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非教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苏非教团




综述


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在苏非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相结合成为官方信仰以后,苏非主义并没 有因此丧失信众,而是继续作为民间的信仰生活存在发展下去。12 至 13 世纪在伊斯兰世界各地兴起的苏非教团就是这种民间信仰在组织形式上 最重要的发展,在此苏非个人的宗教生活由过去以清真寺为中心发展为 以精神导师主持的道堂为中心。

形成


苏非派从产生起就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运动。在 11 至 12 世纪 中叶苏非派开始向有组织的、类似教会性质的教团演化,其标志是某些 著名苏非身份的变化。这时在著名苏非周围开始出现一批弟子随师学 业,过去的伙伴关系逐渐代之以师徒关系。于是著名苏非便离开原职, 专门教授教徒,成为一群苏非的精神导师。导师的训戒为门人弟子所遵 奉,并一代代传授下去,于是形成精神传系即道统。导师选择出众弟子 为精神传系的继承人,导师去世后被门人弟子奉为圣徒。这样,类似教 会性质的苏非教团开始形成。

组织


教团以导师、道统和道堂的不同相区别,导师不同,其精神修炼方 式也不同。过去苏非的宗教生活以清真寺为中心,由教长(伊玛目、阿 訇)来主持;现在则以道堂为中心,精神导师来主持。教团成员分为三 类:导师(谢赫)、门徒和一般成员。在道堂中逐渐出现脱离俗务的苏 非,或专事功修,或侍奉导师。功行结业后,作为苦行僧或传道师四方 云游,布道说教或倚门乞讨。道堂日常生活的维持除信徒捐献外,主要 靠苦行僧出外布施。各教团因对伊斯兰教的态度不同有遵法派,即正统 派,它遵奉伊斯兰教法,把教法作为宗教功修的基础;还有不遵奉教法 的非法派。

著名教团


12 至 13 世纪伊斯兰世界普遍建立了苏非教团,重要的和著名的教团 有卡迪里教团、苏哈拉瓦迪教团、里法伊教团、沙兹里教团、巴达维教 团、毛拉维教团、库布拉维教团等。苏非教团的形成使苏非派又发展到 一个新阶段。

苏非教再定向


印纳雅堪

美赫巴巴说苏非教可溯源于琐罗亚斯德。但把苏非教传到西方的第一人,却是印纳雅堪(Inayat Khan)。印纳雅堪是齐希提苏非教团(Chishti Sufi Order)的领袖,又是闻名印度的维那琴师。他于1910年去美国巡回演出,利用音乐的形式传递苏非智慧。

1911年,在一次演出中,印纳雅堪遇美国妇女爱达马丁(Ada Martin)(二人此前已有内在的联系),并接纳她为第一个西方弟子,给她改名为“拉比马丁”(Rabia Martin)。在印纳雅堪的指导下,拉比马丁开始了一系列的静心和灵修项目,包括阅读苏非的“核心课程”:鲁米的《玛斯纳维》,哈菲兹的Diwan,Saadi的Gulistan。

拉比马丁

1912年5月,印纳雅堪任命拉比马丁为西方的第一个“穆希德”(Murshida)——苏非导师。1927年,印纳雅堪在印度德里去世,并在去世前指定拉比马丁为美国苏非教团的领袖。

1939年,穆希德拉比马丁按照印纳雅堪生前的愿望,到东方拜访了各大伊斯兰教团体,她深切感受到后者在崇拜方式和接受真理方面的局限性和机械呆板,认为苏非教需要新的方向和“被注入活力”。她开始寻找本时代的灵性首脑——Qutub-e-Irshad。1942年,拉比马丁认识了美赫巴巴的美国弟子——纳芮娜王妃(Norina Matchebelli)。通过阅读美赫巴巴的著述和直接跟巴巴通信联系,穆希德拉比马丁直觉感到巴巴就是她所寻找的Qutub-e-Irshad。1945年,她受邀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默土海滨的“美赫巴巴灵性中心”跟纳芮娜和伊丽莎白(Elizabeth Patterson)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一系列外在的和内在的体验,使她最终完全证实了最初的直觉:美赫巴巴就是本时代的灵性权威。但她一直没有告诉自己的弟子,直到自己获得绝对确信之后。1945年她把自己的寻找结果告诉了弟子,并写信正式把自己、弟子和一切的资源全部献给巴巴。

重组苏非教团

1952年,美赫巴巴在访问美国期间,重组了苏非教团,给它命名为“苏非教再定向”,并亲自为苏非教团制定了宪章。巴巴将苏非教再定向设计为世界性的灵性学派,它承认神爱是一切灵修体系的核心。巴巴重新组织了灵性生活模式,以及与古老的苏非教相关的内在训练,使它们适应当代美国灵修者的需要。他把苏非教再定向的核心原理指定为爱与服务:积极地爱神;积极地服务神的世界里的其他人。

巴巴还接见了所有的苏非教徒,对他们说: “仔细听着: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亲自过问苏非教。我很重视苏非教再定向。但要让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效果,我们必须要诚实。有三样东西总是阻碍着真理:第一是‘诱惑’——很少很少有人能够战胜诱惑;金钱、声名、权力、情欲和领导欲的诱惑,都极为可怕,非常束缚人,极少人能够逃脱之。第二:对事情模棱两可。第三:不诚实。”

相关分词: 苏非 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