皇权的棋子,皇权要求酷吏严格执法维护帝国统治,酷吏严格执法却践踏了社会价值观。然而,封建时代道德高于法律,社会价值观的力量事实上凌驾于皇权之上,皇权往往在压力之下最终只好弃子——抛弃酷吏。也就是说,酷吏被皇权利用了两次,第一次是统治的工具,第二次是礼教的祭品。

这是酷吏的悲剧,也是仕途的困局。在两汉时代,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只要身在局中,便身不由己。两汉酷吏用他们的政治生命甚至鲜血,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一些镜鉴和启发,这或许便是《仕途的玄机》的现实意义所在。

(剑眉枉凝,系历史畅销书《刘备不是传说》作者)

序言


生命演绎的历史与智慧撰写的历史

人类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无论是“大历史”还是“小历史”,都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共同演绎的,亦是由一位位书者用智慧记录和撰写的,代代相传,连绵不绝。生命演绎的历史是真实的存在,智慧撰写的历史则是存在的描述,二者在共时与历时演变中虽然相互影响,也不乏分野与差异乃至互相脱离,从而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描述史。

两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之间,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人——酷吏,无论是野蛮还是文明,他们的存在及其活动本身不仅是历史的真实存在,亦是当时推动历史演变的重要力量。

赵炜先生撰写的著作《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试图从“撰写”的角度对两汉时期的“酷吏”官场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描述、解读与评论,希望该书不仅能够增添两汉历史“撰写史”的新纪录与新文献,还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当代发展和未来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增长知识”。

生命演绎的历史与智慧撰写的历史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甚至相互脱离情景,这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关键在于这种差异与脱离不能有悖于人类认知常识、历史演变规律、道德与伦理底线、社会规范与科学方法。

赵炜先生以相关史料和文献为基础,对两汉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一个个典型“酷吏”的生存环境、行为方式与社会影响进行描述与评论,善恶美丑一一展现,字里行间显露出作者的思考与判断。这给读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重温和反思历史的视角和逻辑,也给社会传递一种价值和伦理取向。希望该书能够为中华文明进步贡献添砖加瓦之效。

两汉时期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政治演变,不仅是中华民族从先秦到秦演变的后续历史结果,还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华文明演化的重要原初影响动力之一。“酷吏”作为两汉时期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群体,是与“非酷吏”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当时政治权力结构、经济利益结构和社会伦理结构演变的产物,也是社会在文明与野蛮、仁爱与狡诈、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之间价值取向矛盾运动与演变的体现。

正如作者所言,“两汉酷吏几乎完全是一群性格、出身有缺陷的人,如果偏激和出身微寒也算一种缺陷的话”,“酷吏”作为中国社会历史演变中出现的特殊权力与利益群体,整体而言,其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价值取向和伦理标准是相悖的。希望该书出版能够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弘扬社会正气提供镜鉴。

赵炜先生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指导的第一届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生,他本科在重庆大学修读国际金融,硕士论文研究主题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均势问题,是我指导的已经毕业的五届硕士生中第一个写书和出版作品的弟子。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四年多,经历了社会的磨练,仍然愿意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作为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无比欣慰,希望他能够继续前行。

受作者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本书一定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和关心爱护。因为主要从事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我虽然喜爱阅读历史文献和作品,但始终是历史研究领域的外行。作者邀我为本书作序,便写了这些文字,但仍然倍感诚惶诚恐,亦恭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