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凯壁虎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托凯壁虎




简介


又名:蛤蚧

分布:托凯壁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以广西产量为最大。国外在印度、东南亚也有分布。

体型特征


成年托凯壁虎 体长达25~35厘米,体色因栖息环境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背部颜色有紫灰、黑褐、绿色、灰褐等,腹部灰白色。体表鳞片分布明显,散布有灰白色小点和淡红色或棕黄色圆形斑点,呈不规则状。体背有大果粒状的疣突及细鳞片的分布,头呈大三角形,于晚间会发出连续的叫声,来敌靠近时会张开嘴巴发出大叫声。下眼睑覆盖有透明状的鳞在眼球前面。下颌咀嚼能力发达,能紧紧咬住人的手指。在头部和身体背部还有黑褐色或深灰色的横宽条纹。尾部暗灰色,具有6~7个灰白色环带状斑纹。尾巴很容易折断,但很快便能再长得和原来一样长。四肢短小,只能爬行不能跳跃。脚有5个趾,脚趾瓣上的一条条深纹,增加了趾足与光滑面之间的摩擦,使之形成了活塞般的吸附能力,而四趾间发达的吸盘,更是守官科中最具代表性的。蛤蚧有爬檐走壁的本领,就全靠这些吸盘。

生活习性


野生的托凯壁虎喜欢生活于山石峭壁的岩石缝隙或树洞中,有时也发现它在住宅的墙壁砖缝中居住。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偶尔也吃蜥蜴、小蛇、小蛙等。由于蛤蚧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它会躲藏到石缝或树洞深处冬眠。

捕捉方法


一般在4~9月捕捉蛤蚧。常用的捕捉方法有:

托凯壁虎有咬住东西不放的习性。可用长约一米的细竹竿,顶端扎一团乱发,在托凯壁虎面前抖动。托凯壁虎误以为是昆虫或敌害,就一口咬住乱发不放,这时即可把托凯壁虎拖处捕获。用一根长约一米的铁线,一端制成钩状,钩住托凯壁虎的眼窝或下颌慢慢拉出捕捉。夜间用电筒照射,托凯壁虎见光不动,即可用手捕捉。

药用价值


托凯壁虎是重要的药用动物,有补肺气、益精血、助阳道、定喘止咳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虚痨喘咳、咯血、肺结核、神经衰弱、阳痿早泄、老人气虚等疾病。用蛤蚧为主炮制的各类型蛤蚧酒,畅销国内外;蛤蚧系列的中成药,如蛤蚧大补丸、蛤蚧定喘丸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近年国内外市场对托凯壁虎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托凯壁虎价格也不断上涨。由于野生托凯壁虎长期捕捉,资源已日益减少,现在已逐渐转为人工养殖。

饲养管理


饲养箱

饲养箱大小根据饲养托凯壁虎个体的大小而定,建议50*30*50cm以上。托凯壁虎攀爬能力很强,要加盖子防止逃逸。饲养箱内放置水碟,有条件的应布置大型绿色植物。夏季要保证空气流通,冬季要适当保暖。注意清洁卫生:托凯壁虎喜欢干净的场所,应经常打扫,及时除去腐死的昆虫和粪便,保持清洁。夏天要保持通风,防霉防臭,防止病菌侵入。要经常换饮用水,保持洁净。大/小蛤蚧不要混养在一起。大托凯壁虎可能会将小蛤蚧咬伤甚至吞食。托凯壁虎活动的时间多为每天清晨5~7时,晚上18~23时,且以晚上为主。

食物

托凯壁虎是肉食性动物,以吃活昆虫为主,不吃死虫。据研究,野生蛤蚧的食物中,以鞘翅目的金龟子类为最多,其次是直翅目的蝗虫、螽斯,半翅目的椿象,膜翅目的蜂、蚁等昆虫。此外,还吃一些蜘蛛、小型蜗牛等。蟑螂也是蛤蚧爱吃的食物。家庭饲养最好是白天在室内用不透光的黑布等遮盖,或者在饲养箱内放置大块树皮等用做藏身处。傍晚至凌晨放在窗外,用铁丝网(网孔大小0.8×0.8厘米较为适宜)将饲养箱盖住,旁边用灭蚊灯中的黑光灯诱捕昆虫,托凯壁虎会自己捕食。也可以用面包虫,蟋蟀,蝗虫,蚕蛹等喂养。人工饲养条件下,饲料供应是否充足只影响蛤蚧的生长速度。

人工辅助食物

托凯壁虎喜欢吃活的昆虫,但是也可以训练它吃人工饲料。用玉米粉、面粉、南瓜或红薯等,加入适量的鱼粉、骨粉,调煮成稠糊状,涂在托凯壁虎平时活动觅食的铁丝网或墙壁上,在上面撒上面包虫,让托凯壁虎自由舔食。如果这种训练能够成功,其好处是不仅能够补充食物,而且能够在饲料中添加蛤蚧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不过应注意的是仍要以昆虫类为主食,人工饲料为辅。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和繁殖。

气温和湿度

托凯壁虎在15℃以上才开始活动,17℃以上开始摄食,22~30℃时最活跃,冬季寒冷低温时,是托凯壁虎成活的一个大关,此时应把饲养箱放在温暖的室内,饲养箱中放置棉布,木屑等保温,也可用灯泡,爬虫加热垫等来增温。温度应保持在8℃以上,小托凯壁虎和瘦弱蛤蚧需保持在10℃以上,以保证托凯壁虎顺利过冬。夏季室温如超过32℃则应泼水降温,并增加饮用水。同时也要防止积水,相对湿度保持70%~80%为宜。

繁殖技术


雌雄鉴别

从外形上区别托凯壁虎并不难。一般来说,雄性体大而粗壮,头较大,颈和伪较细;雌性则相反。雄性股部腹面有“∧”形排列的股孔;雌性没有。生殖时期,雌性体后部膨大,更易鉴别。另外,雄性尾基部腹面紧靠泄殖腔处有两个椭圆形隆起,叫半阴茎囊,内有两个半茎(交接器),各有一个开口。用拇指和食指向泄殖腔方向挤压,可见半阴茎翻出体外。雌性部具上述特征。

繁殖习性

托凯壁虎繁殖能力较差,3~4龄发育成熟。4~5月是蛤蚧求偶交配的高潮期,托凯壁虎都在晚上交配。5~9月使蛤蚧产卵期,其中高峰期是6~7月,10月份偶尔也有个别产卵。一般每年产卵1次,每次产卵2枚,少数先产卵1枚,相隔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甚至几天后才产第二枚卵。偶尔也有一年产卵2次的。托凯壁虎产完卵后即离开,没有护卵习性。托凯壁虎喜欢将卵产在阴暗的角落。刚产出的卵壳质软,外壳富有粘性,呈白色,产出后即固着在墙壁上,约1小时后卵壳完全变硬。变硬后的卵通常无法取下。

繁殖期管理

在4~5月是托凯壁虎求偶交配的高潮时期,此时如有多只雄性托凯壁虎应分开饲养,以防止雄蛤蚧为求偶而互相咬斗导致伤残。人工饲养条件下,托凯壁虎有啃吃卵的恶习,这点必须十分注意,要尽量设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较好的办法是在托凯壁虎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层纸,让其产卵在纸上,然后连同纸张撕下集中存放。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托凯壁虎吃卵,也可避免托凯壁虎活动时将卵弄破。

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卵的自然孵化期较长,卵内胚胎发育历时90~250天。一般7月以前产的卵才能当年孵化。孵化期100天左右;7月以后产的卵,一般要到第二年才孵出。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保持恒温35℃,相对湿度80%,孵化期可以缩短到75天左右。幼蛤蚧在孵化出的当年生活时间越长,入冬的死亡率就越低。也可将产出期晚的卵降低温度,延迟到次年天暖时孵化。同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

常见病的防治


托凯壁虎抗病能力很强,一般很少疾病。但在人工饲养密度大的情况下,如清洁卫生注意得不够,有时也会发生一些疾病。

口腔和口角炎:此病为感染铜绿色假单胞菌所致。初发时症状为厌食,口腔红肿发炎,逐渐化脓。严重时口腔溃烂,张口困难,眼球浑浊,甚至失明,导致采食困难,消瘦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口腔、体表浸泡消毒,每5天1次,共3~5次。并用磺胺软膏涂抹患处,每天1次,连续7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眼病:眼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症状为眼球较突出且眼膜红肿,走动不规则,乱碰乱撞,身体逐渐消瘦,严重的可因衰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平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A、B,或加喂一些鱼肝油。对患病个体眼部滴氯霉素眼药水,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疲软症:此病与五口虫感染有关,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全身软弱无力,很少活动,经常连续几天伏在一处不动,身体逐渐消瘦,慢慢因身体极度虚弱而死亡。

预防方法:托凯壁虎喜食蟑螂,而蟑螂是五口虫重要的中间宿主,不喂人工饲养的蟑螂,可切断五口虫感染的主要途径,降低发病率。此外,平时可在人工配制的饲料中加一些钙片或含钙多的物质,如贝壳粉或鸡蛋壳炒黑后磨成的粉,可增强体质。

农药中毒:养殖场地附近的如有农田、果园喷洒农药时,如果晚上仍然开灯诱虫,托凯壁虎不是被诱飞来的中毒而未死的昆虫后,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中毒,出现昏迷、呕吐等症状,严重者数小时后死亡。所以当附近农田喷药时,晚上应关掉灯光不再诱虫。中毒时,应及时灌服相应的解毒药物。

相关分词: 托凯 壁虎