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柱山


1 安徽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概述:

安徽天柱山,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隋以前称衡山(湖南衡山为湘山)汉设衡山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2011年5月5日批准)、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9.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所以又称为安徽的“源头山”。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后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其“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骚客都曾在此题诗。现仍保留有“诗崖”胜迹,王安石所题诗文为人盗取,至今“诗崖”上仍有不少处露出四方型凿坑,让人惋惜。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不觉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天柱山基本简介:

天柱山,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坐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主要山体距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风景区总面积333(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山有45峰、17岭、18崖、14岩、25洞、86怪石、18瀑、17泉、7关寨、2寺观、有植物119科、1000种以上。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原始风光重现。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主要风景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

天柱峰还有许多别名:

朝阳峰:天柱峰屹立在群峰之上,太阳一出地平线,最早一缕阳光投到峰尖,最晚一束阳光也在峰尖收散。一天都朝阳,全年多不见。因江淮多云雾,主峰全年约有一半时间在云雾里。

司命峰:天柱山是道教名山,称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属司命真君管辖,主峰故称司命峰。

鹤驾峰:旧志载:每年仲春(二月)有数千只白鹤由西南方向飞来朝天柱峰,在峰顶盘旋翻飞。这其实是春回大地,候鸟迁徙的原故。

皖伯尖:天柱山区域古为皖国地方,皖国是由皖公(伯)而来,因此天柱峰就是皖伯山的山尖。

笋子尖:以形名,清人储光黔在《皖山游记》中写道:天柱峰“锐上而丰下,四面嶙峋,如春笋破土张其箨”,峰顶南崖壁有横书“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字形五尺见方,“孤立擎霄”由清朝曾国藩部将、清军都统李云麟驻军潜山时所书,由药农贺良谋、贺良佐刻。“中天一柱”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游天柱时所题,由贺良谋曾孙贺来朝、贺来宾刻上去的。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

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又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现在要飞走”。言毕,天空一碧千里,详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那外围轮廓与我们现在安徽省地图的轮廊有着惊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长江……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柱一山之胜

^文化介绍


^古松苍劲

天柱山的千年古松不下万株,尤以“十大名松”最具特色。作为群松之首的天柱松,又被称作“天柱松王”,它屹立于绝壁之上,扎根于石缝之中,下临万仞,上逼蓝天,刚直挺立,确有不可一世之概。探海松,用其弯曲的躯体,伸出长长的手臂,去探秘浩渺的云海。五妹松、虬龙松、双掌承露、鹰松、舞女松等等,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秀水晶莹

天柱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位于主峰景区的炼丹湖海拔1100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她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滋润着天柱儿女、万物生灵。飞瀑亦是天柱山的一大奇观。九井瀑布是由九个瀑布组成的瀑布群,气势宏伟,叹为观止!飘云瀑位于海拔1100米以上,在微风的吹动下,瀑面仿佛平铺了一层薄纱,悠悠洒洒,飘然而下。激水瀑从天而泻,雪崖瀑声如洪钟,珍珠瀑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妙场面。

^秘洞府诡

天柱山的景点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神秘莫测的洞府了。这里有知名洞府53处,且多聚集千米以上的主峰景区。它们叠石天成,自然成趣。如马祖道一修炼的嘉平馆。大宋顾柬之宿过的柬之洞,迎真峰上的迎真洞等。但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应首推被誉为“全国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由峰巅坠下的巨石,无序叠置于峡谷之中,便形成了这神秘的洞穴。它全长450米,分逍遥宫、迷宫、龙宫三大部分。从狭窄陡峭的洞口而入,左右环绕,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又别开洞天。真是神秘莫测,其乐无穷。相传此处还是道教真人“司命真君”的洞府。

^人文景观

天柱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名流辈出。春秋时这里已是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曰皖城。这里山川秀美, 物种富饶,再加上它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以及直通长江的皖河和贯穿县境的官道所带来的交通便利,使天柱山成为人文荟萃的宝地,使潜山成为集古皖文化、帝岳文化、宗教文化及戏曲文化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城。

^石刻文化

“无山不石刻,有刻皆名山。”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骚客文人、达官显宦纷至沓来。他们面对如此美景,挥毫泼墨,抒发内心的感慨,于是便留下了众多的石刻。从石牛古洞到马祖庵,从虎头崖到天柱之巅,从九井河畔到南天门,到处都是古圣先贤们的题刻,而这其中石牛古洞内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区石刻之冠,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片不到300米长的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共300余幅石刻,可谓是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真正是一条艺术的长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和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的真迹.

^天柱山 - 交通


天柱山天柱山距安庆56公里,九江170公里,合肥192公里,黄山303公里,九华山200公里,武汉397公里,南京345公里,南昌354公里,杭州570公里。到天柱山可选择运输工具有飞机、轮船、火车、汽车。

航空:合肥骆岗机场有飞往全国各大城市航班。安庆民航机场每周飞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各2个航班:周二、周六。

航运:安庆是长江中下游航运主要港口之一,上、下水各航班均停靠。

铁路:广州合肥、深圳合肥、南昌合肥每日对开一列客车,都经天柱山站。上海至安庆旅游客车业务也已开通。

公路:318、105国道及沪蓉高速公路经过潜山县城(天柱山所在地)。从合肥乘长途汽车至潜山县城一百九十公里,再乘车西行9公里,即到达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如从长江乘船到安庆,再乘车到潜山县城为八十公里。西向至 九江170公里至潜山。

^天柱山 - 特产


雪湖贡藕天柱山特产蕨菜:药菜两用,味甘,微寒、清热利湿、安神。对高血压、风湿关节、湿疹、黄疸等疹症疗效显著。

雪湖贡藕:每年八、九月份,来天柱山的游人,都可以在潜山县城看到一副副藕担。担上放满了又白又大的嫩藕,粗的象手臂,长的达三、四尺,而且鲜甜脆嫩。这就是潜山有名的特产----雪湖贡藕。雪湖藕不仅外形肥壮细白,内质鲜甜脆嫩,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生食、热炒风味各不相同。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珍贵药材:天柱山峰峦奇伟,云雾飘忽。充沛的雨量,垂直变化的气候,很适宜药材生长。山中有黄莲、白术、贝母、党参、首乌、天麻、半夏、紫苏等好几百种中草药。其中的天拄灵芝,形如菇菌,大者如参,面有晕圈,生于峰巅石壁之上,不易采集,色赤褐纯朱者为上品,可治神经衰弱和呕血等病。天柱野白术也很有名气。这种野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能治疗脾虚泄泻、水肿、痰饮等症。

晴雪香茶:安徽名茶甚多,产量占全国第二位。潜山新创制的天柱晴雪茶,为安徽名茶的后起之秀,备受游客赞扬。这种茶,既有黄山毛峰经久耐泡的特点,又有六安瓜片之浓郁芳香。开汤之后,茶汁清绿明亮。由于它旗枪挺直,浑身白毫,特冠以“天柱晴雪”之美名。

2 山东平度市天柱山

天柱山古时称高宝山,在巍峨秀丽的大泽山西南的群山中,有一“孤峰秀峙,高冠霄星”,此即闻名的。它位于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的北隋村之北1.5公里处,海拔280米。天柱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摩崖石刻。其摩崖石刻中矗立在天柱山南边的郑文公碑,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高3.2米,宽1.5米,阴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计881个字,碑文1400余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该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镌,碑文记述了其父持节将军兖州刺史南阳公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因郑羲的谥号为郑文公,故此碑的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1984年5月,刘海粟登山为郑碑题词,赞为:“魏碑国宝,绝壁生辉”。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国稀有的书法刻石艺术瑰宝,近几年来,来此观瞻者络绎不绝。

3 山东枣庄市天柱山


^简介


天柱山,亦名葛峄山,位于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偏东十五里。白山诸峰屏其前,仙坛诸山拱其后,承水自北来,绕其左麓而南流。山虽小而秀,四周峭绝,嶙峋苍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笋,屹然独处,不与群峰为伍,因而被世人誉为“峄县之望山也”。

^史书记载


峄县因葛峄山而得名史书有载。《诗经.鲁颂.闷宫》云:“保有凫绎”。《尚书禹贡》云:“峄阳孤桐”。《尔雅》、云:“众山联络为绎”。古书所载与实地考证是基本相符的。峄境内域西北有凫山,东南十五里有葛峄山(注释谓“绎”与峄”同),峄山之阳多产峄树,此山为众山在外围环绕。因此,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峄县志》的序言中写迹“峄因山得名,其见于经传也屡矣。

^寺庙建在


天柱山上原有一古寺,名大佛寺,建于元泰定年间,其东北角建有佛母塔,塔高四十余米,九层,以方砖和楠木建成。绕塔古树数百株,茂密阴森。邑人每年逢三月初三这一天,到山下承河水边媳游采兰,到佛母塔前祭祝膜拜,以驱逐不祥,祝愿永世安宁。

天柱山还建有贞修庵,据传是山下孔善人之女所建。孔女天生聪慧,心性好佛,听读各类经典,就能理解大意。孔女年龄该许嫁时,善人为她选择配偶,置办嫁妆,而孔女崇佛意志坚定,誓不嫁人,决意为尼,取法号为“性训”。随后在天柱山构筑茅庵作为居室,内自焚烛修行佛教经文,外自督农耕课税,用所积余金置了木、石、砖、瓦和工具。经过多年。建造大殿三楹。又经多年,先后建成了配殿、千佛阁、门楼、鼓楼,钟楼等。穿门楼入院内,道旁古松参天,碑亭林立。其中二碑为顺治、崇祯二帝的亲笔。穿过碑亭便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悬一钟,重吨余,撞其钟,音传数里。钟鼓楼北即大殿。大殿极为壮观,雕梁画栋,飞檐走兽,饰以红、白、黄、绿各色,光彩夺目。殿内十棵大石柱,尤以四棵龙盘柱最为精美。其柱高4米,直径0.6米,柱上方为两只凤凰,展翅欲飞,奔向初生的太阳。下面为二龙戏珠,似云生风从,吞云吐雾,一派生气。其图案构思之巧妙,雕刻工艺之精湛,堪与孔庙大成殿之龙盘柱媲美。

天柱山原本秀丽挺拔,再增建了大佛寺,贞修庵,更烘托了山的雄伟和名望,故峄县名人贾三近、黄图昌等人为其作记,抒发,心中赞叹之情。

^相关考证


峄,峄山,古之峄阳山,今之天柱山。 传说为共工氏所怒撞之“不周山”,见之《论衡》。以“天柱”取“柱石中天”之意。绎与峄,通假字,《尚书》云:“峄阳孤桐”,《尔雅》语:众山联络为“绎”。山之阳多产桐树,为众山环绕,正合所载之地形地貌。又名葛峄山,“县东南十五里,县所由名也。”即《禹贡》“峄阳山”,俗名柱子山。按《禹贡》、孔颖达《五经疏》以峄阳为葛峄。蔡沈《书集传》承袭此说。而葛峄属峄阳之说,首见于《后汉书地理志》。唐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有“其山产桐”。宋儒以前未有以邹峄山当之者。只有王应麟《诗传》断为邹峄。朱熹说,其(王应麟)独违旧说,似非无见要。以峄与邹,当时同属徐州,而两山今日皆不产桐。又:鲁南一带多产磬石,《禹贡》载:“后魏政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薛公孟尝君曾“以币求之”,“诸庙以为磬。”失传了2400余年的泗滨编磬,1978年在滕州市出土13枚磬石,其中2枚已经破损,无法演奏。音乐家杨俊滋先生在峄城区发现了磬石,添补了破损磬石,天籁遗韵又从鲁南重新响彻四海。吾地礼乐之胜,可见一斑。可为一证。

峄城东西横列两道山峦,皆属沂蒙余脉。天柱山,位于峄城区南偏东十五里,卓然独立,不与群峰为伍,南列之白山诸峰屏其前,北列之笔架诸山拱其后。四周嶙峋峭绝,平地崛起若笋,雄峙于巽方(东南)。静若虎踞,承水河北自沧浪而来,绕其左麓而入运河;动如龙盘,堪舆家断为“青龙之地”。“此山载在图经,为宇内三十二福地,杰然著名。”山虽小而秀,四周峭绝,嶙峋苍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笋,“峄县之望山也”。登览四方,可观县城万家楼台,承水环绕如带,平田万顷,绿树炊烟,此灵山秀水更当有佛道释尼寻此以渡迷津。大佛寺、贞修庵便是“山以小者为尊”的明证。

4 湖北长阳县天柱山

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西34公里的清江北岸的国家级清江森林公园旁。自唐开山设观以来,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与武当山南北辉映,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当。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笋高标,孤峰峙立,拔地耸立,有健笔凌云之势。峰顶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长流不涸。天柱峰独立,三座高130米的岩峰并峙,相距仅4米,两桥飞架三峰间,蔚为壮观,犹如擎天石柱。山上古建筑群宏伟壮观,唐始建道观,清同治年间,大兴土木,仿武当山修成地母宫、三帝宫、灵官殿、玉皇亭、玉虚宫、南岩宫等,开凿上山石阶一千余级。

5 福建南安市天柱山


^5、福建南安市天柱山


位于福建省南安西北部蓬华镇境内,天柱山又叫万寿山。“一柱参天戴九重,千峰俯地拜万寿”便是天柱山生动的写照。

天柱山风景区有迷人的八景:即万寿山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人双阳、春烟锦柱、石井梁。相传当时八仙来此游玩,弈棋厮杀,山水陶醉,三天不忍离去,铁拐李说:“欲去需留迹,后会自有期。”于是便在华美桥下的石板上留下了这个脚印。至今,天柱山上有弈对八仙,华美水尾有仙迹、仙人洞、仙人把盏、摩崖石刻等遗迹,抚今忆昔,让人浮想联翩。

天柱岩是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始建于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至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僧侣最多时达到178人。历代以来,天柱岩几度重修,如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内供奉一尊重3.8吨、高2米的释迦牟尼玉佛,是祖籍蓬华镇苏厝村旅居印尼的高僧圣忠法师从缅甸进口的,同时进口的还有檀木云岩祖师、钟、鼓、香炉及佛经、法器等。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天柱岩题写寺名,历代书法家也都有题辞、楹联、匾额或诗词。天柱岩后面,有开山祖师云岩祖师墓;岩前,有历代和尚墓。这方形和圆形的石雕水缸,是历史的见证。岩寺前这口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六角形水井,更有着优美而又神奇的传说。

天柱山风景区海拔千米以上,全年月平均气温只有16.3度,是个避暑胜地,旅游天柱,四季皆宜。天柱烟霞,四时皆胜。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风烟雨雪,变幻莫测。山峻峭而日月近,峰挺拔而星辰低,雨水足而千峰润,气候温而万物荣。阳春有雾海奇观,竦身山上,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随他起云落月,还我立地顶天。盛夏无酷暑烈炎,他乡赤日炎炎,我自清风凉凉。金秋可登高望远,四周山川,斑斓若画,松竹碧而枫叶丹,稻禾黄而花果香。登上万寿石巅,微茫可辨泉州东西双塔,仔细可观鲤城双阳两山。严冬可煮酒赏雪,冬游天柱,时常能遇见下雪,银装素裹,冰雕玉砌,莫诩北国冰世界,欣看江南玉山川,这也是天柱风景区独有的奇观。

从宋代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佳作名篇,风月无价,山水有情,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伴随着优美的传说,会使人心往神驰,流连忘返。

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有识之士前来投资,2005年10月,台商张朝宗先生与蓬华镇人民政府签约,投资500万美元开发天柱山旅游资源,开发后的天柱山,将成为集生态、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八方宾客。

^南安天柱山有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今年底,南安天柱山有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泉州又一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昨日,省旅游局有关专家前往南安天柱山考察指导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南安蓬华镇提出了这一创建目标。

天柱山风景区是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南安西北部的蓬华镇,景区内有宋代著名古刹天柱岩寺和万寿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八双阳、春烟锦柱、石井盈梁八大奇观。景区经年云遮雾绕,气象万千,而且历代均有不少名人来此登临栖息,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春日赏樱花、夏日看熏衣草,已逐渐成为天柱山风景区的招牌项目。

来自台湾的景区管理负责人刘荣朗先生介绍,下半年,景区计划引进三个有台湾特色的项目,分别是花卉、水果、蔬菜,都是适合海拔1000米以上环境生长的品种。花卉类的以兰花系列为主,水果类的有台湾网状哈密瓜、高山水蜜桃、甜柿等,蔬菜类的有芥末等。这些品种如果试种成功,计划在南安推广种植。

此外,刘荣朗还设想,将景区跑马场改建为开心农场,引进萤火虫孵育基地、野猪孵育基地,以及鸟禽、昆虫类基地,让游客与之互动。

6 陕西安康市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主峰海拔702米,属巴山支脉。位于城西偏南约15公里瀛湖镇,与安康水电站相邻。是瀛湖风景区的一部分。汉江从山脚下流过,山顶有唐代创建白云寺,“天柱伟峰”系古代安康“八景”之一。

《兴安州志.山川志》载:“西南四十里曰天柱山,其高数千仞,昔人结寨以避寇,号寨子山,下有碧真洞,巨石封之,多腹蛇猛兽,人不能至”。民国荆仞千《安康乡土志》载:“天高为天竺,故名天竺山”。“天柱伟峰,俨然一擎天柱也”。山势巍峨,群峰环拱,苍松翠竹,交相晖映,鲜花芳草,斗艳争妍。游人登临山巅,举目远眺,城区全貌尽收眼底,但见汉江碧波宛似晶莹玉带,炊烟袅娜笼罩纵横阡陌,胜地佳境,招来历代诗人骚客纷至沓来,吟赋作画,各显其能。

7 福建漳州长泰天柱山

位于长泰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朝天岭、双髻山相连接,成为长泰、龙海两县的天然分界。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峰巅有一巨石,高约30米,阔约17米,圆如柱,白如玉,并有黑色苔痕双纹自顶而下,人称“天柱”,山因此得名。

山多奇石,相叠相支,千姿百态,有石室、石库、石洞、石梯、忘归石、盘陀石、象鼻岩、观音岩、海涛岩、慈云岩、势至岩、屏风石、一线泉、应潮泉、香炉峰、观海楼、剑脊桥、仙人亭、超凡阁等20奇景和宋代摩崖石刻。

忘归石,“广可三丈,若砥,下俯幽绝,每夕阳夜月泛酒其上,可忘归也”。一线泉,泉水从岩上流出,一线逶迤,终岁不绝,大旱亦不涸。应潮泉,泉如潮汛,盈溢有期。最东边的暗水泉,可闻水声如弦,寻之不见水迹。每当旭日东升,染霞启曙,山岚成云,如轻纱飘拂,有“天灯云旗”之称。早在南宋时就有人把天柱山称为“临漳第一胜处”,并有《天柱山记》传世。

这里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被林业部定为国家森林公园。

在这里,可以东望日出,俯瞰沧海,“一览江山几万重”。游人自城关武安镇沿通往厦门的公路驰车3公里,再转左侧的盘山公路,就到达亭下林场,然后就可以徒步沿石径登山。一路绿树葱茏,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景色明丽。再往上,南望可见象鼻岩,朝北有小道通往慈云岩。昼登天柱,未凌绝顶,而厦门海涛、漳州城廓已尽收眼底。其风爽,其气凉,云雾飘忽,宛若仙境。夜环视,茫茫苍穹,星汉灿烂,数百里遐迩,灯霓交辉,周边世界,万物俱寂,常使人三省。

天柱山山高、林幽、石奇、泉鸣,常使人留连忘返。山上弥望尽是巨岩危石,各具异态,如象、如马、如鹰、如莲花,天然神似,无不毕肖。《长泰县志》上形容其奇曰:“巨灵所创,列真所栖,诡石错列,百奇万状。”然而最奇的莫过于“天柱”了。这个圆形如柱的奇石矗立在峰巅,高可十二丈,横阔六丈,色白如玉,有两行水痕苔迹,黝黑如带,自石顶直溜而下。“天柱而外,忘归石最胜”,明代侍郎何乔远作《游天柱记》介绍道:“入门见寺矣,门际为‘忘归石’,石广可三丈,若砥,下俯幽绝,每当夕阳夜月泛酒其上,可忘归也。”据《闽书》记载,山上东南西北有四座石门,古人名之为仙门、佛门、人门、鬼门。入门有石室、石库、石洞、石梯等,且洞中有洞,洞府相通,间或阳光透射,扑溯迷离,景色“窈然以幽”,自是迷宫一般。

山中多有泉瀑溪流,涓涓者、潺潺者,似珍珠滚落,如银练悬空。奇者有一线泉,泉水从岩上流出,一线逶迤,流在大石盘上,用手可掬起,涓涓清泉汇集在一臼形的石池里,终岁不绝,大旱亦不涸,池溢就漫入涧壑中。还有应潮泉,泉如潮汛,盈溢有期。两水合流有声,潮至时无声,或称泉久已湮没了。另一叫暗水泉,在最东边,石下闻水声,隐隐如弦,寻之不见其流何处,让人寻味无穷。

最早发现天柱山而见诸史册的,当归北宋徽崇宁年间的道人杨虔诚。他是龙溪人,十四岁宗弃俗慕道,历往名山,擅长 诗文,自称“白衣道人”。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他于天宝山上学道时,遥见东北方天空出现天灯云旗的异象,他循天象,辨方位,从古溪吴峰登天柱山,见这里地僻清幽,山壑奇秀,就“芟草斩棘,结庐定居”。所谓“天灯云旗”的异象,须在丽日晴天的好天气,从漳州平原遥望天柱山,每当东方欲晓,群山朦胧,独天柱岩染霞启曙,岩顶犹如一盏天灯,高挂碧霄,须臾之间,旭日东升,天柱山巅就象一幅红绡飘飞在白云间。古人称之为“天灯云旗”。若是阴霾笼罩,天柱潜形,自然非阴即雨了。前人有云:“循云旗之启闭,引为睛雨之变端”,这真是“一柱凌霄起,万象同仰首”了。

天柱山的景致不可胜数。大凡名山胜地,总是“地因人传”,没有探幽寻胜人登临为之讴歌传诵,往往不为世俗所知。由于天柱山的奇秀,引来无数名流雅士登临吟咏,使之包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得到今人之瞩目。《长泰县志》中就保存有宋代的曾循、明代长泰知县管桔等人撰写的《天柱山游记》5篇和《游天柱山》的诗赋27篇。他们无不盛赞在天柱山为“临漳第一胜处”。历经沧桑的天柱山,虽然寺观如今多己废圯,但江山依旧,妩媚如昔;摩崖石刻,文化犹存,寻古探幽者,或有所获。

天柱山有1500多种植物,1000余公顷天然次生林,树木、老藤、苔藓共生。或古木参天,或树根盘结,或须髯悬垂,有如热带雨林,鸟啼蝉鸣,幽出尘寰,被确认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如今,天柱山兄弟渡假有限公司正抓紧规划建设,尽早把天柱山建成集旅游观光森林保健、渡假娱乐、自然野趣、文学艺术、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森林公园,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迎接您的到来。

8 山西忻州天柱山

山西的天柱山,在忻州市静乐县城南1公里处。山形俊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天柱山耸立在汾碾交流之处。山间泉水清澈见底,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称其天柱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今山巅岩石平坦,传为王母石炕,山上曾是春秋战国时山右赵王建都之地,古城遗址至今犹存。

相关分词: 天柱山 天柱 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