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一、学校简介


成都树德中学隶属成都市

办学历史


,创办于1928年,以“忠、勇、勤”为校箴,以“树德树人”为办学宗旨而得名,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成都市第九中学,1990年恢复树德中学校名。解放前,学校便是国内办得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之一。在五十年代被命名为“四川省高级干部子女集中就读学校”,在六十年代被命名为“四川省归国华

侨子女集中就读学校”。

二、教育风格

树德中学以“树德树人”为办学宗旨,以“树德广才”为办学指导思想,即“树德树人,广才广能”。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为重点大学输送大量全面发展且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和少数出类拔萃的尖子学生”。

树德中学自建校以来就以“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和“治学严谨,管理科学”著称,学校卓著的办学业绩在全国、省、市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先后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省级校风示范校、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篮球高水平试点校等。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树德中学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名师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校本培训为途径”的学校教育科研机制和教师职业自主发展模式。

三、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树德中学的教师“敬业奉献好,业务能力强”、“爱学生、敬家长”,而广为教育同行和家长充分认可。目前在岗325位教师中,有1位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位特级教师,16位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07位高级教师,65%以上的教师被评全国、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硕果累累,已开发出多门比较定型的校本课程及配套校本教材,出版专著年均5本以上,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文章每年有100篇左右。

树德中学严谨的学风、校风营造出一流的育人氛围,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培养出了如中国首富“希望集体”董事局主席刘永言、中科院院士赵尔宓、沙国河、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中国女排第一任主教练阙永伍、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等一批杰出人才。90年代以来截止到07年,树德学子3次摘取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8次摘取市高考状元,6次摘取成都市中考状元,有200多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重点率达80%,本科率达98%。九十年代以来,

树德学子已获国际奥赛金牌2块、银牌1块,20多人入选国家冬令营。从04年开始,树德中学在成都市教育局进行的“以入口量出口”为主要指标的高考评估中,连续四年蝉联国家示范性高中的第一名。树德中学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和谐发展,通过丰富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校园活动等三个方面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课程是育人的蓝图,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努力开发和拓宽选修课、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和时空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封闭的课堂拓展为开放的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个性和谐发展。

四、多彩社团


树德中学已开发了近70门选修课课程和近200个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学校除拥有校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常规学生组织外,还有校园心理协会、动漫社、国际关系研究会、合唱团、民乐团等近50个学生社团。树德中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既有树德论坛、英语剧、课本剧、SBA篮球联赛、周末留校生晚会等传统精品活动,也有模拟高校自主招生、奥运系列活动、八荣八耻系列活动等紧扣时代脉搏的学生活动。树德中学校民乐园扬誉海内外,每年举办专场新春音乐会,多次应邀出访美国、德国等,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乐团比赛屡获大型乐队金奖。校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全国中学生篮球联赛第三名,是四川中学生篮球队的“巨无霸”。校国际象棋队拥有4名国家棋协大师。校羽毛球更是战功卓著,已有近20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金牌、银牌收入囊中。树德中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学校或友好学校。2001年树德中学和美国菲尼克斯市中央高中成为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和克林顿总统共同发起的“中美青年远程交流项目”的第一所结对学校,2003年再次中标成为该项目学校。该项目以国际教育资源网为载体,广泛及时地与世界各国朋友进行着网上的互动交流。学校还与这些学校间经常进行着互访、讲学等友好往来:每年都要派出2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出国学习、讲学和访问,同时还先后接待了几十名来自上述不同国家的学生和教师的来访和交流。 业内称树德中学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吃螃蟹”。

五、办校模式


1996年,为发挥示范性高中的辐射作用,扶持薄弱学校,学校派出干部和教师扶助薄弱学校成都一中,共同举办树德实验中学,开创了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办学体制改革之先河,使这所原来无人问津的学校变成了家长首选热门学校之一。2000年,又开创了“资金+品牌”的“名校办民校”模式。2007年,学校又在全市率先实施“名校扩建”获得成功,客观上形成了“3+2”的办学格局:“3”指的是树德中学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由“两区、一部”三部分组成,即宁夏校区、光华校区和树德国际部。 “2”指的是依托 “树德”名校品牌,联合办学有两所,即树德实验中学和树德联合学校。学校还先后向多所薄弱学校输出了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德中学(宁夏校区)的办学实行“四个不变”(即地址不变,师资不变,招生不变、办学模式不变),不仅能确保现树德中学仍是“精品”,而且使现树德中学更强、更优。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秉承树德文化,与现树德中学实行“六统一” 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人事,统一教学,统一管理,统一经费),即两个校区一脉相承、就是原汁原味的“树德”,并且和谐发展。同时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具有“四优势”,即 :“小班化”为所有就读的学生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服务提供了可能;“寄宿制”为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纯公办”为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寒门学子选择名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现代化”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加适谊的环境条件,建成的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是目前成都市城区公办中学占地面积最大,整体布局最合理,功能用房最完善,内部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学校。” 名校名于“精”、名于“特色”,树德中学“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与时俱进,把学校定位于“立足成都,面向世界,办中华名校”, 不断追求和实现着“五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实施一流的科学管理;达到一流的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优秀学生。在全体树德人的共同奋斗下,学校逐步形成“一高三化”特色,即“高质量、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

六、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市宁夏街树德里4号。(还有其他分校)

七、探索新课改校本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2011四川新课改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之

2010年11月22日下午,作为我省新课改启动以来第一次“试水”,成都市树德中学“卓越人生”校本选修课正式开课,该校数千名师生聚集在宁夏校区体育馆中,聆听由树德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带来的“卓越人生”讲坛第一课。之后,该校又邀请了杰出校友国际象棋大师、80后企业家龚晓思在光华校区进行第二讲。优秀校友的人生故事为学生坚定不移的奋斗与追求、成长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去年是四川新课改的第一年,树德中学率先开设了近40门校本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中,名为“卓越人生”的选修课开设的“卓越人生讲坛”,邀请优秀校友、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文化名流等为学生进行讲座,在师生及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

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成都市树德中学实施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该校校长陈东永认为,校本课程建设要植根学校文化,努力建设出关注学习与实践、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道德体验的校本课程图谱;还要注重卓越人才的培养,形成宽素养与强创造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三级整合模式打造精品课程:

据了解,树德中学在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建设体现学校文化价值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课程,形成颇具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优秀学子。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该校主要采用三级整合模式——

一级整合是校内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比如《桥牌与思维训练》课程的指导教师王丹,本身就曾经是四川省桥牌代表队成员,她的女儿周小天曾夺得2006年四川省高

考理科状元。校长助理李红鸣说:“由王丹老师开设《桥牌与思维训练》课程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级整合是高校专家教授教育资源的整合,记者在授课老师的名单中看到,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廖显威教授也在树德中学为中学生们开课。“我们和四川师大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聆听大学教授的讲座。”李红鸣这样介绍。

三级整合是优秀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校将邀请学生家长、杰出校友、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优秀社会人士等到校讲课,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体验。

3、完善开发途径提高校本课程质量

树德中学副校长毛道生介绍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建设中,该校注重发挥发展研究室、教务处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引领作用,突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核心作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坚持两途径,三阶段三回合模式——

两途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途径。自上而下的途径就是“组织化的系统性方法”,注重学科内容的校本课程化;自下而上的途径是“非组织化的、经验性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素材与需求中提炼出课程内容或为此设置出课程内容,以形成校本课程。实际的课程开

发需要交织两种途径,在开发环节上形成三阶段三回合。

三阶段三回合:就是第一阶段第一回合由备课组(或教研组)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年级实际,合作研究需要开设的课程。第二阶段第二回合再由备课组进行讨论,取舍或调适第一阶段预设的课程,研讨课程核心内容与课程亮点,交出课程初稿或蓝本,由课程领导小组确定是否开设本课程,并下发《校本课程开设通知单》。第三阶段第三回合就是备课组(或教研组)合作研究草拟的校本课程,形成物化的校本课程。

4、注目学校文化建设卓越的校本课程

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介绍说,在现今的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与学校“树德广才”教育思想的紧密联系,注意与“为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军人物和领袖人物打下最坚实的基础”的学生培养目标紧密联系,注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用体系性的课程建设思想来引领教师的课程开发。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树德中学作为国内一流高中的学校定位,该校设计出了“卓越人生”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学习力课程、实践力课程、创新力课程、领袖力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图谱。

学习力课程:包括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对教材内容的深化与理解;视野的开阔,主要是学科的延伸与拓

展、学科方法等专题讲座与探讨。主要开设的课程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心理学高级班、诗歌社、桥牌与思维训练、化学与生活、生活中的哲学等。

实践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充分体现学校的“树德”文化,努力培养情智和谐,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学生。如民乐合奏、环境地图制作、简易机器人制作、烹饪基础、开心苗圃、24式太极拳、民族舞训练课、油画风景、版画木刻等。这样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一体。

创新力课程:积极培养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做好奠基工程。形成的校本课程有:学科竞赛、

探究性实验、创新作文、创新人才思维品质讲座等。

领袖力课程:培养杰出人才的课程,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担当,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增强学生领袖素养。如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培养领袖人才素质的系列工程(卓越人生树德讲坛——领袖人才报告、领袖学生论坛未来领袖人才自我发展设计)。

“我们这样设置课程,发挥了学校文化的引领性,用学校文化来统领课程文化;关注了课程的历史性,坚持了学校课程的层次性,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也结合了学校卓越办学成果的实际,不断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不断引领学校课程建设。”陈东永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