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拯救日本:个体社会的启示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谁能拯救日本:个体社会的启示




图书信息


作者:黄亚南 著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类别:经济

上书时间:2011-08-04

出版时间:2009-04

开本:16开 页数:321 页

装订:平装

ISBN:9787532628223

内容简介


《谁能拯救日本:个体社会的启示》通过对90年代以来日本历年40多种畅销书和日本读者感想的介绍,客观地展现了日本人价值观的变迁。再加上使用大量权威的统计数据、以及对历年重大事件的分析,得以立体地展现了当代的日本社会风貌,为了解当代日本提供了全新视角。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经济低迷时期的各种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如何对应现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有所启示,而《谁能拯救日本:个体社会的启示》中着墨最多的有关日本人在逆境中的生活态度,更是值得处在经济衰退冲击下的我们拿来参考。从统计数据看日本经济的现状,从每年大事看日本社会的变迁,从阅读取向看日本人价值取向。

面对历史的巨变,日本人不得不痛苦地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在经过对旧时代结束的愤懑和对社会变化的彷徨之后,他们开始自我拯救,开始寻找在个体社会中继续生存的能力。

编辑推荐


《谁能拯救日本:个体社会的启示》特点为:股价地价的暴跌、企业破产的剧增、终身雇用制度的瓦解、社会保障系统的困窘……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十七年,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全新视角,读懂日本!欢宴的余韵(1991-1994),神话的破灭(1995-1997),认识的过渡(1998-2001),个性的打造(2002-2007)。

作者简介


黄亚南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先后在德隆国际战略集团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所属公司担任高管。现为上海上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日本和中国长期从事企业咨询和企业并购工作,对中日之问的企业并购用力最深,颇有建树。

目录


前言 读懂日本

导论 从群体社会到个体社会

第一部 欢宴的余韵(1991—1994)

序章 Santa Fe 1991—1994

第二部 神话的破灭(1995—1997)

第一章 遗书1995年

第二章 脑内革命1996年

第三章 失乐园1997年

第三部 认识的过渡(1998—2001)

第四章 人间的幸福1998年

第五章 五体不满足1999年

第六章 所以,你也能活下去2000年

第七章 谁动了我的奶酪2001年

第四部 个性的创造(2002—2007)

第八章 大肥猫的世界最简单英语书2002年

第九章 傻瓜的围墙2003年

第十章 十三岁的工作指引2004年

第十一章 智者和愚者的说话方式2005年

第十二章 国家的品格2006年

第十三章 女性的品格2007年

附录 流行语、流行商品和流行点评

后记

序言


在世纪之交的转换期,日本社会经历了“最完善的”工业社会之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的痛苦岁月,以至于2002年开始的二战后最长的景气也没有使日本人感到元气得以恢复。对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日本人经历了从叹息、满腹牢骚,到迷茫、寻求宗教思想的庇护,再到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的应对变化的过程。

日本的股价在1990年的9个月之中狂跌近半,紧接着1991年土地价格攀升到最高点后开始下跌,日本陷入了持续十多年的经济低迷局面。据日本内阁府的统计,从1991年到2007年日本的平均GDP增长只有1.3%。经济的低迷带来了社会的变化。日本政府由于财政恶化陷于破产的境地,自然无暇全面保护国民。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旗号下,日本政府放弃了对企业的保护政策,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能力,谋求继续生存的道路。与此同时,企业放弃了对员工的雇用保证的承诺,对员工不再是先培养后利用,而是直接的采取实战主义的雇用方针。而日本人的平均收入在这10多年中减少了近十分之一。经济收入的减少和工作的不稳定迫使日本社会走进以自己责任为标志的个体社会。社会风险不再由企业、家庭等群体承担,而是直接分配在个人身上,日本国民都直接面对着个体化社会带来的巨大风险。

日本人本来并不善于风险管理,其主流思想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主义。所以,当社会风险越来越直接面对个人时,日本人出现了紧张、烦躁和迷茫,也有很多人不愿相信社会的现实,所以有很多人选择逃避。但是,随着个体社会的深入发展,日本人很快发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认识到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为了适应变化,能够在个体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日本人开始寻找适应这一历史巨变的继续生存能力,因而贪婪学习、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后记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了,我们要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简直就如同探囊取物。但能够找到很多数据资料,不能保证我们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如同宇宙中的暗物质难以确认一样,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很难用数据来表述,况且还有“傻瓜的围墙”的存在,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往往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而受到限制。笔者从事跨国并购顾问业,接触了很多见多识广的商业成功人士,但每每说起日本,总觉得大家对日本的认识依然非常程式化。信息技术好不容易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程式化的思维却制造了新的限制。在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日本反而成了近距离的远方国家。

其实,在最近的30年中,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与此同时,日本也展开了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这场改革同样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变,也使日本人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变化。如果对这此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话,恐怕我们对日本的了解将越来越程式化,两国之间的隔阂将越来越大。

价值观的变化常常是潜移默化,如同春梦无痕。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日本人待人接物,开始用全新的眼光了。笔者负笈东瀛十余载,亲历世纪之交日本的社会巨变,和很多人一样,对此也是熟视无睹,并不知觉。但这几年与国内企业家们的交流中,痛感中日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非常严重,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商业利益。笔者虽然有心肩负使命,但是若要用语言来表述日本社会的变化,依然是千头万绪,难以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