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文化局剧目研究室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宿州市文化局剧目研究室


始建于1962年,隶属宿县行署文教局,“文革”期间被解散,1981年恢复后更名为“宿县地区行政公署文教局剧目研究室”,1984年机构改革又改为“宿县行署文化局剧目研究室”,1999年撤地建市,正式更名为“宿州市文化局剧目研究室”,是一个专业艺术创作研究机构,编制8人。

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全市各类戏剧活动;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研究,为专业剧团提供上演和参赛剧目;重点辅导,培养业余作者和市(县)级专业剧团主要演员。剧目研究室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参加安徽省艺术节和全省小戏调演为契机,突出重点,打造品牌,以抓好艺术生产为重点,相继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有多部戏剧作品获得省以上奖项,为宿州市的文化建设以及戏剧艺术的繁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宿州市文化局剧目研究室历届领导有王骏、黄孝义、许成章、赵士鼎、许飞。创作骨干有尹洪波、周得平等。

近年来,剧研室创作生产了一批充满时代精神、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戏剧作品。在国家、省级刊物共发表大戏二十余出,小戏三十余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大戏:泗州戏《秋月煌煌》、《爱心如虹》、《这里也风流》,梆子戏《大树参天》、《闪光的国徽》、《伍子胥告状》、《金星寨》、坠子戏《人生配方》、《故土情深》《潘金莲》等,在省六届、七届、八届艺术节上获得优异成绩,并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小戏《八月桂》、《一条大鱼》、《仨婆媳》、《刘老实送礼》、《跪妻》等均获安徽省小戏调演一等奖。梆子戏《楚宫恨》被安徽电视台拍成舞台(6集)艺术片;创作的《西楚霸王》(16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巨资制作,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八套、多次播放。国内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并已发行至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并获安徽省委宣传部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2005年5月获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2等奖;创作并拍摄的《地火》(7集)和《村支书》由中央电视台播放。

1984年以来,市剧目研究室承担着一些省艺术重点研究项目,主要有: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安徽省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省卷》。每十年都编辑出版了《优秀剧本选》、《宿州剧本集》等选集。近年来承担着执笔撰写我市泗州戏、梆子戏、坠子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遗工作,为各剧种成功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多年来,宿州市文化局剧目研究室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戏剧创作研讨会,还包括戏曲音乐、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研讨会和重点剧本讨论会,同时承担全市专业戏剧创作评奖活动和市艺术节剧(节)目和群众戏剧剧目的选拔、评选活动。艺术创作研究室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到县里了解创作情况,参加当地的创作会议及剧本讨论会议,辅导市、县的戏剧创作。为了多出人才,多出优秀作品,我室积极和一些老创作人员取得联系,挖掘整合资源、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也发现一批对戏剧创作有培养前途的如文峡、沙美娟等年轻作者。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市、县二级艺术创作网络,专兼结合,形成稳定的创作队伍,以保证有一支重点剧目的骨干创作队伍, 使创作队伍形成老、中、青的梯次结构,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