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尼仁琴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索尔尼仁琴


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出生前父亲已战死在德国战场。母亲是个中学教员,靠一份微薄薪水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1936年索尔仁尼琴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同时还通过函授攻读了哲学、文学和历史。1941年他应征入伍,曾获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和红星奖章。

1945年2月,由于在写给童年好友的信中流露出反斯大林言论,他被朋友出卖而被捕。同年7月被判刑8年,关进古拉格集中营。

1950年,索尔仁尼琴在哈萨克劳改营中患上癌症。1953年2月,他成为永久流刑移民,被放逐一个小山村。 1956年被苏联最高法院恢复名誉后,他返回俄罗斯梁赞市定居,并在中学任数学教员。此时他开始秘密创作小说《第一圈》,并酝酿《古拉格群岛》。

1959年,他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同意获准出版。这本描写劳改营生活的小说立刻轰动全苏联,它先后被译成3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此后,索尔仁尼琴收到大量老犯人来信,并会见了227个见证人,为他创作《古拉格群岛》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1960年代初,《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参加列宁奖角逐,因遭到一些党员的强烈抵制而空手而归。赫鲁晓夫下台后,索尔仁尼琴的日子更不好过。1965年,克格勃没收了他收集的档案资料,并限制其作品的出版。

臧否时政

1968年,索尔仁尼琴完成长篇巨著《古拉格群岛》,但与苏联作协协商出版未果,于是他在西方联系出版商。1 968年,小说《第一圈》和《癌病房》在境外发表。1969年11月他被作协开除。

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苏联称此为“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迫于压力,他没有前去领奖。

1971年长篇小说《1914年8月》在巴黎出版后,索尔仁尼琴遭遇新一波打击,1973年,《古拉格群岛》书稿被克格勃没收。

1973年12月,《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问世,引起巨大反响。1974年2月,索尔仁尼琴被取消国籍,并驱逐到德国。1976年,他携母亲、妻子和三个儿子定居美国。

1989年,苏联开始大量出版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但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既赢得了广泛赞誉,也遭到不少批评。

应俄总统叶利钦的邀请,1994年索尔仁尼琴回国定居。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但坚决反对叶利钦的改革,经常批评当局。1995年9月,索尔仁尼琴在公共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被封杀。

普京上台后,索尔仁尼琴作风仍旧,照样喜欢点评时政。针对国家杜马2000年通过的国家象征法,他批评说:“ 现在通过这样的法律不合时宜,这一问题至少应再等25年。”因为拯救国家不应该从国家象征开始——已经走投无路的青年不会在乎头项上唱的是什么国歌,而双头鹰无论如何也帮不了数百万贫困潦倒的人。

相关分词: 索尔尼 索尔 尔尼 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