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情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陶然情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是北方昆曲剧院根据高君宇石评梅真实故事排演的一部反映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高君宇和才女石评梅相知相恋相爱故事的昆曲剧目。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剧情介绍


序:秋风中,一袭白衣的石评梅手拿诗稿来到高君宇墓前祭奠。第一场:高君宇的演讲激情四溢,石评梅沉浸在自己忧伤的小诗里,这是二人多年后在北平的重逢,互诉过往。

第二场:高君宇在红叶上题诗相赠,石评梅心潮起伏。

第三场:石评梅大病初愈,高君宇前来探望,石评梅却终于做出了“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之决定。

第四场:夜色中,高君宇前去广州之前乔装来访,二人道别之际,石评梅希望二人保持“冰雪友谊”,高君宇向她表白爱意。

第五场:石评梅的学生刘和珍来看她,高君宇给石评梅寄来二枚象牙戒指,刘和珍感觉到石评梅有了些改变。

第六场:患病的高宇君和石评梅在陶然亭的雪中漫步,他告诉评梅,如死后他想葬在陶然亭。

第七场:刘和珍的牺牲让石评梅悲痛万分,石评梅来到高君宇墓前祭奠,手捧红叶将心托付,并告诉君宇自己觉醒了,石评梅向高君宇诉说:过去,我抱吻着旧梦;未来,我寻求生命的真实和安定,我是人间最幸福的人……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主创


剧目策划:胡明明剧本:张蕾/方彤彤/胡明明

导演:方彤彤

演员:周好璐饰石评梅/杨帆饰高君宇/陈琳饰刘和珍/李欣饰易老

马靖饰石评梅/侯雪龙饰高君宇

作曲:王大元

监制:凌金玉

执行监制:曹颖/海军/王强

出品人:杨凤一

演出单位:北方昆曲剧院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艺术风格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是一部诗剧,是一曲爱情的礼赞,体现的是一个“情”字,全剧唯美、抒情。其中,石评梅演唱的【皂罗袍】、【绕地游】以及高君宇演唱的【粉蝶儿】、【折桂令】等曲牌唱段优美动听。剧中还采用了舞蹈等其它艺术手段,舞台采用了多媒体大屏幕技术。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唱腔选段


【皂罗袍】

平静心湖夜风拂水,

清冷月斑驳影映照窗帏。

这一朵初开花蕾,

我硬下心将它揉碎。

焚心如锥,

烦闷难推。

个中百味,

素志难违。

为了我更为了他将烦念净吹。

【步步娇】

那寂寂寒塘非萧然,

花落香犹漫。

秋已至,春不远,

一番风雪,万物涅盘,

待暖风尽吹遍,

放眼望千帆又过水云间。

【粉蝶儿】

彤叶争妍,

看群山翠减红翩,

望长空北雁征南。

天澄明,林尽染,

壮怀波澜。

秋风烈横扫人寰,

碧空远任云舒卷。

昆曲现代戏《陶然情》剧评


《陶然情》中生死恋------看昆曲《陶然情》

一句话点评:昆曲不但能囊括失落了数百年的诗意人生,更能把现代的千古绝唱演绎得尽善尽美。

猛听得北昆演出了昆曲现代戏《陶然情》,心中便是一惊,在我眼里,昆曲一直就是阳春白雪中的阳春白雪,而且,所表现的故事大都离我们很久远,就象《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一样,永远带着经典的光环,缠绵悱恻地在云中飞舞,昆曲演绎现代戏是什么样子?设想了好多场面,还是想不出答案,于是,带着十二分的好奇,观看了这出激情与爱情并重的新戏。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故事,耳熟能详,在风云变幻的革命时期,高君宇这个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女先生石评梅恋爱了。但是,碍于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和当时人情世故的压力,两个有情人最终保持了冰雪友谊,高君宇的离世给石评梅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抚棺痛悔之中,三年后,这个冰雪女子也含笑九泉。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荒丘”,多少年来,他们俩一直肩并肩地在陶然亭安然地笑看红日高照,云卷云舒,高君宇乐得革命事业开花结果,石评梅和心爱的人长厢厮守,也算了却了心愿。也许这两位先人真的不甘寂寞,竟在清明时节翩翩来到了人间。

《陶然情》很唯美、很抒情,也有点小资情调,但我真的不想用小资二字来概括他们的故事,小资虽然是一种很受知识女性追捧的情调,但太浅了,不足以表达这对生死恋人的情怀。我甚至不觉得演员周好璐和杨帆是在演戏,也不象演戏,分明就是冥冥之中,二位先驱在娓娓地抒发心曲,如泣如诉地还原几十年前的旧景,我甚至不敢咳嗽,使劲地摒住呼吸,生怕不经意中的一点声音打扰他们,破坏了眼下的梦境。

用昆曲演绎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故事,可谓天赐之机。全剧干净利索,没有一点多余的枝蔓,全靠一生一旦在大雅的基调中,翩翩起舞地轻弹爱情之曲,“红叶传情”、“病中探情”“病中喻情”“戒指寄情”等情节,一环紧扣一环,角色的心理挣扎在精美的唱段中错落有致地传达出来,“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高君宇用特殊的方式示爱,很巧妙也很自尊,红叶似红绳,评梅接是不接呢?“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红叶提诗,委婉地拒绝了这份火辣辣的感情,一回一报,一进一退,一放一收,不但真实地反映角色的复杂心境,也让那个年代人的感情特色栩栩如生,也就是这一拒,造成了绝配之人的千古遗憾,“我生前拒绝的,我在他死后依然承受他,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是他呢?”红叶相思永恒,爱人阴阳永隔,悲剧的力量排山倒海地爆发出来,带给人不可名状的苦痛与震撼。

这剧部虽然表达的是爱情,但并没有脱离当时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高君宇的鸿鹄之志,以及他的身份,都从那洗练的布景中表达出来,布景的朴素和真实,就象老照片一样沧桑,烘托了人物的时代感。每场都有一个穿长袍马褂的“九斤老太”出现,他捋着胡须,口中念念有词地攻击新鲜事物,看不惯年轻人的所作所为,这个丑角般的角色就是封建习惯势力的代言人,台词不多,出场有限,但预示着封建习惯势力的苟延残喘,无须多言,男女主角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用昆曲的语言表达现代人的感情,用昆曲的舞蹈抒发现代人的心境,说明昆曲不但能囊括失落了数百年的诗意人生,更能把现代的千古绝唱演绎得尽善尽美,昆曲可古可今,可远可近,她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心中的湖)

情浸《陶然情》

胡光明 北大中文系2008级研究生

与陶然亭公园毗邻的北方昆曲剧院3月20日在北大上演了昆曲现代戏《陶然情》,北昆人用他们爱与热情向我们今天的观众讲述了君宇和评梅的深情:时代、家国、人生,由情入手,用力写情,因情升华,情驻心中!创作者抓住了“情”,就抓住了该剧的“魂”,因此,立得住,撑得起。“红叶传情”、“病中探情”、“冰雪喻情”、“戒指寄情”的情节,始终彰显着革命者的深情以及革命与爱情的完美融合。

创作者说这“是一部诗剧,是对革命理想和圣洁爱情的礼赞”。《陶然情》做到了,不仅仅是对先行者高君宇、石评梅故事的表现,更是对今天青年人的一次情感洗礼。

故事情节来源于真实的人物与故事,人物语言则是取自高石真实对话、信件、诗句的雅致词藻。这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努力于用最原始、最真实的素材来表现历史人物、故事的情感的努力,一切都建立在“这部戏的人物‘很人性很浪漫’,这部戏的爱情‘很诗意很激情’。”

当惨白的大幕上绘出旧时北平陶然亭的那份荒寒,当箫声轻吹出灰色天空下的那份枯寂,评梅来到君宇的墓旁,“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她来祭奠他……这一份深情,浓的化不开;这一份深情,一如还泪的黛玉,生而为泣血;这一份深情,色彩斑斓,革命、友谊、浪漫,总归感人、动人。

时空转换,回溯多年前,年轻的君宇激情慷慨地演讲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台下的石评梅凝神静听,她被君宇的演讲感染着!在陶然亭,他们走着,聊着。他要努力打开她那受伤后紧闭的情感之门,“那寂寂寒塘非萧然,花落香犹漫。秋已至,春不远,一番风雪,万物涅盘,待暖风尽吹遍,放眼望千帆又过水云间。”

西山红叶,“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那不仅仅是一片红叶,而是君宇一颗赤诚、滚烫并跳跃着的心……评梅感动了,然而,她又犹豫了:“平静心湖夜风拂水,清冷月斑驳影映照窗帷。这一朵初开花蕾,硬下心将它揉碎。焚心如锥,烦闷难推,心中百味,素志难违。为了我更为了他将烦念净吹。”最终,“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

君宇对评梅说,“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在前一个世界里,他对于爱情如此承诺:“你的所愿,我将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将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在后一个世界里,他坚定地走着革命与大众的路。而在“三一八”的枪声与刘和珍的鲜血面前,评梅觉醒了,她来到君宇的墓前,手捧红叶将心托付:“过去,我抱吻着旧梦;未来,我寻求生命的真实和安定,我是人间最幸福的人……”

幕落于此,一个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昆曲,自有其一套成熟的传统演出剧目与表演体式,而现代故事与情境如何用传统戏曲来表现,则是一个难题。那么,昆曲现代戏《陶然情》是把握如何?则是创作者和观众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我想引用京剧演员张火丁在创演京剧现代戏《江姐》时的话作为一个注解,“江姐的故事与程派的风格是一致的,就是‘正’,这是创作的基本点。”那么,我想在高石故事与昆曲之间,《陶然情》与昆曲是一致的,就是创作者对该剧的定位——诗剧。昆曲是诗的,《陶然情》也是诗的。风格上的一致解决了创作的根本顾虑,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展开。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等,都以诗的品格展开,都以情的目的来表现,这是该剧成功的基础。

该剧另一个让人欣喜的地方在于,年轻的演员演绎年轻的故事,而观众同样是年轻的。青春的气息弥漫剧场,情感的力度净化人心。尽管在表演上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生涩,但在创新舞台上走出的每一步,我们都应该为其鼓掌。优美的昆曲腔调之外,还融入了许多朗诵和舞蹈的因素,你固然可以从昆曲的角度提出批评,但每一次尝试总会带来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在传统深厚的昆曲中尝试,自有其胆识。

陶然亭依旧,但风物早已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城南的荒寒萧疏在这个时代也已变得喧嚣不堪,然而,君宇和评梅还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这个国家与世界。也许只有冬日的白雪,还能读懂他们的爱情与人生,在清冷中写出温暖。北昆的《陶然情》带着严寒中的阳光走进北大,君宇和评梅的爱情与人生在这一方舞台上呈现,仿佛我们置身陶然亭,淡淡的忧伤夹着些凄美,一切的情浸透了燕园的心,城南与城北,氤氲着……

我希望观众能“读懂”《陶然情》。85年前,那一位陪同孙中山先生北上为实现革命理想的年轻的高君宇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的恋人,更加年轻的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石评梅女士终于读懂了他,理解了他,走上了与他相同的道路。那“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的生命,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友谊,一切都在陶然亭书写下浓墨重彩,在群星闪耀的人类星空上熠熠生辉。

让人稍显遗憾的是,仅一个多小时的《陶然情》显然有些短小局促,意犹未尽,创作者如此,观众更是如此,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更方便进校园演出而为之,但还是期待着该剧在成熟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起来,“曲”的意识更加强化些。

剧目沿革


《陶然情》原为小剧场现代戏(京昆版),集体创作,2009年11月28日在宣武区文化馆首演。2010年3月加工修改提高为昆曲现代戏《陶然情》,2010年3月20日在北大首演。

历史背景


高君宇(1896——1925)党的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领导者,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领导了著名的“五四运动”,1920年高君宇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高君宇任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3月5日高君宇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高君宇生前曾多次来到陶然亭,他的墓碑现在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公园内,是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石评梅(1902—1928)中国现代女作家。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除酷爱文学外,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五四”期间,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1923年秋天,石评梅与高君宇相恋,1925年3月,高君宇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高君宇的死,使评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评梅便常在孤寂凄苦中,前来陶然亭高君宇墓畔,抱着墓碑悲悼泣诉。1928年,石评梅病逝协和医院。她死后,友人们根据其生前曾表示的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葬在君宇墓畔。

刘和珍(1904一1926) 中国现代新女性,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和同学们来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突然枪响,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牺牲时年仅22岁。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并作著名《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历史回顾 高君宇曾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红娘”。1925年3月5日,高君宇不幸病逝。正在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邓颖超闻此噩耗,深为悲痛,参加了高君宇的追悼会。邓颖超后来回顾这段往事时说:“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同志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将陶然亭辟建为公园,按照规划,同葬于此的高君宇、石评梅墓在搬迁之列。周恩来总理得知后,当即提出要在陶然亭公园修好后,高石之墓仍要保留于这一公园内。他意味深长地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不久,在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督促下,高、石之墓迁回陶然亭公园。

相关分词: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